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体脂肪的秘密
》
售價:HK$
352

《
社会史:理论与实践(增订版)(德国著名社会史学家于尔根·科卡重要文集。全面展现德国社会史学派的兴起与
》
售價:HK$
500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 首次系统论述时间观疗法 菲利普·津巴多 著 自我觉察 活在当下 津巴多 心理学 当
》
售價:HK$
352

《
亲爱的族人:菲利普王之战的新叙事(横扫北美史学界各项大奖 以印第安女王视角重写北美大陆的反殖民之战)
》
售價:HK$
653

《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
售價:HK$
434

《
什么是新疆
》
售價:HK$
908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实战
》
售價:HK$
454

《
乳腺整合肿瘤学 国际经典乳腺肿瘤学译著 一部聚焦乳腺肿瘤综合治疗的实用专著
》
售價:HK$
653
|
| 內容簡介: |
《中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框架研究:规模、布局和管理体制》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实地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举办医学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规模、布局和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变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之处及其原因,并对院校设置、规模、管理体制以及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整体框架的改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中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框架研究:规模、布局和管理体制》采用文献综述、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实地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举办医学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的规模、布局和管理体制现状以及变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之处及其原因,并对院校设置、规模、管理体制以及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整体框架的改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从医学类院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及医学类专任教师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在1998-2012年间持续扩大,但增速趋于放缓。其中,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数量由189所增至590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数量由133所增至268所,每千万人口医学类院校数从1.5所增至4.4所。就办学类别而言,医学类院校的前三种类别分别是综合性大学、医药院校和理工院校。在此期间,医学类专业招生数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5.1%,2012年达到58.7万人,15年间增加了6.1倍。其中,专科招生数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学历层次。医学类在校生数逐年增加,从1998年的30.2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10.4万人。医学类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6.6万人增至50.8万人。其中,专科层次医学类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快,自2005年超过本科层次毕业生数后,其数量一直在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类毕业生中居于首位。概括而言,医学类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在1998-2012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5%左右。就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增幅的变化情况而言,表现出前期快速、后期平缓的特点。1999年和2000年医学类招生数分别比上一年份增加了42,3%和37.9%。2005年以来,医学类招生、在校生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0%左右,2012年医学专业招生和毕业生量仅分别比2011年增加了0.5%和4%。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潜能与有效供给、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等均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水平和解决个别地区卫生人力短缺的问题,但也产生了生均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规模存在地区失衡现象,西部与东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有扩大之势。我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规模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规律性,从大到小或从好到差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2012年,东部地区拥有医学类院校261所,明显高于中部地区(195所)和西部地区(134所)。东部地区医学类招生规模大,学历层次水平也高;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较小,并且一半以上为专科层次。就变化情况而言,东部和中部地区之间日趋接近或差距较小,而这两类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却存在扩大之势。就医学类招生数而言,1998年西部地区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少2.3万人和1.2万人,到2012年此差值分别上升为11.4万人和6.9万人,分别增加了9.1万人和5.7万人。同期内,中部地区医学类招生数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0.7万人增至4.4万人,两地区之间的差值仅增加了3.7万人。在医学类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方面,也存在类似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