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识药食药——免“疫”防病
			》
 售價:HK$ 
			250
 
  《 
			钩针编织曼陀罗花样
			》
 售價:HK$ 
			305
 
  《 
			两晋南北朝史 一口气看懂两晋南北朝史
			》
 售價:HK$ 
			347
 
  《 
			这样吃 长得高 临床营养师和新手父母的儿童营养指南 专注解决0到16岁孩子营养问题
			》
 售價:HK$ 
			265
 
 
 | 
         
          | 編輯推薦: |   
          | 著名粤剧导演艺术家林榆先生收山之作。 粤剧兴衰常入梦,望百之年痴心不改。
 从《搜书院》《山乡风云》到《花蕊夫人》《伦文叙传奇》,
 他是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确立现代粤剧南国红豆地位。
 |  
         
          | 內容簡介: |   
          |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林榆》是大型丛书《当代岭南文化名家》之一,集合了广东粤剧院九老之一、著名粤剧编导林榆先生的传记、评论及作品。本书传略由林榆长子林西平先生主笔,并经林榆先生审定,为目前林榆传略*、*详者。 |  
         
          | 關於作者: |   
          | 林榆 广东东莞人,1920年出生。早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便加入东江纵队东流剧团,并自编自导自演了《大地回春》等多部话剧;1946年奉命到香港参加组建中原剧艺社,在香港上演了大量爱国戏剧;1949年北上,随解放军南下,接管广州,任广州军管会文化组组长,接收敌产。
 1953年,林榆受命组建广东第一个国营粤剧团并担任团长,从此与粤剧结下不解之缘,为粤剧的改革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组织创作并亲自执导了一大批新戏,对广东的粤剧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亲手挖掘并组织排演的《搜书院》,奠定了粤剧在全国戏剧界中南国红豆的地位;他导演的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在粤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离休后创作的《伦文叙传奇》获全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文华奖,是获得奖项最多的一个粤剧剧目,至今久演不衰。从事粤剧艺术以来,林榆一共导演了36台粤剧,创作了10个粤剧剧本,被誉为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
 林榆于1995年获文化部文华奖剧作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02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2015年被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林西平林榆
 广东东莞人,1920年出生。早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在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便加入东江纵队东流剧团,并自编自导自演了《大地回春》等多部话剧;1946年奉命到香港参加组建中原剧艺社,在香港上演了大量爱国戏剧;1949年北上,随解放军南下,接管广州,任广州军管会文化组组长,接收敌产。
 1953年,林榆受命组建广东第一个国营粤剧团并担任团长,从此与粤剧结下不解之缘,为粤剧的改革贡献出毕生的精力。他组织创作并亲自执导了一大批新戏,对广东的粤剧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亲手挖掘并组织排演的《搜书院》,奠定了粤剧在全国戏剧界中南国红豆的地位;他导演的现代粤剧《山乡风云》在粤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离休后创作的《伦文叙传奇》获全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文华奖,是获得奖项最多的一个粤剧剧目,至今久演不衰。从事粤剧艺术以来,林榆一共导演了36台粤剧,创作了10个粤剧剧本,被誉为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
 林榆于1995年获文化部文华奖剧作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2002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粤剧艺术突出成就奖;2015年被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林西平
 林榆长子。原珠江电影集团副总经理、原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电影编辑。
 |  
         
          | 目錄: |   
          | 第一篇 林榆传略  001 使命感,未了情  002
 放弃安逸追光明  003
 转战敌后显身手  005
 北上南下接广州  008
 戏改兴衰常入梦  012
 力挽波澜敢弄潮  016
 组建省团担使命  025
 骤雨横风仍从容  035
 寒梅经霜花愈浓  038
 冬去春来自奋蹄  044
 晚秋笔耕硕果红  049
 
 第二篇 众说林榆  057
 Ⅰ 记人  058
 林榆:新中国粤剧的幕后推手(李小瑛)  058
 《花蕊夫人林榆剧作论艺集》序(李门)  063
 屈伸不介意,处世足楷模访著名粤剧艺术家林榆(王世雄)  066
 父亲对我的影响(林西平)  068
 Ⅱ 评剧  074
 《伦文叙》的艺术魅力看广东粤剧院演《伦文叙传奇》(霍大寿)  074
 《伦文叙传奇》内外(刘厚生)  077
 戏剧要多写观众爱看的戏评粤剧《伦文叙传奇》(陈仕元)  082
 雅俗共赏的《伦文叙传奇》(王伟轩 苏云)  086
 后蜀名花带泪看试谈粤剧《花蕊夫人》(韦轩)  089
 谈粤剧《花蕊夫人》(肖甲)  094
 我看《花蕊夫人》(李善超)  101
 清丽明晰 平易深沉(贝甸)  103
 有关《红颜知己英雄泪》的两封回信  105
 僭称知己两眼泪读《红颜知己英雄泪》(尹洪波)  107
 
 第三篇 林榆作品  111
 Ⅰ 剧本选  112
 玫瑰初红(又名红玫瑰)  112
 伦文叙传奇  169
 花蕊夫人  214
 饮马珠江  250
 红颜知己英雄泪  296
 唐伯虎闯京  332
 痛打县衙三大板  362
 Ⅱ 艺论  371
 振兴戏曲应遵循传统艺术规律对粤剧改革的一些见解  371
 发挥粤剧优势初探  374
 漫谈戏曲消亡  377
 应该有危机感  380
 谈剧场上座率与观众的新结构  382
 也谈雅俗共赏  385
 也谈粤剧兴衰  388
 Ⅲ 人物纪念文选  391
 马师曾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391
 殷殷红豆寄相思悼念田汉同志  403
 李门的粤剧情结  406
 悼念忠诚的戏剧赤子之魂李门  413
 
 附录 林榆艺术年表简编(19202016)  4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