| 
 新書推薦: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令人垂涎欲、食指大动的世界寻食宝典 提升自我修养、开阔眼界格局的餐饮从业宝典
 带您追溯舌尖上的历史,品味人间百味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录了董克平近两年的美食随笔60余篇,包含寻味儿、回味儿、思味儿、品味儿四个篇章。分别介绍了作者游历世界各地的美食体验,优秀的餐厅及菜品推荐;追溯了不同食材、中外节气的历史传说和渊源由来;对不同的菜品、人物、餐饮现象的体会品评;对中餐传承及与世界接轨的思考和探索本书没有华丽的文字,但读起来就像老朋友间唠嗑那样平实而接地气,字里行间里干货多多,是吃货达人、美食爱好者、餐饮从业者的必备枕边书。 |  
         
          | 關於作者: |   
          | 董克平董克平,《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央视《中国味道》总顾问,《上菜》评委,搜狐吃货自媒体联盟会长。美食专栏作家,著名美食评论家。 |  
         
          | 目錄: |   
          | 做一个快乐的食者(序言) 第 1 篇 寻味儿:衣带渐宽终不悔
 喜欢鸡菌
 黄河大鲤鱼
 臭味菜
 不俗又不瘦,竹笋烧猪肉
 嗨在一份炒饭
 最香不过贴骨肉
 孙姐的玉瓜馅包子
 到西安去哪条街吃小吃
 吃了一餐满族菜
 到乌鲁木齐,欢乐在原膳
 徽州小吃和休宁农家乐
 家乡咸饭
 老菜就一定好吗
 美在泸沽湖,饭食很好吃
 白天鹅的精彩
 烤乳猪和广州酒家
 在建业酒家见识传统潮州味道
 澳门味道与永利皇宫的几顿饭
 墨尔本的咖啡馆
 墨尔本万寿宫食记
 法国小餐馆Le B i st roy
 在皇马主场伯纳乌吃顿中国饭
 第 2 篇 回味儿:樽俎笑谈多雅故
 食说清明
 超市里的青团
 夏天来了
 小暑大暑
 情人节的食与色
 有关宋朝饮食的一些议论
 由哈密瓜得名想到的
 韭黄,唐花,洞子货
 杨师傅的坚持
 鄂菜变楚菜,湖北菜找到了根
 细嚼慢咽,中西方的殊途同归
 历史趣闻和中菜西摆
 用筷子的比用刀叉的聪明吗
 中国年的丰富与斯巴达人的生无可恋
 一道菜,联系起世界四面八方
 第 3 篇 思味儿:淡处当知有真味
 吃上面,没有物美价廉这件事
 和谁吃解决了饭局哲学的终极问题
 你吃什么就是什么人
 调味料还是中草药?吹牛要上税了
 我们应该怎样向古法烹饪致敬
 我理解的轻食
 从慢食到简烹
 民国菜是什么菜
 地图,旅行,菜系
 甜鲜超越了麻辣,富足之后的口味选择
 规则的力量
 读书日,读一些和食物有关的书
 第 4 篇 品味儿:论花天下更无香
 味道应该怎样传承
 由奴到圣,不知谁能成就这样的伟大
 标准化,美味和厨师
 参加面食大会的一点感悟
 餐饮业态的选择
 面馆的设计
 张元的融合是风味菜的借鉴
 地方风味走向都市的路径思考
 中餐到底有多了不起
 中餐西吃的一点思考
 从一份甜点说起
 高端日本料理店的兴起
 蒲菜,厨师,素质
 |  
         
          | 內容試閱: |   
          | 序言 做一个快乐的食者
 晚饭后回到家里,电视里正在播放《国家宝藏》,节目介绍的是大克鼎 ,没想到一下子就看了下去。这个鼎是周孝王时期膳夫克拥有的。克在祭祀时,可以用七个鼎。这在周朝是相当于诸侯的标准了。周王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克是个厨子,管理周王祭祀时的食物,因为在安定诸侯国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周王赐克铜铸鼎,并享有七鼎六簋的待遇。
 膳夫克享用七鼎,看来是个很牛的人物了。他用一块祭肉包含的礼义,说服那些心怀叵测、不听周王招呼的诸侯国重新归顺周王朝,让攘外安内的国家大政得以实行。在春秋战国以前,厨师还真是个了不得的职业,做一个好厨师也能为兴业安邦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厨师界的祖师爷伊尹本身是个陪嫁的奴隶,到商国当了宰相,凭借的就是他做厨师的本事。
 伊尹善调五味,先用美味吸引了商汤的胃,然后告诉商汤要想吃到这些美味就要得天下。得天下的途径呢,就是要对具体事物做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犹如料理不同的食材一样,方法对了,味道才能好,治理国家也是同理。美食与治理国家在伊尹那里遵循同样的原则。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的道理和烹饪是相通的。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中国的礼义始于饮宴,膳夫克说服诸侯,也就是因为他替周孝王送给诸侯的那一块祭肉所蕴含的上下尊卑的礼义。这个尊卑是政治性的,也是伦理性的。春秋之前,中国是礼制治国,礼义中蕴含着明显的统治层级,诸侯接受了祭肉,就表明还是周朝的属国,还承认周王的天子地位。礼崩乐坏之时,周朝也就瓦解了,这也是孔子总是在说克己复礼 的原因了。到了秦始皇时期,国家治理进入法治时代,礼的作用逐渐衰微,但也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直到今天,这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鲜明特点。
 鼎从煮饭的器物到国家权力的象征,厨师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食物分享中包含的礼义教化,大致可以说明饮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既然饮食和文化密切相关,能做一个食者就是一件很开心快乐的事情,尽管这有为自己贪吃嘴馋找一个冠冕堂皇借口的嫌疑,但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还是让人非常开心的。
 董克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