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靖难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削藩、政争与叛乱
》
售價:NT$
398.0

《
斗罗宇宙全解:斗罗大陆IP官方设定集百科全书
》
售價:NT$
760.0

《
新民说·我也只是一个人
》
售價:NT$
347.0

《
数学史这样教
》
售價:NT$
408.0
|
內容簡介: |
梳理广东经济发展脉络,科技创新毫无疑义地成为关键词。《粤创粤新》作为一部科技新闻作品集,书中所录都是作者朱汉斌近6年来发表在《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及《广东科技报》上的新闻报道。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串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讲述着广东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在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实现完美华丽转身的时代传奇。作者的视角聚焦广东的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战线上涌现的新闻点,通过报、网向国内外进行传播,对增进外界认识广东、了解广东,提升广东影响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關於作者: |
朱汉斌,广东陆河人,大学本科,中国科学报广东记者站站长、记者。1998年从事科技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发表了大量科技新闻作品,多次荣获中央新闻单位驻粤机构传播广东好新闻奖、广东科技好新闻奖、广东省科普好新闻奖等。著有《足迹》《创新给力广东》等。
|
目錄:
|
序
为创新中国鼓与呼 1
在创新中前行 3
幸福来敲门 4
耕耘二十载廪实且盈丰 6
引领
卢永根:无言行动诠释大美人生 10
◆卢永根的选择与传承 14
◆您彰显了院士称号的荣誉所在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致信慰问卢永根 21
天琴计划集聚全球顶尖专家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 22
◆天琴计划基础设施工程奠基 23
◆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落户深圳天琴计划进入新阶段 24
◆香山科学会议第 S45 次会议聚焦天琴计划 25
◆中大开学第一课: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 27
徐扬生:港中大(深圳)朝着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迈进 28
◆港中大(深圳):坚持本色就是特色 31
◆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落户港中大(深圳) 34
II I 粤创粤新
瞿金平院士忆高考:从乡间小路步入科学殿堂 35
孟建民院士忆高考:两次高考,只为追寻建筑梦想 41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若SARS再来,有信心第一时间诊断 47
◆金域医学成立学术委员会钟南山等 4 院士领衔 48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创新农村代谢共生产业发展模式 50
◆陈勇荣获 2017 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称号 51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农业发展根本在于机械化 52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诸多误区 54
学以致用方向明深耕细作出成绩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
徐义刚 56
揭开杂交水稻育性控制分子遗传基础的神秘面纱
访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耀光 60
◆杂交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63
阐述作物雄性不育机理 64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原院长黄宁生任广东省副省长 65
◆黄宁生任广东省副省长 67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推介求成者 OS 68
◆求成者 OS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 2015 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致辞 69
◆汕头大学入榜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 71
培养人才能力是国家真正竞争力
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 72
◆科学家发现全新 iPS 细胞诱导因子 76
◆研究揭示细胞命运变化中染色质开关规律 76
创新驱动特色研究院建设
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 78
◆打造深圳创客乐园
探访深圳先进院创客学院 81
◆为了人类的脑健康
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揭牌成立 85
航天育种必须造福农民
访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 88
洋草药的新用途
访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吴鸿 94
◆洋草药成功化身中兽药 97
肝癌早诊早治实现重大突破
访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 98
◆中山大学教授徐瑞华团队发现晚期肠癌化疗新方案 100
抗非英雄谢金魁: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102
◆发扬医学人文精神,彰显医务工作价值 106
问计院士专家
广东梅州举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咨询会 107
院士专家在深研讨新材料前沿技术
低维材料将迎爆发期 111
院士回母校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容柏生院士:我是看着母校一点一滴发展的 113
世界这么大不用哪都去
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侧记 115
创新
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金域医学 A 股上市 118
IV I 粤创粤新
◆中美学术外交加速检验医学接轨国际 120
◆广东省遗传病基因检测及治疗院士工作站花落金域 122
◆金域医学携手全球基因测序巨头开发肿瘤及遗传病检测系统 123
为创新创业添薪加火
访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韵霖 125
◆打造行业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纪实 129
将甜蜜事业进行到底
广东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纪实 132
◆华南理工与肇庆焕发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淀粉糖产业 139
大熊创新:打造以教为本的智慧课堂141
◆暨南大学儿童创新所与大熊创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50
◆大熊创新在深圳发布智慧教育产品小学院 151
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制出近零功耗彩色电子纸显示屏 153
◆普京国礼双屏手机将换上广州屏 154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在广州问世 155
◆诺奖得主安德烈海姆会见广州奥翼陈宇博士 156
广东工业大学、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东莞市森佳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产学
研战略合作
强强联合打造电源线自动化设备领先品牌 157
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驱动促发展
广州博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新纪实 161
广州民企淤泥处理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江湖淤泥理化调理及复合固化处理技术及系统项目通过省级
鉴定 164
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揭牌成立 168
目录 I V
广州南沙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卓才股份挂牌新三板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 170
◆构建生态孵化体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园
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发展纪实 172
把握科技走创新之路
广州市绿化公司创新纪实 175
校企合作 产学双赢
广东创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缔结
产学研合作关系 178
引领信息化建设行业先驱
广东腾晖信息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纪实 181
飞印网:颠覆传统印刷产业模式 184
◆飞印网:让人惊讶的印刷电商黑科技 187
人物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当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烈军 192
◆知行合一接地气致真立人勇登攀
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烈军 197
中山大学教授苏薇薇: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中大范本 205
执念,有时也会成为一种信仰
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鸣 208
彭星国:倔强,只为活得更澎湃 212
朱思红:惠爱人生别样红 222
VI I 粤创粤新
爱美聚妍:抢占专业跨境美妆电商的风口
访广州东虹移动传媒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龙 233
◆日本狮王借力电商首次在中国销售健康食品 240
鹰击长空,引领科技服务业前行
访广东博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浩 244
◆做好双创的经纪人
以转化为目标构建双创高效服务体系 250
◆博士柳汇基金启航,专注科技成果转化 252
◆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暨科技金融践行之道在穗举行 253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访广东东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影博士 255
◆张影博士:双创型企业必须重视商业秘密管理 258
奋勇争先做知识产权服务的创新者
访广州科沃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 260
◆广州科沃园:把专利布局服务做到极致的高新技术企业 263
应急产业:国民安全的屏障
访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浩 265
◆三业科技:大空间消防给水装备的领跑者 272
日昭管母线:电缆电线行业的奇葩
访广东日昭新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志昭 280
王汉有的茶道
访海丰县有记养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有 288
◆有记茶业:共把茶瓯说养生
写在海丰县有记养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 295
◆有记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汕尾高新区 304
创业路上永不言败
访广东彭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宏楼 308
目录 I VII
◆彭寿茶:以草本精华滋养健康人生
广东彭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纪实 312
◆传承彭湃精神做大彭寿企业
访广东彭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宏楼 315
居之美健康梦
访海丰县居之美涂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侯招 318
◆广东海丰研制出植物胶生态腻子 322
赵靖国博士:光子材料迎来产业升级契机 324
◆深圳雷巴公司:专注新材料,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326
节能科技创新助推绿色建筑发展
访广东星恒高效涂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炳强 330
以高科技推进消防智能化
访广州市禹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宏利 335
中山市客家商会会长李金东:客聚岐江缘商筑中山梦 342
教育信息化蓝海的弄潮儿
访深圳市拓莱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敬中 344
郑立新:从导演到画家 352
区域
广东迎来腾笼换鸟2.0 时代 356
◆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共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成立领导小组并召开首次会议胡春华会见白春礼一行 358
◆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部署十三五全面战略合作工作
共建大科学中心推进成果转化 359
◆白春礼调研广州分院 361
VIII I 粤创粤新
华南理工大学:六秩创新谱华章 362
◆华南理工大学:以重大科技前沿问题为牵引打造学科高地 369
广州越秀:立体服务激发创动力
广州市越秀区以创新创业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374
◆广州越秀区打造科技发展示范区 381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广州市越秀区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周年巡礼 383
◆广州越秀一核两翼推动区域基础教育高品位发展 390
广州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区域转型升级 394
◆广州黄花岗科技园:创新党建模式推动园区科学发展 396
18 骨干院所重组新广东省科学院 402
◆广东省科学院产业技术联盟成立 403
◆广东省科学院领导班子调整 403
以应用创新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
深圳先进院瞄准市场需求开展自主研发纪实 404
◆圆梦中国智造正当时
深圳先进院机器人应用创新侧记 406
扶贫励志助学育人
华南农业大学竹铭计划纪实 414
《专利法》实施 30 年:广东崛起成为专利强省 416
◆广东专利实现质量数量双提升 419
粤民企牵手国家队力促智造升级 420
暨大药学院引培并举打造人才高地 422
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合作 7 年累计实施合作项目六千多项 423
广东院士团队创新创业驿站落户深圳坪山 426
广东 6 企业斩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 427
目录 I IX
广州已具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源配置中心的条件 428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近 2 万家 430
广东连续 7 年位居全国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首位 431
陆河速度助推优雅陆河建设 432
◆广东陆河县伟泰新型建材产业园开园 434
广州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心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和枢纽城市 435
◆知识产权助力广东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437
◆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 20 万件 438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一 439
广东省 38 个项目获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440
广东 65 家县级医院共享人工智能(AI)诊断技术 442
跋
坚守的力量 444
致未来 447
|
內容試閱:
|
为创新中国鼓与呼
《粤创粤新》的结集出版,不仅是作者从事科学新闻事业 20 周年之纪念,而且,恰逢《中
国科学报》 创刊 60 周年, 也是向报社献礼之佳作。 作为与汉斌同志共事多年的领导与同
事,余甚为高兴。
60 年甲子风云,《中国科学报》穿越命运沉浮,铭刻光辉岁月,始终与科学同行。一
代代先辈同事,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秉承科学眼光看世界,世界眼光看科学的办报宗旨 ;
坚持科学性、权威性、思想性的办报特色,赢得了科技教育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好评。
目前,中国科学报社拥有一报(《中国科学报》),一网(科学网),一刊(《科学新闻》)
及科学号等新媒体。同时,中国科学报社在全国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记者站,
与国内近百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报社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报社的新闻
采编、通联等工作提供了各项便利条件,使我们的事业得以顺利进行。其中,广东省作
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先行先试地区,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开展了大量的、
系统的院地合作,收获颇丰,成效显著,得到了《中国科学报》的持续关注。
40 年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进行了
一系列科技体制的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支
撑区域发展的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从一个科技资源相对缺乏的省份发展到创新能力跃
居全国前列,技术自给率达 7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58% 的科技大省。
广东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调动全国的创新活力,在部省院产学研合作、重大科
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形成了以企业为主
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区域创新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各方面投入的积极性。
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正在珠三角蓬勃发展,成为引领广东乃至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股重
要力量。
发生在广东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的人物与事迹,都可在《粤创粤新》一书中找到缩影,
这也是作者继《足迹》《创新给力广东》后,再次以新闻作品集的方式,真实纪录和热情
讴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的开拓进取魄力。
俗话说见微知著,从书中一篇篇各种题材的新闻作品中,不难看出作者身为一名科
技新闻记者,以敏锐的视角,聚焦高端人才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尤其
是科技型的创业者,吸引着汉斌,也感动着汉斌。为此,他的足迹遍布南粤大地,与创
新创业者们感同身受,为智者与勇者大声地鼓与呼,也使读者能够及时地分享创新创业
者们成功后的喜悦。
我们正身处一个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社会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时代。今年 5 月 2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作为科技新闻人,我们与广大科
技工作者一样为生逢盛世而感到信心满怀,愿意以更饱满的热情与激情,记录创新中国
的每一个进步,激励更多的国人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同事新书问世,引发一点感想,代为序。
2 018 年 10 月 31 日于北京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