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HK$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HK$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HK$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HK$ 
			254
 
 
 | 
         
          | 編輯推薦: |   
          | 创业创新是当代热点话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个人价值的实现。本书集中呈现了13位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创业有成的上海创业者,通过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人生轨迹,讲述新世纪*初十几年上海合伙人的故事,展现创业者对诸多事情的思考和行动,反映立足上海的创业者独特的中国梦。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一部聚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上海创业者群体的人物访谈录。本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世纪之交的创业者,在教育培训、公关咨询等领域卓有成就。在互联网快速改变以往行业格局、催生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在新的创业浪潮方兴未艾之际,他采访了畅炯视障创始人许莺、爱乐奇创始人潘鹏凯等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上海创业人,记录下他们的创业梦想、事业发展经历以及与他们的对话实录,向大众勾勒出一张这群新时期上海创业者的群像素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创业者们的梦想始终与这个时代同呼吸;读者也能对这些创业者的经历、奋斗和初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  
         
          | 關於作者: |   
          | 陆新和,祖籍无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上海青年创业学院运营总监,上海丰和传播机构创始人及董事长。长期从事广告学、传播学、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青年文化、青年创业和品牌建设。 |  
         
          | 目錄: |   
          | 爱乐奇 潘鹏凯的数字化教育梦想
 分享创新,探索未来
 华理六君子的科学服务泰坦梦
 独立日
 郑一的职业自由梦想
 桃李春风人人一亩田
 安泰EMBA同学的有机农业梦想
 伴着蜗牛去散步
 陈婕的星宝上学梦
 炯炯有神心欢畅
 许莺的视障人群乐活梦想
 源自地心,暖在人心
 朱汉宝的清洁能源梦
 科技,让老年生活更美好
 吴含章的科技助老梦想
 九九归一夕阳红
 潘朝阳的公益养老梦
 机车游侠在路上
 吴轶群的摩托金融梦
 创业是长跑
 徐超的养老服务梦想
 听风众里百千寻
 裔云天的家庭人身安全梦
 从三无到三有
 孙绍瑞的校园传媒梦想
 后 记
 |  
         
          | 內容試閱: |   
          | 序 在创业创新国家战略指引下,贯彻群团改革精神,上海团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培训部门,集聚优秀创新创业者、创业导师、商学院教授力量,承接上海青年创业英才开发计划和各类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参访基地,以及商业模式-创业实践-社会公益竞赛体系,力争在全社会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系统生态链中,发挥自身优势、做出特色贡献。我校陆新和老师基于自身多年的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积累,敏锐把握互联网时代青年创新创业的痛点和问题,走进创业第一线、探访创业者心声,以访谈录的成果形式,传递信心、弘扬精神、凝聚力量,是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成果。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坚定并传递对未来的信心。从国家政治发展角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明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及路线图、施工图,坚定四个自信具有坚实的历史、现实和学术逻辑支撑。从经济技术角度,人类正迎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社会已告别短缺经济、10多亿人口正发生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在如此历史性变革和机遇面前,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从1到N的复制扩展创新,抑或是怎么把创新技术用工匠精神完美呈现,都是市场所需要且大有发展机会和空间。这些判断和认识是本书的重要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基础和共识。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熔炼并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互联网思维所谓的用户、极致、利他、共享精神,和我们党、团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具有相通性一致性。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物质积累阶段,未来的创业一定是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中、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程中实现,并取得成功。因而,人人成为生产型消费者、互相协作共享免费的零边际成本社会可能到来,追寻与守护人类理想的中国逻辑必将实现。对创新创业精神的解读和传播是本书的重要创新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价值和原则。
 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共同凝聚并增进前行的力量。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在创新创业者带领团队前行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掌握创新创业技术和方法的课程,创造一些解疑释惑、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要把大家的创业故事、人生经验总结好传播好,让更多创业伙伴、年轻人获得启发和成长。对这一想法的践行是本书的重要突破点,也是我们教育实践的使命和责任。
 是为序。
 上海团校副校长张恽
 2018年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