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HK$
653

《
《正义论》导读 壹卷Yebook 理解《正义论》关于哲学、科学、社会、历史和人类未来的批判性思考
》
售價:HK$
418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平装版 全八册)
》
售價:HK$
1520

《
万物皆有时:中世纪的时间与生活
》
售價:HK$
449

《
英特纳雄耐尔——《国际歌》的诞生与中国革命
》
售價:HK$
857

《
爱丁堡古罗马史(上辑1-4卷)
》
售價:HK$
1422

《
心悦读丛书·善与恶的距离: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
》
售價:HK$
347

《
万有引力书系 · 崇祯七十二小时:大明王朝的最后时刻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科普研究》《科普创作》两大期刊联手推出《科普学术随笔选(第三卷)》,精选两刊精品文章,除了史料整理的意义外,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科普研究还是科普创作均是科普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科普创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內容簡介: |
|
《科普研究》《科普创作》两大期刊联手推出科普学术随笔选,书稿收录了《科普研究》五年来的数十篇研究论文,《科普创作》2017年复刊以来的评论佳作,让人们以新的视角审读这些思想和观点,从学术研究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灵魂,选取这些文章的标准是内容的宽泛、视角的宏观、思考的深度,这些文章由于发表的时间较近,除了史料整理的意义外,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无论是科普研究还是科普创作均是科普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对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科普创作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關於作者: |
|
谢小军,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副编审,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科普期刊、科普资源、科普创作、科学文化。姚利芬,女,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普创作,科幻文学。参与课题:科普图书出版状况调查,公民科学素质读本项目。
|
| 目錄:
|
科学家论科普 厚宇德
让孩子们读好的科普书赵 彤
现代应用科学:成本、效用及客观性周小兵
死线抽绎传播话语的两极分化 朱效民
科学技术的人文内涵 汤寿根
行走在科学与艺术之间
读安娜帕福德的《植物的故事》刘 巍
漫话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与文化刘 钝
科普图书再加工的有益尝试
以《彩绘名著科普阅读》和《闪电球探长》为例 胡 萍
在量子论剧场里卖鸡蛋金峥华
放下情绪,听院士谈食品安全
策划舆情热点科普书的体会 罗 浩 赵亚楠
沉不下去的橡皮鸭与科普工作者重任 孙 倩
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协奏曲 王志芳 贺占哲
解读哲学语境下的植物庞贝城何 琦 尹 雁 王 军
优秀科普图书是怎样炼成的
《科学的旅程》编辑、出版手记 陈 静
目 录
搞笑诺贝尔奖和《泡沫》的前世今生潘 涛
《相同与不同》的科普理念及其对中国科学家科普的启发高衍超
历史叙事的实验:论《哥本哈根》中科学与人文的辩证
关系 胡宇齐 詹 琰
科学意识之呼唤与弘扬
重读《科学救国之梦》,兼庆中国科学社百年华诞卞毓麟
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刘嘉麒
推销科学和消费科学 刘华杰
试论科普美学 汤寿根
一本把元素讲活了的书
《视觉之旅:神奇的化学元素》策划手记 韦 毅
在人类活动的背景中思索科普创作张开逊
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鸟
缅怀我的父亲高士其高志其
青蒿抗疟研究信息的早期传播周 程
论科学理性与迷信行为王丽慧
我对科学文艺创作的反思金 涛
《医学三字经》的科普内涵研究 杨 松 陈红梅
从数学科普到数学教学改革 张景中
从弹涂鱼之争说起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童话的科学性张 冲
谈科学漫画的发展与传播缪印堂
《三体》与《安德的游戏》宇宙观比较 许玉婷
中国科技馆事业的战略思考张开逊
科学与科普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谈起杨焕明
香中别有韵 静待百花开
论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 徐彦利 王卫英
以古诗词为载体普及物理学熊万杰 郭子政 陈 娟
对中国特色科幻事业的一点思考吴 岩
鲁迅的博物学情怀 金 涛
期待我国的元科普力作卞毓麟
左手科学,右手娱乐
揭秘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陈 虎
记忆中的未来中国 黄 海
漫谈古生物科普创作 冯伟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