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阿萨姆茶园:一部环境文化史
			》
 售價:HK$ 
			500
 
  《 
			乐道院潍县集中营资料编译·第一辑
			》
 售價:HK$ 
			500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梅派表演将我国历代妇女忠厚、勤劳、善良、正直、英勇、刚烈的传统美德,体现为形象的本质美:端庄、大方、典雅、秀丽、柔顺等,达到真与美的和谐,这是梅派表演艺术的核心。 |  
         
          | 內容簡介: |   
          | 梅兰芳作为一代创立完整表演艺术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首先是他在艺术上深入继承传统,并勇于改革创新,发展提高了京剧旦角乃至京剧艺术的整体水平,形成了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京剧梅派艺术。梅派艺术传承发展论文集共收录有关梅派艺术传承发展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  
         
          | 關於作者: |   
          | 北京梅兰芳纪念馆秦华生等。秦华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师大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先后工作于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  
         
          | 目錄: |   
          | 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高显莉  1 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梅葆玖  2
 略论梅兰芳对戏曲表演体系建立和传承的贡献 刘文峰  4
 拜梅兰芳先生为师的感悟 胡芝风  14
 梅派表演艺术研究 胡芝风  21
 梅兰芳《霸王别姬》中舞剑的美学特征 常立胜  27
 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神内蕴 李 玫  32
 昆曲《游园惊梦》注释 翁思再  38
 梅兰芳古装新戏的程式创造 梁 燕  41
 论《贵妃醉酒》的艺术魅力 骆 正  50
 论京剧梅派唱腔艺术传承的三种样式 仲立斌  62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应该传承什么 邹元江  74
 漫谈梅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陈培仲  87
 纪念大师的另一面 刘连群  99
 梅兰芳与中国京剧形态的完成 张福海  104
 梅谭关系初探 周传家  110
 苔枝缀玉,和谐统一梅兰芳编导演一体化的创作模式 池 浚  117
 从 1930 年梅兰芳访美谈对京剧海外传播的反思 孙 萍  124
 戏曲跨文化研究的历史化问题:从海外梅评的逆流权威斯达克扬说起 江 棘  129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 毛小雨  138
 梅兰芳与琴师 丁汝芹  145
 反思当代的梅兰芳研究:重复与遮蔽 谷曙光  150
 图像、表演与戏曲剧照连环画谱从《梅韵兰芳:梅兰芳八大经典剧目写真》说起 王 馗  155
 梅兰芳虞姬形象文本溯源略论 俞丽伟  169
 梅兰芳与戏曲评论家以苏少卿与徐凌霄为例 张一帆  177
 王瑶卿到梅兰芳:京剧表演第二传统的确立 孙红侠  181
 戏曲舞蹈略说从梅兰芳谈起 闻慧莲  187
 从《舞台生活四十年》看梅兰芳的京剧革新精神 陈建平  192
 重读《舞台生活四十年》的点滴收获 王玉柱  198
 梅兰芳拍摄戏曲电影的启示 秦华生  207
 《梅讯》小识 张斯琦  210
 京剧演唱的传统传承方式以梅兰芳为中心的研究 海 震  213
 浅说梅兰芳师承及所演剧目 张永和  219
 论梅兰芳的彩色电影《生死恨》 冉常建  223
 梅派艺术对少数民族戏剧影响研究从甘南南木特表演程式看对京剧的审美接受 曹娅丽 邸莎若拉  228
 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梅兰芳的赴美演出兼论作为梅兰芳智囊与幕后推手的齐如山与梅兰芳演剧学派之间的关系 王伯男  237
 梅兰芳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 顾春芳  246
 从梅派《凤还巢》的剧本创作看流派剧目的诞生 谭志湘  251
 风华绝代的梅派艺术:诗意表达的极致 王艳玲  261
 《凤还巢》中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成就 吴乾浩  267
 梅兰芳的伟大性 张 刚  271
 新艳秋艺术的启示 王灵均  278
 周贻白与王瑶卿、梅兰芳的晚年交往 周华斌  282
 |  
         
          | 內容試閱: |   
          | 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很高兴能够参加由梅兰芳纪念馆举办的纪念我父亲梅兰芳先生暨梅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所有为这次研讨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工作人员以及参与此次研讨会的众位来宾表示真挚的感谢与诚挚的祝福。 我的父亲梅兰芳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集我国戏曲艺术精华于一身,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梅派艺术雍容典雅,具有中和之美,深受中外观众的喜爱。梅兰芳先生广收弟子,许多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曾拜他为师,在他所收的 115 名弟子中,既有同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也有像张君秋、杜近芳等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直至今日,梅兰芳所创出的梅派京剧表演艺术仍然在舞台上屹立不倒,梅派经典剧目久演不衰。在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京剧优秀演员拜入梅门,现在我的弟子也已经有了 48 位,像台湾的魏海敏、国家京剧院的李胜素、董圆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胡文阁等等,都已经是梅派艺术在新时代传承的顶梁柱。我现在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也会把梅派艺术继续不遗余力地传授给更多的弟子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我的父亲梅兰芳先生,同时提出了大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政策方针,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打了强心剂。我相信,这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必然会对梅派艺术的传承,以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事业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梅葆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