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理查国王:尼克松和水门事件
			》
 售價:HK$ 
			505
 
  《 
			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
			》
 售價:HK$ 
			434
 
  《 
			HR如何招聘人才:招聘思维与技能
			》
 售價:HK$ 
			286
 
  《 
			《汉印精选》
			》
 售價:HK$ 
			959
 
  《 
			思索马基雅维利
			》
 售價:HK$ 
			755
 
  《 
			皇帝与国王:足利义满和他的时代(颠覆天皇王权的逆贼将军,还是活用东亚朝贡规则的政治能人?)
			》
 售價:HK$ 
			301
 
  《 
			锦衣行 (《白衣公卿》影视原著小说)
			》
 售價:HK$ 
			254
 
  《 
			乘风而上(美依礼芽中文自传)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本丛书作者的年龄大致在50岁到80岁之间,分布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欧美。他们都是近30余年来活跃在中国戏剧史、中国古代戏剧研究领域*线的优秀学者。入选本丛书的论文经作者精挑细选,代表了近30余年来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水平。其中海外学者的论著,更可使大陆读者耳目一新。康保成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又精彩纷呈,越是投入越感到其中魅力无穷,因此我走上这一条路,固然有寒窗之苦,品尝到的更多还是欢喜和享受。 吴秀卿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收录作者论文二十篇,分成四个单元:1)元明戏曲:文本、诠释、剧场;2)祭祀演剧:族群、仪式、田野;3)戏曲载体:唱片、出版、电影;4)省港粤剧:历史、舞台、人物。全书序言〈牵手戏曲的三处恋情:香港美国新加坡〉,阐述作者在戏曲探求道路上的步伐方向和心路历程。里面提到的从1997到2017年的二十年,我的戏曲研究方向,大抵可以用3P出版印刷、留声机器、电影工业; 3M物质、媒体、迁移;和3S声音、空间、社会 综合概括,也表述了作者近年戏曲研究的思考框架。
 |  
         
          | 關於作者: |   
          | 容世诚,广东中山人,1957 年出生于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哲学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专攻中国戏曲。曾任美国纽约华埠历史博物馆口述历史研究员。1991 年移居新加坡并取得新加坡国籍。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讲授中国戏剧元明戏曲新加坡华人日常生活中国文学和出版文化论文写作研讨等课程。研究兴趣包括晚明戏曲、粤曲社会史、香港戏曲史、新加坡华族戏曲、听觉文化、20 世纪 50 年代香港通俗文学与电影等。专著有《寻觅粤剧声影:从红船到水银灯》(2012)、《粤韵留声:唱片工业与广东曲艺(19031953)》(2006)、《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1997)等。近年研究香港太平戏院历史,编著有《戏园红船影画:源氏珍藏太平戏院文物研究》(2015),并参与《中国戏曲志香港卷》《戏曲音乐集成香港卷》《曲艺音乐集成:香港卷》《器乐音乐集成香港卷》的编纂工作。 |  
         
          | 目錄: |   
          | 手戏曲的三处恋情 元明戏曲:文本、诠释、剧场
 度脱剧的原型分析:启悟理论的应用
 一、引言
 二、度脱剧里的超凡入圣类型试析《黄粱梦》
 三、度脱剧里的谪仙返本类型试析《度柳翠》《金童玉女》
 四、结论
 
 《窦娥冤》的接受历史
 一、导言
 二、传统曲话里的《窦娥冤》
 三、新典范新问题新评价:王国维的阅读方法
 四、 世纪 年代的反映论和正典化
 五、是否悲剧: 世纪 年代中西比较文学的关注点
 六、原型神话结构
 七、结语
 
 《邯郸记》的表演场合
 一、引言
 二、汤显祖时期的私人演出场合
 三、宜黄戏班的公开商业表演场合
 四、宴集场合:明清文人私人演出
 五、《邯郸记》宗教场合的演出
 六、结语
 
 关公戏的驱邪意义
 一、引言
 二、地方性傩戏里的关公戏演出
 三、 世纪山西的官赛演出场合万历抄本《迎神赛社
 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里的关公戏资料
 四、傩戏驱邪的三个层次
 五、结语
 
 祭祀演剧:族群、仪式、田野
 北斗戏的田野观察:新加坡福建莆田人的演出
 一、引言
 二、演出缘起和筹备过程
 三、演出场地和环境
 四、仪式与演出的过程
 五、结语
 
 北斗戏的神话和仪式
 一、导论
 二、莆田北斗戏: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剧
 三、故事组成和场合需要:北斗戏的神话故事
 四、北斗戏的仪式性和时间性
 五、结语
 
 潮剧扮仙戏《六国封相》:新加坡的演出观察
 一、引言
 二、新加坡的潮剧戏班和扮仙戏
 三、新加坡潮剧《封相》的演出形式
 四、潮剧《六国封相》的历史渊源和仪式功能:一个初步的探索
 五、结语
 
 新加坡华族戏曲的戏神崇拜:镇火与压煞
 一、引言
 二、主要剧种的戏神信仰
 三、戏曲演出与戏神崇拜
 四、戏神的两大功能:镇火与压煞
 五、结语
 
 戏曲载体:唱片、出版、电影
 第三类型接触、第三类型戏曲:戏曲唱片与戏曲研究
 一、引言
 二、从粤曲社会史到粤曲唱片:研究方法的反思
 三、舞台上的戏曲和文本上的戏曲
 四、第三种戏曲的出现:唱片上的戏曲
 五、即兴和场合的消退,时间和空间的压缩
 六、唱片工业和戏曲的跨国流动
 七、结语
 
 嵌入全球网络:近代粤曲唱片的生产与传播()
 一、引言
 二、科技、建制、网络:《粤曲社会史》的撰写方向
 三、进入环球网络:留声机公司与璧架公司的灌片地图
 四、三藩市的粤曲唱片:哥伦比亚公司和胜利公司的灌录曲目
 五、结语
 |  
         
          | 內容試閱: |   
          | 总序 康保成
 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表后的百年来,旧有的文学观念、戏剧观念不断被颠覆被更新。
 最初,人们似乎如梦方醒般认识到:元曲原来是可以和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被人轻视的金元杂剧和宋元南戏,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
 渐渐地,王国维重文学轻艺术、重元曲轻明清戏曲的观念受到反思。
 人们从明清传奇的持续繁荣,昆曲折子戏的兴起,花部戏曲的崛起,角儿制的确立,已然认识到戏剧的表演艺术本质。 世纪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戏剧与宗教仪式的关系问题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戏剧史的明河与潜流分途演进的理念被提出。
 这一理念目前正在经受时间与实践的检验。
 百年来的中国戏剧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
 王国维的同时代人吴梅()和齐如山(),分别在昆曲音律和京剧舞台表演方面获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乃至有学者把王、吴、齐并称为近代戏剧理论界的三大家或三驾马车。
 无论这一称谓是否被多数人所接受,但吴梅竭力提倡场上之曲和齐如山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指导,都在揭示出戏曲的角色扮演本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作家作品与场上表演互为依存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戏剧史上存在着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
 王、吴、齐分别代表了戏曲研究的三种路向是毫无疑问的。 当然,三大家中,王国维重文献、重考据的研究路向影响*,追随者最多。
 三大家之外或稍后,涌现出郑振铎()、任中敏()、孙楷第()、黄芝冈()、钱南扬()、冯沅君()、周贻白 ( )、卢前 (
 )、赵景深()、王季思()、董每戡()、郑骞()、傅惜华()、庄一拂()、张庚()、张敬 ( )、 汪经昌 ( )、
 吴晓铃 ( )、 郭 汉 城(),以及近年谢世的蒋星煜()、徐朔方()、胡忌()等戏剧史家。
 中国戏剧史的研究领域里,可谓群星璀璨,光照寰宇。
 卢前在世纪年代写的《中国戏剧概论》里,把中国戏剧史比作一粒橄榄:两头细小的部分说的是戏,中间饱满的部分是曲的历程。
 这一生动的比喻,大致勾勒出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不足。
 当时的戏剧史家,大多是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从事研究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作家和作品方面。
 王国维的文学观、戏剧观和戏剧史观,对这代人的影响一目了然。
 用注经的观念与方法注戏曲、搜集文献资料、研究戏剧史,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不过 世纪
 年代以后周贻白、董每戡、任中敏、张庚等人的研究,扩大了戏剧史的研究领域,突破了曲本位 的局限,弥补了前人对戏
 研究的不足,或许更值得称道。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日本汉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一方面,日本汉学对王国维的戏曲史研究或多或少有着启发作用;另一方面,《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后,又极大地反哺于日本汉学。森槐南()等人在大学讲授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俗文学以及开展南戏研究,是在《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前,而由狩野直喜()开创,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田中谦二()、岩城秀夫()
 等人继承的京都学派,却深受王国维的影响。
 出身于大东文化大学的波多野太郎()独辟蹊径,他较早从地方史志中寻觅戏曲、小说的词语史料,颇受关注。
 而辻听花()、波多野乾一()、滨一卫()等人,着眼于京剧现状的品评,其论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田仲一成()的祭祀戏剧研究,从领域到方法,都具有戏剧人类学的风范,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的戏剧研究影响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