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NT$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NT$
235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NT$
408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NT$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NT$
551

《
怪诞行为学·漫画版——战胜拖延症
》
售價:NT$
194

《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全球33家顶级机构珍藏,全景展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艺术世界】
》
售價:NT$
857

《
50岁后的家庭生活:中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与孩童照料
》
售價:NT$
653
|
| 編輯推薦: |
|
《佛学概论》由英国佛教伦理学家关大眠撰写,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佛学学者赖永海作序推荐。
|
| 內容簡介: |
|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
| 關於作者: |
|
作者关大眠(Damien Keown),佛教伦理学家,生物伦理学家。任教于伦敦大学历史系。1977年毕业于兰卡斯特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佛教伦理的本质》(1992)、《佛教与生物伦理学》(1995)、《佛学概论》(1996)、《当代佛教伦理》(2000)等。序言作者赖永海,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研究专长为宗教学、佛学、中国哲学。任《中国佛教通史》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佛学与儒学》、《中国佛教文化论》、《宗教学概论》等学术著作十余部。
|
| 目錄:
|
|
引文出处例释及发音1 佛教与象2 佛陀3 业与轮回4 四圣谛5 大乘佛教6 佛教在亚洲7 禅定8 佛教伦理9 佛教在西方年表索引英文原文
|
| 內容試閱:
|
|
序言赖永海 关大眠(Damien Keown)的这本《佛学概论》(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文原版问世已有多年,颇受读者欢迎。这本小书篇幅不大,却是一本优秀的佛学入门作品。作者的写法并不像一般的入门作品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资料、介绍学科历史,而是有重点、有创见地对佛学领域的一些重要主题进行了梳理。佛陀的教义、业与轮回、佛教伦理、禅定,佛学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佛教思想在过去许多世纪中的演变、佛教对当今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的回应,这些在书中都有富有洞见的探索。全书开篇即以一个载于《百喻经》中的盲人摸象的故事来描述佛学研究的现状。舍卫国那些眼盲的臣民被分成小组,然后各自去触摸大象躯体的某个部位,有的摸头,有的摸身,有的摸腿,有的摸尾。于是,在他们的各自描述中,大象便或者像水壶,或者像箩筛,或者像石柱,或者像门闩;因此,便有了无休无止的争论。的确,受到主观态度、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或者研究方法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对佛学往往会形成相当不同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常常各有殊异。应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和合理的,因为佛教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各个人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佛教,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会完全一样,例如,仅就研究方法而言,除了传统的“以佛学研究佛学” 的方法之外,还有诸如哲学诠释方法、历史考据学方法、宗教社会学方法、宗教心理学方法,乃至于现象学、分析哲学的方法等等。不同的方法对于揭示佛教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思想特质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它们之间并非一定就是情同楚汉、相互矛盾与对立,而往往可以相互发明、相得益彰,如果人们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研究佛教,那么,对于佛教的了解和认识就会更全面和具体,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更接近于真理。佛学确实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人类思想宝库,不同的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想要、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例如,对于那些喜欢思辨哲学的人来说,佛学应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栖身之所。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对中国古代哲学颇有微词,认为她的思辨性不强。实际上,要么黑格尔不了解佛学,要么他没把中国佛学纳入中国古代哲学范围。实际上,佛学的思辨性绝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种哲学体系,而中国佛学不但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甚至把它视为中国古代哲学的主干所在!而对于那些较多着眼于现实人生,希望探寻某种人生智慧或者某种调适身心法门的人们,佛教中的思想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人来研究佛学,也真诚祝愿不同的人都能从佛学中受益,能从这本佛学著作中受益!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