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B先生:梅兰妮·克莱因的成人分析故事
			》
 售價:HK$ 
			403
 
  《 
			能量!
			》
 售價:HK$ 
			454
 
  《 
			壹卷YeBook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政治史的制度脉络
			》
 售價:HK$ 
			418
 
  《 
			桎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大地主经济
			》
 售價:HK$ 
			806
 
  《 
			财富的灵性法则
			》
 售價:HK$ 
			230
 
  《 
			经纬度丛书·三国关键之战:决定历史走向的13场战役
			》
 售價:HK$ 
			347
 
  《 
			动物结构与造型图谱 骨骼×肌肉×立体造型×生活百态
			》
 售價:HK$ 
			458
 
  《 
			救命有术
			》
 售價:HK$ 
			347
 
 
 | 
         
          | 編輯推薦: |   
          | 这样的写作明显吸收了格律诗的某种范式,而又不拘泥于格律、对仗、音韵,用现代汉语写出了自由诗的某种规范,依然保持了新诗的美学属性,别有一番意味。 作者写乡情、亲情的诗可圈可点的很多,诸如《叮嘱的分量》《我们牵手》《一场风雨》《记忆》等,写母亲、写儿时的小伙伴、写池塘、写蛙鸣、写故乡,写得情真意切,一咏三叹。
 |  
         
          | 內容簡介: |   
          | 《无边的苍茫》是作者的首部诗集,精选了作者写诗以来的150首力作。诗集分为五小辑,*辑:听小鸟的一节课,第二辑:留住大雁的翅膀,第三辑:把眼睛放到远方的绿野,第四辑:与星星对眸,第五辑:时间的颜色。作者写乡情、亲情的诗可圈可点的很多,诸如《叮嘱的分量》《我们牵手》《一场风雨》《记忆》等,写母亲、写儿时的小伙伴、写池塘、写蛙鸣、写故乡,写得情真意切,一咏三叹。这样的写作明显吸收了格律诗的某种范式,而又不拘泥于格律、对仗、音韵,用现代汉语写出了自由诗的某种规范,依然保持了新诗的美学属性,别有一番意味。 |  
         
          | 關於作者: |   
          | 何 苾 湖北孝感人,经济学博士。现居成都。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中国作家》《解放军文艺》《草堂》《星星》《延河》《海燕》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
 |  
         
          | 目錄: |   
          | 第一辑 听小鸟的一节课 向大地俯首  003
 心灵的圣殿  005
 叮嘱的分量  006
 致王坪烈士墓  008
 听小鸟的一节课  009
 浪花不尽  011
 所有  013
 让翅膀刷新天空  015
 醉了的阳光  017
 等待春天的一条河  018
 桅杆  019
 说诗:向草堂致敬  021
 一种眼神在燃烧  023
 报喜:孙女降生  024
 耳顺自嘲 六十周岁感慨  025
 脸庞有条河  026
 我只属于石头  027
 如果我写传记  029
 今晚不服安眠药  031
 春天  032
 诗的影子  033
 风灯  034
 生命的注脚  035
 河流不讲究行走的姿势  036
 只要石头的厚实  037
 夜  038
 夏至  040
 脚步在朗读  041
 诗  043
 爱不是单行道  044
 相信燕子会回来  045
 拐角的房屋  047
 垂钓  049
 村庄的影子  051
 欧登塞的石砖路  053
 
 第二辑 留住大雁的翅膀
 
 梦的梦  057
 河流  058
 老屋  060
 村头的大树  061
 心仪的那棵松立在故乡的峰峦  062
 梦里的纺车  063
 背篓  064
 今夜有梦  065
 留住大雁的翅膀  067
 村里的老槐树  069
 走在田埂  071
 大山用皮肤呼吸  073
 风站在经幡的肩上弹跳  075
 风留下一串脚印  077
 云按自己的方式飘零  079
 清晨推开窗子  081
 心不动就不会被吹落  083
 到家了,心还在路上  084
 光阴在泄露  085
 一场风雨  087
 记忆  089
 我喜欢简单  090
 宁静是一件奢侈品  092
 讲故事  093
 幻梦的窗口  094
 我们牵手  096
 我的世界  098
 等你  099
 夜晚如黑色的大衣  100
 
 第三辑 把眼睛放到远方的绿野
 沙湖  105
 昆仑  107
 我在草原我在戈壁  109
 登武当山  111
 香巴拉佛塔  113
 手掌上的风  114
 在岛礁等你  115
 披着森林的外套  117
 山雨  119
 水雾中的影子  120
 我是原野中的草根  122
 松枝上的露珠  123
 佛光总是在雾中  124
 与朝霞牵手  125
 在浪声中睡去  126
 神龙架拾零  129
 承载春天河流的思量  131
 把眼睛放到远方的绿野  133
 行走古银杏 观安陆市古银杏森林公园  134
 阿科里的秋  136
 生日夜航  138
 转机巴黎  140
 走进里克咖啡馆  142
 
 第四辑 与星星对眸
 
 今夜蛙鸣唱笑梦中人  147
 吹响一片柳叶  148
 我的梦  149
 如果  151
 我来寻梦  153
 设宴  156
 雨中行  157
 与星星对眸  158
 月亮  159
 眼睛  160
 梦的行走  161
 清空才能保鲜  163
 菌菇  164
 思念  165
 断想  166
 太阳谷  167
 反差  168
 生活  169
 克隆  170
 花  171
 真相  172
 古装剧  173
 雷鸣  174
 惆怅  175
 在陌生中淡定  176
 梦里的海洋有个洞  177
 日子在爬行  179
 曾想  181
 时间是柔软的  183
 总想  185
 云是时光的调料  186
 夏夜无风  187
 影子  188
 黑夜背叛自己  190
 黎明是一堵墙  192
 行走的叶子  194
 
 第五辑 时间的颜色
 过去  199
 枫叶四帖  200
 九行诗七首  202
 随想  206
 跳出生命的周期  208
 时间的颜色  210
 大山的冬天  211
 苦涩的原味  212
 没有月光的中秋  214
 风在撒谎  216
 渗漏  217
 立冬  218
 用唇语表白  219
 时光不伺候沉睡的人  221
 倒影  222
 废话空话  223
 挂失树的影子  224
 风和夜  225
 说夜  227
 夜在折旧  228
 天眼下  230
 曾经空虚  231
 立春的时刻  232
 霾  233
 梯子在衰老  234
 八相  236
 为你写诗  241
 手捧的花总是那枝  243
 心泉流淌  244
 别只盯着自己脚尖  245
 不要把笑堆得太高  246
 走着,脚印就深了  247
 |  
         
          | 內容試閱: |   
          | 爱人、爱自然、爱自己 读何苾诗集《无边的苍茫》
 梁 平
 
 与何苾先生相识于2007年,那时他从阿坝也刚回到成都。很多时候是他在台上讲话,我在台下听讲,保持了遥望的距离。有一天,长者武先先生给我电话,约下班后小聚,于是按时赴约。一壶茶刚沏好,何苾也到了。武先先生喜书法、工诗词,德高望重,与何苾先生算是故交。经武先先生介绍,我与何苾先生握手、落座。一杯茶的工夫,眼前的何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率真、激情,而且亲和、亲近。
 从那天开始,我与何苾先生之前的那种遥望没有了,还不时收到何苾手机发给我的他写的诗歌。也就是说,我断断续续读何苾的诗,已有十几个年头。他写诗,几乎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往往忘了时间。有一次他带队在阿坝藏区调研,凌晨快两点了给我电话,我被电话惊醒,以为有什么急事,翻身从床上坐起来。结果是他刚写完一首诗,在电话的那头读给我听,后来还发在了我的手机上,这就是何苾。
 由于他的工作很忙,读得多,写得少,一直保持着对诗歌的敬畏和热爱。殊不知,在最近两三年,何苾先生诗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我在《诗刊》《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草堂》《星星》《延河》《海燕》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接二连三读到何苾的诗歌,时常带给我阅读的快乐和欣喜。
 《无边的苍茫》是何苾先生的第一个结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看得出,何苾更多受教于中国传统诗学,诗歌的路子正,不装腔作势,不故弄玄虚。他的诗来自于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及物及事及人,或清朗明净、或酣畅淋漓,或丝竹弦歌、或发人深省。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写诗,与这个人的气质和气象胶着,二者之间,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公约数。比如:我的桅杆不在沙滩,在海,是海燕飞翔的驿站。浪尖上舞动的高度,即使被风吹落了海拔,也在海之上。(《桅杆》)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在成都生活的人,都会留下很多关于诗歌的记忆。这些年,我知道何苾先生在浣花溪杜甫草堂朝拜已经无以数计,杜甫的人生与诗歌,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何苾先生的必修课。在何苾的眼里,他可以看见草堂的茅屋,破了,洞悉千年的风,千年的雷霆。看得见月亮的泪,太阳的血。听得见沉默的歌,疼痛的呼吸。撕破了的茅屋,柴门是你不闭的眼睛。他更看见了草堂的主人,千首诗歌将成为碑林,灿烂辉煌。(《说诗:向草堂致敬》)这首诗写于2016年,就在那一年,成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杜甫千诗碑林的浩大工程,把杜甫一生留下的1455首诗歌,收集和约请了古代、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挑选了最好的大理石,一首一块雕刻成碑,散落在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里。2018年12月1日,我参加了杜甫千诗碑林的落成典礼,穿行于碑林之间,又想到何苾先生这首诗,想到他在这首诗的结尾所写到的:以生命完成的诗,铸就了诗的生命,不朽。
 在诗集《无边的苍茫》里,何苾写了不少九行诗,这应该是何苾刻意而为之。不是八行,不是十行,单单选择九行,九是极数。这应该是作者在有意识地掌控和遏制自由诗的自由,节制抒情的泛滥和短诗的不短。这样的写作明显吸收了格律诗的某种范式,而又不拘泥于格律、对仗、音韵,用现代汉语写出了自由诗的某种规范,依然保持了新诗的美学属性,别有一番意味:
 
 克隆一个太阳给黑夜,
 克隆一个春天给寒冬,
 克隆一个花季给蝴蝶。
 
 克隆一声霹雳给晴空,
 克隆一场飞雪给骄阳,
 克隆一条巨龙给大海。
 
 最好是克隆一次时间,
 重新安排光阴的走向,
 让那些故事不曾有过。
 《克隆》
 
 克隆是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产物,代表先进和时尚,克隆二字本身就是现代汉语新发现的名词,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试想如果用古代汉语、古体诗词去写克隆,写倒是可以写,但写出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克隆呢?作者偏偏在这样一个题材上选择了九行,每行选择了整齐的字数,以古体的模式写新诗的意境,不得不说作者用心良苦。
 从上面提及的何苾的诗歌,我们对作者的写作不难看出一个重要的特征:诗性与思辨并存,求新与求变共生。这就为我们找到了何苾诗歌近年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的依据。
 除此之外,何苾写乡情、亲情的诗可圈可点的很多,诸如《叮嘱的分量》《我们牵手》《一场风雨》《记忆》等,写母亲、写儿时的小伙伴、写池塘、写蛙鸣、写故乡,写得情真意切,一咏三叹。我觉得故乡将会是他以后写作很重要的场域,因为那里有一口深井,创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此,何苾一首题名为《诗》的诗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说走就走,去那心中的向往,行装再多也不能丢下诗,有诗就不会迷路,旅程风风雨雨,我用诗遮风挡雨,爱人、爱自然、爱自己。
 是为序。
 2018年12月16日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