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 編輯推薦: |
|
人们对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术越来越熟悉,许多城市已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放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何在紧急时刻正确、有效地为伤病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如何正确使用公共AED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护?这本小册子将给你答案。
|
| 內容簡介: |
近年来,随着猝死、突发疾病、重大事故等新闻报道的增多,人们对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术已不再陌生,许多城市已在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场所放置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何在紧急时刻正确、有效地为伤病人员实施心肺复苏?如何正确使用公共AED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救护?
为大力开展群众性心肺复苏训练,在群众中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与技术,组织医疗专业人员与群众救护相结合的急救网络,中国心肺复苏*人王一镗教授携陈彦教授以2007年出版的《心肺脑复苏操作训练规范》为基础,结合2015版发布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指南及其2017年的更新,重新修订了这本《心肺脑复苏指南训练规范(第二版)》,重点在于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供各地在开展心肺复苏普及训练时使用。
|
| 關於作者: |
王一镗南京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和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1951年毕业于原江苏医学院医本科,毕业后留院及附属医院工作迄今,1958年迁址南京,改名为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工作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年从事普通外科,1957年起从事胸心外科。1978年起任主任医师,1986年起任教授。1987年起从事急诊医学专业,1994年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主任委员,1998年任名誉主任委员。1993年获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1996年当选为世界灾难和急诊医学学会理事。1999年当选为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2002年创办了第一批全国急诊医学本科专业。2005年10月被遴选为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学会理事。2005年10月被聘任为卫生行业医疗救护员国家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2005年11月获美国急诊医师学会颁发的为推进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的个人杰出成就奖。
曾受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邀请,卫生部医政司的委派,三次赴美国Dalas参与CPR(心肺复苏术)新指南的讨论和制订;他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急诊医学会议,并邀请国外急诊医学界的著名专家来我国访问讲学,促进我国急诊医学与国际交流。一生致力于普及CPR技术,提出了急诊医学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业务,七分组织的理念;首次强调在全国建立急救网络,为促进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王一镗 南京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终身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和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1951年毕业于原江苏医学院医本科,毕业后留院及附属医院工作迄今,1958年迁址南京,改名为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工作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早年从事普通外科,1957年起从事胸心外科。1978年起任主任医师,1986年起任教授。1987年起从事急诊医学专业,1994年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主任委员,1998年任名誉主任委员。1993年获国务院对高等教育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1996年当选为世界灾难和急诊医学学会理事。1999年当选为国际急诊医学联合会理事。2002年创办了第一批全国急诊医学本科专业。2005年10月被遴选为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学会理事。2005年10月被聘任为卫生行业医疗救护员国家职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2005年11月获美国急诊医师学会颁发的为推进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的个人杰出成就奖。
曾受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邀请,卫生部医政司的委派,三次赴美国Dalas参与CPR(心肺复苏术)新指南的讨论和制订;他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急诊医学会议,并邀请国外急诊医学界的著名专家来我国访问讲学,促进我国急诊医学与国际交流。一生致力于普及CPR技术,提出了急诊医学三分提高,七分普及,三分业务,七分组织的理念;首次强调在全国建立急救网络,为促进我国急诊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还兼任:《中华新医学》总编、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名誉主编、《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会顾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顾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