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礼记训纂  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
 售價:HK$ 
			755
 
  《 
			可持续盈利 可再生战略变革释放企业发展潜力(剖析当下环境挑战,探讨企业应对策略,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
			》
 售價:HK$ 
			347
 
  《 
			拒斥死亡(文明本质上是一场抵御死亡恐惧的集体英雄主义骗局)
			》
 售價:HK$ 
			356
 
  《 
			牛津通识读本·世相I(中英双语 全五册)收录《全球化面面观》《后殖民主义与世界格局》《国际移民》《人
			》
 售價:HK$ 
			995
 
  《 
			什么是教育 “轴心时代”提出者雅斯贝尔斯毕生教育思想精华
			》
 售價:HK$ 
			347
 
  《 
			创建强势品牌(典藏版)
			》
 售價:HK$ 
			607
 
  《 
			美绘聊斋志异
			》
 售價:HK$ 
			611
 
  《 
			启微·红帆:中国东南诏安湾的港口、船货与海洋遗产
			》
 售價:HK$ 
			500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对材料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各种电子显微镜等,其内容涉及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综合领域。本书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实用性,能提高材料类专业学生从事材料研究所必需的实际技能。 本书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实验教师培训参考书。
 |  
         
          | 目錄: |   
          | 第1章绪论1 11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1
 111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
 112微观组织结构控制2
 12显微组织结构的内容2
 13材料分析技术与材料的关系2
 14分析技术简介2
 141X射线衍射2
 142光谱分析2
 143核磁共振3
 144热分析技术3
 145表层分析技术3
 146电子显微镜3
 第2章X射线衍射分析5
 21X射线衍射基本概念5
 211X射线衍射分析历史5
 212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5
 213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6
 214光的散射和衍射7
 22晶体空间点阵8
 23X射线分析法原理9
 231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9
 232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简介10
 233小角X射线散射法12
 234样品的制备方法简介13
 24多晶体物相分析14
 241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的基本
 原理14
 242物相分析的定性分析14
 243物相的定量分析15
 244物质状态的鉴定16
 245单晶和多晶取向测定17
 246晶粒度的测定18
 247介孔结构测定19
 248宏观应力测定19
 249薄膜厚度和界面结构测定19
 2410多层膜结构测定20
 25X射线法最新进展及应用21
 251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方法21
 252Rietveld方法22
 253X射线衍射法其他应用23
 参考文献24
 第3章红外吸收光谱27
 31引言27
 31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8
 312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28
 3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和转动29
 321转子模型29
 322振子模型31
 323双原子分子的红外振转光谱32
 33简正振动33
 3313n-5或3n-6规则33
 332简正坐标和简正振动33
 333分子对称性35
 34振动光谱的解释和应用36
 341倍频、组频、差频36
 342配位效应36
 343Fermi共振和振动耦合37
 344特征频率38
 35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38
 351烷烃38
 352烯烃及其他含双键的化合物39
 353炔烃和其他含叁键及具有累积
 双键的化合物40
 354芳烃和杂芳烃40
 355含羟基的化合物41
 356醚、环氧和过氧化合物42
 357羰基化合物42
 358胺43
 359酰胺43
 3510氨基酸和铵盐43
 3511其他化合物44
 36红外吸收光谱数据小结45
 37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推测有机化合物
 结构45
 参考文献46
 第4章激光拉曼光谱法48
 41拉曼散射光谱的基本概念48
 411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及拉曼
 位移48
 412拉曼光谱选律和选择定则49
 413拉曼退偏振比49
 414拉曼光谱图50
 42激光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比较50
 43激光拉曼光谱法实验技术52
 431仪器组成52
 432样品的处理方法53
 44拉曼光谱法在有机材料研究中的
 应用53
 441拉曼光谱的选择定则与分子
 构象53
 442高分子材料的拉曼去偏振度及
 红外二向色性54
 443复合材料形变的拉曼光谱研究55
 45拉曼光谱法在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
 中的应用56
 451生物学材料的拉曼散射光谱56
 452纳米材料的某些特性58
 453碳纳米管的拉曼散射58
 454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拉曼散射60
 参考文献61
 第5章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63
 51引言63
 5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63
 52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63
 5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获悉的
 信息64
 52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64
 524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光谱67
 525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
 光谱67
 526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70
 53荧光光谱70
 531分子的激发与弛豫71
 532由荧光光谱可获悉的信息71
 533荧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72
 534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72
 535测量方法73
 536光谱解析74
 537无机化合物的荧光74
 538有机化合物的荧光76
 54分子的电子光谱在材料研究中的
 应用81
 541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应用于
 材料分析81
 542材料中微量元素或添加剂含量的
 测定82
 543电子光谱研究聚合反应动力学82
 参考文献83
 第6章核磁共振谱85
 61NMR概述85
 611核磁共振谱的分类85
 612核磁共振的产生86
 613化学位移86
 614自旋的耦合与裂分88
 62核磁共振波谱仪及实验要求89
 621CW核磁共振仪结构89
 622核磁共振波谱仪分类和测试
 原理89
 623实验技术90
 631H核磁共振波谱氢谱91
 631屏蔽作用与化学位移91
 632谱图的表示方法92
 633影响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93
 634谱图解析实例95
 6413C核磁共振谱96
 64113CNMR概述96
 64213CNMR与1HNMR的比较97
 643影响13C化学位移的因素97
 644碳核磁谱图解析和典型实例99
 65高分辨NMR在聚合物材料研究中的
 应用100
 651有机材料的定性分析100
 652共聚物组成的测定102
 653共聚物序列结构的研究102
 654高分子键接方式和异构体的
 研究103
 66核磁共振新技术105
 661固体NMR在材料结构研究中的
 应用105
 662二维NMR谱和材料的NMR成像
 技术106
 663NMR仪器的改进107
 参考文献108
 第7章热分析技术109
 71热分析概论109
 711热分析技术的发展109
 712热分析定义及分类110
 72差热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法112
 721DTA与DSC仪器的组成与
 原理113
 722差热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法峰
 面积的计算115
 723影响DTA与DSC曲线的因素118
 724DTA与DSC数据的标定120
 73热重分析与微商热重法121
 731热重分析与微商热重法的基本
 原理121
 732热天平的基本结构122
 733影响热重数据的因素124
 734热重试验及图谱辨析125
 74热膨胀法和热机械分析127
 741热膨胀法128
 742热机械分析129
 75热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129
 751材料的结晶行为129
 752材料液晶的多重转变133
 753材料的玻璃化转变Tg及共聚
 共混物相容性134
 754材料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137
 755材料的剖析138
 756动态热机械分析评价材料的
 使用性能139
 76热分析联用技术的发展与热分析仪器
 的改进142
 761热分析联用技术143
 762热分析仪器的最新进展146
 参考文献147
 第8章表面分析技术150
 81X射线光电子能谱150
 811X射线光电子谱基本原理150
 812结合能151
 813化学位移152
 814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方法154
 815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159
 82俄歇电子能谱161
 821俄歇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161
 822俄歇电子的能量和产额162
 823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方法164
 824俄歇电子能谱仪167
 825扫描俄歇显微探针SAM168
 参考文献170
 第9章扫描电子显微镜171
 91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71
 911电子散射171
 912背散射电子172
 913二次电子172
 92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和成像原理173
 921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73
 92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175
 92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性能178
 924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178
 925样品制备179
 926影响电子显微镜影像品质的
 因素179
 93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179
 931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179
 932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特点180
 94电子探针显微分析181
 941EPMA原理和结构181
 942X射线能谱仪181
 943X射线波谱仪183
 944定性分析184
 945定量分析184
 95其他电子成像技术结合EDS分析186
 96EMPA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方法和
 应用186
 961分析方法186
 962应用186
 参考文献187
 第10章透射电子显微镜188
 101电子波与电磁透镜188
 1011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188
 1012电子波的波长189
 1013电磁透镜190
 1014电磁透镜的像差和分辨率192
 1015电磁透镜的景深和焦长194
 102透射电镜的结构195
 1021照明系统196
 1022成像系统198
 1023观察记录系统199
 103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199
 1031复型技术200
 1032粉末样品制备技术203
 1033电解减薄技术204
 1034超薄切片法205
 1035离子减薄技术206
 1036聚焦离子束法206
 104电子衍射207
 1041电子衍射原理208
 1042电子衍射图的分析及标定213
 1043复杂电子衍射花样217
 1044高分辨电子显微镜221
 参考文献223
 第11章扫描探针显微镜225
 111扫描探针显微镜概述225
 1111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历程225
 1112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特点227
 112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227
 112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227
 1122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229
 113工作方式230
 113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成像模式230
 1132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模式231
 114其他类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234
 1141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234
 1142侧向力显微镜235
 1143磁力显微镜235
 1144静电力显微镜236
 1145化学力显微镜236
 1146扫描电化学显微镜236
 1147力调制显微镜236
 115扫描探针显微镜在现代材料研究中
 的应用237
 1151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微纳技术和
 超精密加工中的应用237
 1152扫描探针显微镜在高分子领域
 的应用240
 1153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微电子技术
 方面的应用243
 1154应用前景244
 参考文献244
 |  
         
          | 內容試閱: |   
          | 随着当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材料体系、材料结构、材料性能不断涌现,对材料表征方法与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关于材料分析方法的教材很多,对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描述和系统说明,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教材。然而,目前使用的许多教材多数只是对某一种或有限的几种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理论性很强,不适合当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类本科生“宽口径、厚基础、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一部适合本科生需要的教材,既有基本的理论,又兼顾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的实用性。
 本教材结合实例、实际检测结果分析、各类图片及各位编写老师自己的研究成果,分别对材料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论述,涉及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综合领域,以满足不同专业本科生需求,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教材对各类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进行简单论述,更主要的是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实用性,提高材料类专业学生从事材料研究所必需的实际技能,力争使学生达到“Know?Why,Know?How;Know?What”的目的。“Know?why”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选用某种分析技术;“Know?how”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样品处理、如何确定科学的分析步骤;“Know?what”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相关实验分析结果、如何读取相关的材料信息、如何结合具体的材料制备工艺发现与解释相关的科学现象。
 本书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实验教师培训参考书。
 参与本书编写人员主要有:毛陆原教授,李铁生教授,崔国士博士,孙玉峰博士,谢银德博士,董林博士,李春辉博士,郑世军博士。关绍康教授对本书的全部内容进行了审核校正。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辛勤的工作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张锐2007年5月于郑州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