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
》
售價:NT$
500.0

《
失权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
售價:NT$
352.0

《
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从清代改革家到二十世纪出版家
》
售價:NT$
398.0

《
他者中的近代朝鲜(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
售價:NT$
398.0

《
索恩丛书·苏莱曼大帝的崛起:奥斯曼宫廷与16世纪的地中海世界
》
售價:NT$
403.0
|
編輯推薦: |
详细介绍NI公司目前主流LabVIEW 2015软件的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热点应用实例
实例资源多来自企业和培训应用,满足不同行业读者需求
内容难度循序渐进,利于教学及读者快速自学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实际应用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测控应用技术。全书共9章,首先介绍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虚拟仪器的含义和特点、组成和构成方式、软件结构与开发平台;LabVIEW的特点及应用,LabVIEW 2015中文版的编程环境,LabVIEW中的基本概念,VI前面板设计;LabVIEW的数据操作、流程控制、变量、节点、图形显示及文件IO等;然后采用LabVIEW实现智能仪器、远程IO模块和数据采集卡的串口通信及测控功能。各章每个知识点都安排相应的实例,通过操作训练使学生轻松掌握虚拟仪器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测控仪器、工业控制、自动化、机电等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虚拟仪器概述1
1.1虚拟仪器含义与特点1
1.1.1虚拟仪器的产生1
1.1.2虚拟仪器的概念2
1.1.3虚拟仪器的特点3
1.1.4虚拟仪器的应用4
1.2虚拟仪器的组成与构成方式4
1.2.1虚拟仪器的基本结构4
1.2.2虚拟仪器的构成方式5
1.2.3构建虚拟仪器的步骤7
1.3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与开发平台8
1.3.1虚拟仪器的软件结构8
1.3.2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9
第2章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11
2.1LabVIEW的特点及应用11
2.1.1LabVIEW的特点11
2.1.2LabVIEW的应用11
2.2LabVIEW的编程环境12
2.2.1启动窗口12
2.2.2菜单栏14
2.2.3工具栏17
2.2.4操作选板19
2.3LabVIEW 编程的基本概念23
2.3.1VI与子VI23
2.3.2前面板23
2.3.3程序框图24
2.3.4数据流驱动25
2.4VI前面板设计25
2.4.1前面板对象的创建26
2.4.2前面板对象的属性配置27
2.4.3前面板对象的修饰28
2.5VI与子VI设计步骤31
实例1体验VI设计31
实例2子VI的创建与调用34
2.6VI的调试方法37
2.6.1找出语法错误37
2.6.2设置断点调试38
2.6.3设置探针39
2.6.4高亮显示程序的运行39
2.6.5单步执行和循环运行40
第3章LabVIEW的数据操作41
3.1VI数据类型41
3.1.1常用的数据类型41
3.1.2常量41
3.2数值型数据42
3.2.1数值型数据的分类42
3.2.2数值型数据的创建43
3.2.3设置数值型控件的属性44
实例3数值型数据操作45
3.3布尔型数据46
3.3.1布尔数据的创建46
3.3.2设置布尔型控件的属性47
实例4布尔型数据操作48
3.4字符串数据49
3.4.1字符串数据的作用49
3.4.2字符串数据的创建50
3.4.3设置字符串数据的属性50
实例5字符串数据操作52
3.5数组数据54
3.5.1数组数据的组成54
3.5.2数组数据的创建55
实例6数组数据操作56
3.6簇数据60
3.6.1簇数据的组成60
3.6.2簇数据的创建61
实例7簇数据操作62
3.7VI数据运算64
3.7.1基本数学运算64
3.7.2比较运算64
3.7.3逻辑运算66
实例8数据运算操作66
第4章LabVIEW的程序流程控制71
4.1条件结构71
4.1.1条件结构的组成与建立71
4.1.2条件结构分支的添加、删除与排序72
4.1.3条件结构数据的输入与输出72
实例9条件结构操作73
4.2顺序结构75
4.2.1平铺式顺序结构的组成与建立75
4.2.2层叠式顺序结构的组成与建立76
4.2.3顺序结构局部变量的创建77
实例10平铺式顺序结构操作77
实例11层叠式顺序结构操作79
4.3For循环结构81
4.3.1For循环的组成和建立81
4.3.2移位寄存器与框架通道82
4.3.3For循环的时间控制82
实例12For循环结构操作83
4.4While循环结构85
4.4.1While循环的组成和建立85
4.4.2While循环编程要点86
实例13While循环结构操作86
4.5定时结构89
实例14定时循环结构操作90
实例15定时顺序结构操作92
4.6事件结构94
4.6.1事件驱动的概念94
4.6.2事件结构的创建94
实例16事件结构操作95
4.7禁用结构97
实例17禁用结构操作98
第5章LabVIEW的图形显示99
5.1波形图表与波形图控件99
5.1.1波形图表控件概述99
5.1.2波形图控件概述100
实例18波形图表与波形图控件操作100
实例19滤除信号噪声105
5.2XY图控件107
实例20XY图控件操作107
5.3强度图表与强度图控件108
实例21强度图表与强度图控件操作108
5.4三维图形控件110
实例22三维曲面控件操作110
第6章LabVIEW的变量与节点113
6.1局部变量113
6.1.1局部变量的作用113
6.1.2局部变量的使用113
6.1.3局部变量的特点114
实例23局部变量操作114
6.2全局变量117
6.2.1全局变量的作用117
6.2.2全局变量的特点117
6.2.3全局变量的使用118
实例24全局变量操作118
6.3公式节点121
6.3.1公式节点的作用121
6.3.2公式节点的语法121
6.3.3公式节点的特点122
实例25公式节点操作122
6.4反馈节点123
实例26反馈节点操作124
6.5表达式节点125
实例27表达式节点操作125
6.6属性节点126
实例28属性节点操作126
第7章LabVIEW文件IO与人机界面设计129
7.1文件IO概述129
7.1.1文件类型129
7.1.2文件操作130
实例29写入与读取文本文件131
实例30写入与读取二进制文件134
实例31写入与读取波形文件136
实例32写入与读取电子表格文件139
7.2人机界面设计142
实例33创建登录对话框142
实例34菜单的设计与使用144
第8章LabVIEW串口通信148
8.1串口通信概述148
8.1.1串口通信的基本概念148
8.1.2串口通信标准150
8.1.3PC中的串行接口152
8.1.4PC串口通信线路连接153
8.2LabVIEW中的串口通信155
8.2.1LabVIEW中的串口通信功能模块155
8.2.2LabVIEW串口通信步骤157
8.3LabVIEW串口通信实例158
实例35PC与PC串口通信158
实例36智能仪器温度检测162
实例37远程IO模块温度测控169
实例38三菱PL
|
內容試閱:
|
前言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它的出现使测试技术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虚拟仪器既有传统仪器的特征,又有一般仪器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传统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说虚拟仪器是测控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作为测试工程领域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开发的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在测试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LabVIEW的全称是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是一种基于G语言(Graphics Language,图形化编程语言)的测试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它采用了工程人员熟悉的术语、图标等图形化符号来代替常规基于文字的语言程序,把复杂、烦琐、费时的语言编程简化成选择功能图标,并用线条把各种功能图标连接起来的简单图形编程方式。利用LabVIEW,用户可通过定义和连接代表各种功能模块的图标,方便迅速地创建虚拟仪器。
本书从实际应用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 2015中文版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测控应用技术。首先介绍LabVIEW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虚拟仪器的含义和特点、组成和构成方式、软件结构与开发平台;LabVIEW的特点及应用,LabVIEW的编程环境,LabVIEW中的基本概念,VI前面板设计;LabVIEW的数据操作、流程控制、变量、节点、图形显示及文件IO等;然后采用LabVIEW实现智能仪器、远程IO模块和数据采集卡的串口通信及测控功能。
本书各章每个知识点都安排相应的实例,各实例项目由学习目标、设计任务和任务实现等部分组成。每个实例都有详细完整的操作步骤,读者只需按照给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完成设计任务,使学生轻松掌握虚拟仪器基本设计方法及其测控应用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供测控仪器、工业控制、自动化、机电等专业学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由石河子大学李江全教授编著。北京研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在此对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