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
售價:NT$
356.0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NT$
398.0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NT$
2030.0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NT$
658.0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NT$
449.0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NT$
653.0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作者长期研究成果共39篇,其内容包括法律文化与法律样式的基本理论;在宏观视野上追述了中国古代法的轨迹,从西周春秋的判例法到战国秦朝的成文法,再到西汉至明清的混合法;论及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以解决民众“司法不公”批评的目的出发,从实现同案同判对于国家法治的普遍意义为主导思想,提出司法改革的根本措施,即重建判例制度、实行裁判自律以实现司法统一。 本书按内容分为三部分:上篇为理论框架:法律文化与法律样式,中篇为历史回顾:中国的混合法与判例制度,下篇为法治建设:判例制度与司法统一。法律文化系指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总体精神(国家本位、家族本位、个人本位)和宏观样式(习惯法、判例法、成文法、混合法),强调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精神是国家与家族本位,法律样式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相结合)的混合法;判例制度在古代立法司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近代以后,判例法一直被延续下来,比如大理院的判例要旨、解释例要旨,及六法全书中包含的判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曾经一度出现判例法的萌芽。 全书30余万字。
|
關於作者: |
武树臣,1949年10月出生,北京市人。原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3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从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教学研究工作。1993年评为教授,1996年评为博导。1992年至1997年曾任系副主任。1997年4月调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任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主管政治部、研究室及民事审判工作,并继续在北京大学招收指导博士生。 2005年4月调至北京奥组委法律事务部任部长。2008年11月调任北京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副会长。2010年11月至今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著作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1994年北大出版社)、《武树臣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儒家法律传统》(法律出版社2003年)、《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中国法律样式》(台海出版社2004年)、《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17年第二版)、《寻找独角兽——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法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长歌行·法律人生》(商务印书馆2016年)、《法家法律文化通论》(商务印书馆201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主要论文一百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寻找最初的“法”》、《易经与古代法制》、《走出法系》、《裁判自律引论》、《铸造灰色之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