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857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408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915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254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653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1158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969
			 
			 
	
 
      | 
     
      
      
         
          | 編輯推薦: | 
         
         
          |  
            黄仁宇经典作品集,用大历史的视野来梳理历史
           | 
         
       
      
      
      
      
         
          | 內容簡介: | 
         
         
           
            所谓视界,指一个事件刚好能被观察到的那个时空界面。视界内的人可以看得到,世界外的人则不能窥其究竟。所以,视界之宽窄,决定了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历史静立远处,今人可持千万种观点。作者所不同,就在于从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的大历史观去重新考察历史事件。
 本书是黄仁宇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发表的一些论述,包括《从看晚明商人》、《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近五百年历史为一元论》《中国历史与西洋文化的汇合》等文章。放宽了视界,那些当初看似不合理的偶然事件,也便有了其必然的缘由,种种原本毫无关联的点,遂珠连成串,有了其前因后果的合理性。
           | 
         
       
      
      
      
         
          | 關於作者: | 
         
         
          |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副教授、教授(1967-1980)。曾至英国剑桥协助李约瑟搜集整理研究有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材料(1972-1973)。参与《明代名人传》的编写工作(1972-1973)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
           | 
         
       
      
      
      
         
          | 目錄: 
           | 
         
         
           
            目录
 
 序 1
 
 从《三言》看晚明商人 1
 
 明《太宗实录》中的年终统计
 李约瑟博士所称中国官僚主义的一个例证 28
 
 明代史和其他因素给我们的新认识 56
 
 我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80
 
 中国历史与西洋文化的汇合
 五百年无此奇遇 120
 
 中国近五百年历史为一元论 171
 
 附录各专著提及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土地占有的情形 189
 
 里昂车站的会晤点 192
 
 卷尾琐语 200
 
 明《太宗实录》年终统计的再检讨(新增) 210
 
 上海,Shanghai,シャンハィ(新增) 257
 
 从唐宋帝国到明清帝国 270
 
 倪元璐:新儒家官僚的现实主义 285
           | 
         
       
      
      
      
         
          | 內容試閱: 
           | 
         
         
           
            序
 
 本书初刊于1988年,可是内中有几篇文字已见于其他报刊,所以粗率地说,全书经历至今已有十五年。
 十五年前我初次倡说中国长期革命业已成功,有人批评我的立场偏激。即在十年前仍有人预言,邓小平去世后中国又将沉沦于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局面。这种种悲观,缘于忽略历史上长期的合理性。
 我们所说中国的长期革命业已成功,并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已解决,而是前后比较,已面临历史上一大突破。这种突破史无前例,在本国史里只有公元7世纪隋唐之出现,差可比拟。在西洋史里也只有英国在17、18世纪之交的打开局面,可以相互比较,因之两方的过程,可以看得更为明显。
 其中最重要的症结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登场。但是资本主义是一个被滥用的名词。我们因其无可替代,虽引用而必强调在20世纪末年,其最显著之特色不在阶级斗争,也不是新教伦理,而是负债经营。
 
 一个国家希望资金广泛地流通,经理人员与所有权分离,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如交通通讯全般活用,务必先在法制上创造一个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局面。中国过去以文士管制亿万农民,用刑法作张本,于今引用商业习惯,以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做前导,着重民法。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20世纪的革命,即显示着整体社会重新构造过程中的艰辛。
 这本书是我的历史写作之中提出引用参考资料较频繁的一种。《明实录》内《太宗实录》年终统计一文又整个重写,加入英国之参考资料多种。(其中明代数字的了解则初作于1970年的夏天,时在哈佛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工作,距今将近三十年矣。)《上海,Shanghai,シヤンハイ》系应在沈阳及上海发行的《万象》双月刊所作,载该刊今年三月号及《联合报》副刊3月7、8、9日。虽系小品文字,但是显示着新旧体制之不能融洽,仍侧面阐释一段天翻地覆的改造无可避免。
 作者的主旨仍是抛砖引玉。我深觉得中国历史需要整个重写(包括西洋史在内),我提供自己在摸索时的线索,希望高明人士将眼光更看宽看大,将历史读物更向前修订。对一般读者则着重不要忽略自己当前的立足点。
 
 黄仁宇
 1999年4月1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