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NT$
305.0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NT$
296.0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NT$
505.0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售價:NT$
398.0

《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NT$
505.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NT$
347.0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
編輯推薦: |
徜徉南京,沿历史文脉,追寻前尘往事的韵致与风雅。一街一巷间,体味世俗风情的温馨与质朴。
作者以清丽不俗的文字,记录下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鳞半爪,通过对城市往昔的回望与陈述、感悟与思考,触发心底*温暖的回忆,共同在嘈杂喧嚣的现代生活里追寻城市历史的悠远与苍茫,品味城市文脉的醇厚与馨香。
|
內容簡介: |
南京的地方民风、习俗,生活习惯、方式,都与我的家乡有着许多相近之处,令人对它很容易产生亲近感。而与它长久相处之后,更是被它的历史、文脉,气质、风韵所吸引。城市处处可见宫殿、衙署、学宫、梵刹、府第、园囿的身影或遗迹,还有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石头城头的星河横空、乌衣巷里的堂前燕子、朱雀桥边的夕阳野草这些都会把人的思绪引向辽远的时空。南京雄浑、刚毅、质朴、洒脱、温润、灵秀、风雅、苍凉的气质与韵致,也格外令人迷恋、沉醉。
|
關於作者: |
朱炳贵,出生在江南水乡,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化中心研究员,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专注于地方文化和舆地史料的整理研究,在多家报刊发表论文及散文、随笔若干。作品获评年度苏版好书、部级科技进步奖等。
|
目錄:
|
目录
001|第一辑风物咏叹
003|祭天享地的大祀坛
011|神乐观:从皇家禁地到游乐仙境
015|古地图里的青溪园
020|明清时的南京旅店
026|几座古代行宫
034|回望江南贡院
044|南京的驿站
052|龙江船厂不是宝船厂
056|大龙翔集庆寺旧址在哪里
059|承恩寺记略
062|南京城隍庙
067|徜徉在南都的大街上
075|第二辑风雅秦淮
077|明初国家祭祀故事
083|江南贡院科举趣事
093|国子监读书生活
102|谶谣故事
119|故都印迹:南京古代地图
128|源于城门的别名
132|扬州曾是南京名
137|老地图里的南京旧影
141|洋人笔下的南京
151|第三辑风度翩翩
153|谢安作秀
158|周应合纂修《景定建康志》
163|萨都剌金陵怀古
170|朱元璋点状元
175|明武宗南巡轶事
179|商人凌濛初
183|散曲大家描绘南京市井风俗画卷
187|石涛长干接驾
192|不见题诗纪阿男
196|刚烈之花葛嫩娘
199|说书巨匠柳敬亭
202|名厨王小余
205|南京古代状元
216|库司坊里的阮大铖
223|第四辑风俗雅韵
225|过年往事
233|艾绿粽香
238|金陵茶俗
244|南京蔬菜小史
248|旧日花事
256|《儒林外史》里的金陵滋味
260|后记
|
內容試閱:
|
前言
南京的地方民风、习俗,生活习惯、方式,都与我的家乡有着许多相近之处,令人对它很容易产生亲近感。而与它长久相处之后,更是被它的历史、文脉,气质、风韵所吸引。城市处处可见宫殿、衙署、学宫、梵刹、府第、园囿的身影或遗迹,还有秦淮河上的桨声灯影、石头城头的星河横空、乌衣巷里的堂前燕子、朱雀桥边的夕阳野草这些都会把人的思绪引向辽远的时空。南京雄浑、刚毅、质朴、洒脱、温润、灵秀、风雅、苍凉的气质与韵致,也格外令人迷恋、沉醉。
遗憾的是,随着时光的磨蚀,风雨的冲刷,以及人为的破坏,如今大量的历史遗迹、旧时景观,已只剩下若隐若现的遗痕;许多古朴的风俗民情、人情世故,也已在浮躁奢华的现代生活里被冲淡、稀释,不禁让人生出无限的感慨和叹息。
近年来我集中阅读了一些乡土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料,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南京的,涉及它的史迹旧观、人物轶事、风俗民情、趣闻掌故等方面,从而对南京的自然、历史、人文等有了较为广泛、深入的了解。因对有些专题特别感兴趣,便有意识地围绕它们进一步搜寻资料、实际考察。我曾花了不少时间在南京的各个角落寻访、探究,徜徉、流连于城市的现实与历史之间,追寻其前尘往事的韵致与风雅,感受其世俗风情的温馨与质朴。随着了解与感悟的深入,便有了把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写下来与人分享的想法。几年下来,陆陆续续便积累了不少稿件,其中一些已在《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中国地名》《社区》等报刊发表。现从中挑选出四十余篇汇编成册,付诸剞劂,以飨同好。
这些文章展示的虽然只是南京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鳞半爪,但通过对城市往昔的回望与陈述、感悟与思考,希望能触发起人们心底温暖的回忆,共同在嘈杂喧嚣的现代生活里追寻城市历史的悠远与苍茫,品味城市文脉的醇厚与馨香。
朱炳贵
2017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