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286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荆棘里
》
售價:HK$
218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306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352
|
| 編輯推薦: |
|
当下,在新旧媒体彼此竞争融合的十字路口中,作为一个交叉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认知传播学就是将研究视野放置于当下的传播环境中,探究隐藏于信息传播流程之下、却控制影响整个传播流程及效果实现的暗环境以人为主体,符码为 客体的认知空间。从认知传播的视角和理论范式建构影视艺术批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凸显批评话语中对人的关注。在新兴的多元社会语境下,以创作者和观众的认知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子为研究路径,探讨影视艺术传播活动中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相互作用力,不仅能够深入领会以人为本的认知维度下的传播机制,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影视文化当代表达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最终净化传播环境、优化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当代受众对影视艺术的体认潜藏在泛屏、跨界、融合等多重语境之下,其认知心理极具复杂性。认知科学的研究领域恰恰是深入探索人脑及心智的工作机制,以微观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学理建设思路指导研究。尽管到目前为止,认知科学与影视艺术批评、影视艺术理论的联通还不够成熟,但缜密分析传授主体的认知机制,无论对创作实践、创作理论,还是创作评论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开拓价值。
|
| 關於作者: |
战迪,1981年生,吉林长春人,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青年教师,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先后在吉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主流电视媒体工作。理论成果曾获政府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理论奖一等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理论奖二等奖、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研究方向:视听传播、影视文化批评。先后主持深圳大学、深圳市、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社科项目、第59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多层次科研项目。在《现代传播》《文艺争鸣》《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编辑之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张君,1984年出生,山西省临猗人。供职于《编辑之友》杂志社总编室,发表专业学术论文《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期刊业研究》《毛晋汲古阁的出版业》等,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出版史研究,独立承担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期刊业史料搜集整理研究。
刘一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研究生,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大众传播、影视文化传播、跨文化研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