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国历代图书总目·哲学卷(全20册)
			》
 售價:HK$ 
			10200
 
  《 
			RNA时代(诺奖得主解密RNA分子如何创造生命的新奇迹)
			》
 售價:HK$ 
			403
 
  《 
			无论在哪儿都是生活(中国好书奖、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得主肖复兴新作)
			》
 售價:HK$ 
			245
 
  《 
			隋唐与东亚
			》
 售價:HK$ 
			296
 
  《 
			理解集(1930-1954)(阿伦特作品集)
			》
 售價:HK$ 
			551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HK$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HK$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建筑和音乐都是以物质性的组织方式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补充和创造,因而它们的表现就具有出自本源的相似特点。建筑和音乐的关联表现在语言、结构、符号、动力性等方面,无论是在古代、在巴洛克时代还是现今,建筑和音乐的互动总是发生在人们身边。 |  
         
          | 關於作者: |   
          | 王亦民,资深建筑师,1944年生,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2年清华大学建筑硕士。从事建筑设计工作40余年,有多项博物馆、图书馆、剧场等文化建筑设计建成获奖,并有多篇论文论著发表。 |  
         
          | 目錄: |   
          | 第1章 穿越数的遐想 凝固和流动/相通于数的建筑与音乐/归向物质性
 第2章 从宇宙到心灵
 建筑音乐补足大自然/物理场/心理场/力场的建筑与音乐
 第3章 编织的能量元
 聚集与编织/建构的能量之元/生命节律的时空
 第4章 符号纷呈的花园
 符号/物质性非语义符号/多维关联的符号
 第5章 触摸音乐
 从钟楼到八音/体感与触觉/建筑和音乐物性相通
 第6章 共舞巴洛克
 回望中古/先发的建筑和后进的音乐/辉煌的巴洛克
 第7章 聆听建筑
 音乐的动力感/建筑引发动力/动力感的建筑音乐
 第8章 歌与城
 从茉莉花到紫禁城/小歌如居,大乐如厦
 第9章 精铸音乐
 从旷野到厅堂/原声与赏乐/精铸空间听觉
 第10章 互动比肩
 建筑的思考/音乐的启示/虚实互动
 代后语:本土多维乐语心境
 参考文献
 附:历史背景年表
 |  
         
          | 內容試閱: |   
          | 在不同艺术门类的关联和比较中,建筑和音乐之间的关联也许是最常被关注的一种。当人们走近建筑、聆听音乐时,时常会发生某种对比和联想,并引发一些感触和思考,于是人们就常会赞同德国哲学家谢林所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关于建筑和音乐的对照和联想,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到中世纪的教士们的议论,从黑格尔关于数到谢林关于节奏、几何、代数等哲人之说,还有那历代无数文人的感慨。关于音乐和建筑,还流传着许多虚实委然的故事,它们都是历代音乐或建筑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在生活、思考、追求中擦出的火花。这说明建筑和音乐的话题确实有其互动的空间,在生活、审美、文化体验和艺术探索中都很有出彩的机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感到无从理解,认为静止的建筑和动态的音乐是完全不同和不相干的两件事。的确,在关心音乐和建筑的人中间,只有一部分人感觉或注意到了这种关联,并且只是在一些现象和直觉的范畴中,有些感受甚至一时还难以描述,所以也往往不易交流和传达。
 从古至今,建筑和音乐一路同行,两者之间发生一些对比或呼应的现象,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由于历史因素和文化结构的复杂性,两者发生的对比或呼应的某些表现是隐约、曲折或错时出现的,因此还不容易简单对位。但对建筑和音乐共同在艺术题材和形式上的关联表现,现在已有了广泛的认同。它们还可能不断被发掘,成为建筑和音乐携手生辉的亮点。这些亮点也可能为音乐家、作曲家和建筑师所汲取,成为公众共同接受的美感。
 建筑音乐之间的比较思维也一定会涉及建筑和音乐之间看似对立和背离的方面,譬如除了建筑为静、音乐为动的表现,还有音乐为听觉与建筑为视觉的感知传达的不同,也即有形和无形、有声或无声的表现。音乐和建筑还有轻和重、飘忽和恒久的重大对比等等。问题在于,是否能透过这些对比看到建筑和音乐在更深层的关联本源。
 在黑格尔和谢林之后的这两个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人们开始从现代科学如现代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来理解建筑和音乐与人的关系。20世纪以来,世界的建筑观念和理论把对建筑的认识更多从视觉形象转变到更注重整体和环境、场所的感受,不仅在视觉方面,而且在人的多维感官体验以及更深一层的心理感受方面,其中也包括了人体验建筑所经历的时间动力过程。当然,回想人类过去的体验感受,可以发现这些都并不陌生,只是我们正在加深认识它们。而在音乐的感受方面,音乐的旋律、音高、速度、力度、节奏等可计量的元素,也随着心理效应的扩展引向了对音乐的色彩、空间和动力感觉的日益关注。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建筑和音乐之间的关联还有可探究的更为广阔的空间。
 建筑和音乐的话题是一个需要面对许多跨界听众的话题。跨界,意味着让每一位关心、爱好建筑或音乐的,专业或非专业的普通读者都能进入我们的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