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500
 
  《 
			大模型时代:虚拟人的崛起与未来
			》
 售價:HK$ 
			459
 
  《 
			大话芯片:读懂芯片原理、周期、产业链与技术趋势
			》
 售價:HK$ 
			454
 
  《 
			世界观: 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2024最新版】
			》
 售價:HK$ 
			658
 
  《 
			儿童哲学教育:案例式教程 南强儿童哲学丛书 曹剑波、黄睿主编 案例教程 高校教师用书
			》
 售價:HK$ 
			306
 
  《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
 售價:HK$ 
			551
 
  《 
			印章的故事
			》
 售價:HK$ 
			230
 
 
 | 
         
          | 內容簡介: |   
          | *章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13) *节问题的提出(13)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14)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21)
 三、网络党建的实践性(27)
 第二节概念与内涵(34)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34)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38)
 三、网络党建的理论(43)*章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13)
 *节问题的提出(13)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14)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21)
 三、网络党建的实践性(27)
 第二节概念与内涵(34)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34)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38)
 三、网络党建的理论(43)
 第三节价值与功能(46)
 一、网络党建的价值(47)
 二、网络党建的功能(52)
 第二章网络党建的目标任务(58)
 *节政党与政党声誉管理(58)
 一、政党声誉:政党的人格化(59)
 二、政党声誉管理:政党形象(63)
 第二节身体在场:物理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64)
 一、实在的空间: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路径依赖(65)
 二、消失的地域: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现实困境(71)
 三、重置的资源: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自我调适(80)
 第三节身体缺场:网络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86)
 一、流动的时空: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总体态势(86)
 二、隐匿的身份: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特征规律(92)
 三、喧嚣的声音: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治理原则(94)
 第三章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98)
 *节网络党组织的概念(99)
 一、报纸电台时代的政党组织(100)
 二、网络微博时代的政党组织(108)
 第二节网络党组织的类型(120)
 一、网站型网络党组织(120)
 二、论坛型网络党组织(123)
 三、博客型网络党组织(125)
 四、手机型网络党组织(128)
 五、平台型网络党组织(133)
 第三节网络党组织的特征(139)
 一、政党的代言者(140)
 二、网络的志愿者(141)
 三、市场的竞争者(143)
 四、规则的服从者(145)
 五、技术的失控者(147)
 第四章网络党建的活动平台(149)
 *节党建网基本运行情况的调查(149)
 一、党建网的建设情况(149)
 二、党建网的管理情况(150)
 三、党建网的使用情况(153)
 第二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认知调查(156)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157)
 二、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分布(159)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160)
 四、调查对象的职业比例分布(161)
 五、调查对象的党龄比例分布(163)
 第三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理论分析(163)
 一、信息发布的传递工具(164)
 二、党务开展的活动平台(166)
 三、党群互动的沟通渠道(168)
 四、主流声音的聚集地(171)
 第四节党建网功能发挥的效用困境(174)
 一、科学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74)
 二、搭建平台与平等空间的关系(175)
 三、优化结构与完善功能的关系(176)
 四、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176)
 第五章网络党建的基本功能(178)
 *节组织的信息化: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8)
 一、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9)
 二、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181)
 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182)
 第二节党务的网络化: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的全覆盖(183)
 一、党建信息发布的网络化(184)
 二、基层党务活动的网络化(184)
 三、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187)
 四、党员组织管理的网络化(187)
 第三节网络舆情治理:发挥网络党组织思想引导作用(191)
 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92)
 二、众声喧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198)
 三、政府舆情治理的成功经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204)
 四、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方式(210)
 五、伍皓微博: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213)
 第六章网络党建的主要能力(215)
 *节组织凝聚能力(215)
 一、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216)
 二、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219)
 三、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226)
 第二节媒介交流能力(237)
 一、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237)
 二、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243)
 三、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246)
 第三节意见表达能力(252)
 一、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252)
 二、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256)
 三、拓展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263)
 结束语网络党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269)
 附录(273)
 一、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负责人员管理情况调查(273)
 二、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支部书记使用情况调查(276)
 三、浦东党建网社会认知效果调查问卷(277)
 四、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互联网 党建(281)
 参考文献(283)
 |  
         
          | 關於作者: |   
          | 薛小荣,1977年生,陕西省安康市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首都互联网协会委员会党建顾问、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亚太智库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党建、互联网企业党建,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四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出版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研究系列丛书:《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第十三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互联网企业党建:技术、资本与政治逻辑张力下的政党治理》;出版戈尔巴乔夫改革研究系列丛书:《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自下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民主运动》《来自内部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与中央委员会》《来自外部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改革与西方遏制战略》等著作十部。 |  
         
          | 目錄: |   
          | 第一章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13)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3)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14)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21)
 三、网络党建的实践性(27)
 第二节概念与内涵(34)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34)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38)
 三、网络党建的理论(43)
 第三节价值与功能(46)
 一、网络党建的价值(47)
 二、网络党建的功能(52)
 第二章网络党建的目标任务(58)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声誉管理(58)
 一、政党声誉:政党的人格化(59)
 二、政党声誉管理:政党形象(63)
 第二节身体在场:物理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64)
 一、实在的空间: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路径依赖(65)
 二、消失的地域: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现实困境(71)
 三、重置的资源: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自我调适(80)
 第三节身体缺场:网络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86)
 一、流动的时空: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总体态势(86)
 二、隐匿的身份: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特征规律(92)
 三、喧嚣的声音: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治理原则(94)
 第三章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98)
 第一节网络党组织的概念(99)
 一、报纸电台时代的政党组织(100)
 二、网络微博时代的政党组织(108)
 第二节网络党组织的类型(120)
 一、网站型网络党组织(120)
 二、论坛型网络党组织(123)
 三、博客型网络党组织(125)
 四、手机型网络党组织(128)
 五、平台型网络党组织(133)
 第三节网络党组织的特征(139)
 一、政党的代言者(140)
 二、网络的志愿者(141)
 三、市场的竞争者(143)
 四、规则的服从者(145)
 五、技术的失控者(147)
 第四章网络党建的活动平台(149)
 第一节党建网基本运行情况的调查(149)
 一、党建网的建设情况(149)
 二、党建网的管理情况(150)
 三、党建网的使用情况(153)
 第二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认知调查(156)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157)
 二、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分布(159)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160)
 四、调查对象的职业比例分布(161)
 五、调查对象的党龄比例分布(163)
 第三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理论分析(163)
 一、信息发布的传递工具(164)
 二、党务开展的活动平台(166)
 三、党群互动的沟通渠道(168)
 四、主流声音的聚集地(171)
 第四节党建网功能发挥的效用困境(174)
 一、科学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74)
 二、搭建平台与平等空间的关系(175)
 三、优化结构与完善功能的关系(176)
 四、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176)
 第五章网络党建的基本功能(178)
 第一节组织的信息化: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8)
 一、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9)
 二、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181)
 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182)
 第二节党务的网络化: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的全覆盖(183)
 一、党建信息发布的网络化(184)
 二、基层党务活动的网络化(184)
 三、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187)
 四、党员组织管理的网络化(187)
 第三节网络舆情治理:发挥网络党组织思想引导作用(191)
 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92)
 二、众声喧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198)
 三、政府舆情治理的成功经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204)
 四、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方式(210)
 五、伍皓微博: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213)
 第六章网络党建的主要能力(215)
 第一节组织凝聚能力(215)
 一、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216)
 二、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219)
 三、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226)
 第二节媒介交流能力(237)
 一、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237)
 二、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243)
 三、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246)
 第三节意见表达能力(252)
 一、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252)
 二、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256)
 三、拓展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263)
 结束语网络党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269)
 附录(273)
 一、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负责人员管理情况调查(273)
 二、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支部书记使用情况调查(276)
 三、浦东党建网社会认知效果调查问卷(277)
 四、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互联网 党建(281)
 参考文献(2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