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雾越邸暴雪谜案:全2册(綾辻行人作品)
			》
 售價:HK$ 
			658
 
  《 
			数据资产:从价值评估到价值管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347
 
 
 | 
         
          | 內容簡介: |   
          | 陆贻典,明末藏书家、虞山诗派遗民诗人。年少时,即笃志于坟典,学问极有根底。博学工诗,弱冠后与里中诗人吟咏结社,刻《虞山诗约》论诗谓法与情不可缺一。又工书法,尤长汉隶。精校审、富于藏书,多善本。入钱谦益门下,又与毛晋结成儿女亲家;对冯班、孙泯自诗集,皆搜讨佚编,并为之刊行,明亡后频频出入于牧斋红豆庄、遵王述古堂、毛晋汲古阁,与冯班、孙永祚、陈南浦等虞山诗人赠答酬唱亦多。收藏校雠图书,精力于诗,显示虞山诗派中坚的风貌。陆贻典作为虞山诗派的中坚对清代虞山诗派的发展乃至清代诗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以一己之力保存了很多善本孤本,为古籍整理和保护居功甚伟。所以目前学界对陆贻典的关注主要涉及其对于《梧溪集》《乐府诗集》的点校整理及其价值等,关于其诗文研究的论文为数甚少,关于其诗集更是无人整理,故流传不广。相比于其点校整理的古籍以及其资助刊刻的同人诗集备受关注的盛况,陆贻典诗作现仅存同里后学张文镔纂辑、周桢参校的清雍正元年张道淙刻《觌庵诗抄》六卷,现存国家图书馆,为古籍善本。虽然《觌庵诗抄》刊刻数量较少、版本单一、流传不广,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作却显示了虞山诗派分途的轨迹和发展方向。因其师从宗宋的钱谦益却与宗晚唐的冯舒、冯班言谈甚欢,故其诗作中体现了这两种诗学取向对他的影响,以及在对这两种诗学观念的实践与揣摩,并根据自己的学术造诣、诗学趣向和人生经历,呈现初始晚唐后兼唐宋的诗学轨迹,以及其为虞山诗派的融合做出的努力。 |  
         
          | 關於作者: |   
          | 周小艳(1982.12-)河北青龙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坤舆青年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和元明清文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文献》《河北学刊》等知名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仝广顺(1987.12-),男,山东无棣人(祖籍),河北大学校园管理处,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在《经济研究参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河北省省社科基金一项,河北省人社厅课题两项。
 |  
         
          | 目錄: |   
          | 卷第一 读书四首/ 001
 赋得雪消华月满仙台/ 002
 白体三首/ 002
 次和香奁集无题韵/ 003
 倒次前韵/ 004
 伤客/ 004
 上钱牧翁先生/ 004
 听双青/ 006
 次韵奉和牧翁绛云楼上梁诗八首/ 006
 次和杨廉夫续奁诗二首/ 007
 西湖/ 008
 宿北禅寺石林师寓斋/ 008
 阅北禅律院纪次韵代赠端和上人/ 008
 西湖戏咏/ 008
 冯定远索和二痴诗/ 009
 新城郊次/ 009
 乙酉中秋夜病宿舟中/ 009
 避迹季父云在轩有作见示次韵奉酬/009
 哭钱颐仲/ 010
 徐子野殉难诗/ 010
 冬晓/ 011
 次韵送和微渊公归广陵/ 011
 赋得寒山转苍翠/ 011
 岁暮怀林若抚/ 012
 白门重阳雨中示吴二饶/ 012
 空斋闻雁/ 012
 冬夜小集同和皮陆寒夜联句韵/ 013
 卷第二
 诗瓢/ 015
 兰皋曲/ 015
 送计甫草北上/ 016
 江楼/ 016
 宿中峰送天成赴修武百岩寺二首/ 017
 秋夕感怀/ 017
 题毛氏西爽斋/ 017
 友人与歌者别后戏有是作/ 018
 梦中得四句为足成篇/ 018
 同叶林宗饮显文斋/ 018
 偶成/ 018
 示褚梅君/ 019
 编诗漫兴/ 019
 闲意/ 019
 辛丑元夕牧翁八十敬呈四首/ 019
 余游武林梅仙有见怀之什次答二首/ 020
 闰秋望夕与昆朋饮酒书示显文弟/ 021
 吾意/ 021
 松声/ 022
 和东涧先生红豆十首/ 022
 金孝章六十生挽诗/ 023
 春正过毛黼季斋述事书情十六韵/ 024
 赠江右施伟长一首/ 024
 次和牧翁招集娄东诸词人论文即事四首/ 025
 卷第三
 北固次黼季韵/ 026
 题扬州酒垆/ 026
 袁母吴孺人/ 026
 寄唐孔明/ 027
 次遵王韵奉呈牧翁兼赠遵王/ 027
 追和孙雪屋见诒二绝/ 028
 南畴二首/ 029
 题梅仙书画舫小像二首/ 029
 次和岷自早春闲咏/ 029
 为香开上人题莲社庵二首/ 030
 三叠韵简梅仙/ 030
 舂米行/ 030
 后舂米行/ 031
 次张鹤客看菊韵/ 032
 除日答张大/ 032
 次韵为鹤客题纳凉图/ 032
 书感二首/ 032
 贱齿五十退山有诗见诒因倚韵述志以示退山/ 033
 道逢两少年/ 034
 酬张以纯惠衣/ 034
 题画二首/ 034
 送马退山移馆柳墅兼寄顾公广/ 035
 春游同鹤客原上次扇头韵/ 035
 访顾商岩/ 035
 次韵留别商岩兼示退山/ 035
 丁未四月沧苇招集太翁榘斋斋头观女剧漫赋十二绝/ 036
 卷第四
 江右萧孟昉五十应伟长命/ 039
 次韵送梅仙之新安/ 039
 次和洪觉范竹尊者诗/ 040
 次和鹤客雨中戏弈八首/ 040
 送王石谷之金陵赴周司农栎园之招四首/ 041
 题游仙诗卷二首/ 041
 杂赠新安吴圣允三首/ 042
 次韵立庵见访/ 042
 奉酬漱石许民部见诒二首/ 042
 留题毛氏汲古阁/ 043
 斧季招同夜泛昆湖/ 043
 同民部宿斧季目耕楼/ 043
 和民部归舟阻风留宿致道观/ 044
 次和雪庵上人藕香居韵/ 044
 次和鹤客游鹁鸽峰/ 044
 和吴令仪雨中蜀葵/ 044
 再送原上二绝/ 045
 次韵送刘跨千之白门/ 045
 次邵湘南闲居韵/ 045
 酬顾伊人见示四十述怀之作/ 045
 归玄恭六十/ 046
 次韵酬冯补之见诒/ 046
 秋日鹤客招同白也居停枫江客舍次韵/ 046
 步寒山寺/ 046
 十三夜张有年招游虎丘/ 047
 中秋鹤客同游虎丘/ 047
 次和邵湘南移居二首/ 047
 次和许侍御青屿过斧季斋韵/ 048
 游穹窿山道观/ 048
 咏积翠庵竹赠智远源公/ 048
 次和鹤客四十述怀五首/ 049
 代题听松堂/ 049
 诒陈剑浦/ 050
 题沧渔图/ 050
 次韵送吴令仪归郡/ 050
 代赠白也生日/ 050
 酬张以纯惠衣/ 051
 题雪渔图/ 051
 卷第五
 乙卯人日同斧季送东涧先生葬兼示遵王/ 052
 余年五十确庵贻以和章今其周甲辄倚前韵为赠/ 052
 小山诗为陈沧渔雪渔/ 053
 次答何道林见怀/ 053
 乙卯重九前五日集协能吴门寓斋限韵/ 054
 张以纯留宿枫江客馆限韵/ 054
 次韵追和以纯中秋夜枫江对月/ 054
 正月晦日钱黍谷招集丹井看梅次韵/ 054
 南皋诗赠陈南浦/ 055
 丙辰仲春过明发堂有怀东涧先生/ 055
 次旧韵赠梅仙五十/ 055
 次鹤客招游剑门韵/ 056
 丙辰春日陈在之以次和陆皮郊居诗见示即次原韵/ 056
 丁巳人日城南草堂雅集同用城字/ 058
 游大石山房次友人韵/ 058
 舟中看雪用蒋文从韵/ 059
 过城南草堂晚酌池上限韵/ 059
 顾湘源浙游归示见怀诗次其韵/ 059
 城南晚集次韵/ 059
 次和鹤客新葺小斋二首/ 060
 剑南携酌城南草堂次沧渔韵/ 060
 丁巳九月二日金阊舟次别林协能/ 060
 赠陈均宁/ 060
 赠张以纯三十生日/ 061
 和陶饮酒二十首/ 062
 卷第六
 戊午正月十七日集鹤客斋限韵/ 066
 湘南剑村过访有作见示次韵酬之/ 066
 赠荣西园北游/ 066
 中秋七日雨夜宿静寄轩限韵/ 067
 姚武功惠茗/ 067
 次韵题渠上小筑/ 067
 同鹤客过沧渔楼头有诗见诒次韵奉答/ 068
 次文从至日简寄韵/ 068
 春正二日集云骧斋限韵/ 068
 新正三日留沧渔小饮次来韵/ 068
 与在之饮周以宁斋兼示赵德邻/ 069
 次答在之重用前韵见诒/ 069
 壬戌十月之望泛舟分韵得仰字/ 069
 人日张庭仙招饮怀尊甫鹤客/ 070
 次和陈在之癸亥落花诗八首/ 071
 同在之、以宁集德邻斋/ 072
 次以宁韵寄德邻/ 072
 平水心索题石谷画册十绝/ 073
 白云丙舍
 锦峰开障
 尚湖渔艇
 碧溪春涨
 横塘夕照
 邻墅炊烟
 竹树清阴
 村月书声
 秋原牧笛
 湖天雪霁
 次张以纯移居韵二首/ 074
 次扇头韵寄赠吴陵张石楼/ 075
 书扇示二饶/ 075
 湘南自海陵乍归即别口占一律送之/ 075
 赠雪呼上人/ 075
 二月一日枕上一首/ 076
 赠瞿剑村移居一首/ 076
 怀赵圣传浙行次周以宁韵/ 076
 张以纯录余觌庵诗书此为赠/ 076
 跋/ 078
 |  
         
          | 內容試閱: |   
          | 陆敕先诗集序 
 余老皈空门,迢然以前尘影事,洮汰一切。顾于平生旧游、昔友未能舍,然风前月下,时时馀尘瞥起,自知犹落情网中,悔忏除不早也。陆子敕先,别余垂二十年,客岁赋上巳文诗,连章及余,余心为痒痒然。顷手排其诗稿示余,寒窗短檠读之,分夜不忍释手。庄生有言,越人去国期年,见似人者而喜,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古之至人,犹不能无情,而况于余乎?佛言众生为有情,此世界为情世界。儒者之所谓五性亦情也。性不能不动而为情,情不能不感而缘物。故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者,情之发于声音者也。古之君子笃于诗教者,其深情感荡,必著见于君臣朋友之间。少陵之结梦于夜郎也;元、白之计程于梁州也。由今思之,能使人色飞骨惊,当飨而叹,闻歌而泣,皆情之为也。余老耄屏居,为人世之长物,而敕先回翔记存,若昆弟亲戚謦欬于吾侧者。昔人梦中相寻,再三却反,何以异此?敕先盖斯世之有情人也,其为诗安得而不工?读敕先之诗者,或听其扬徵骋角,以按其节奏;或观其繁弦缛绣以炫其文采;或搜访其食跖祭獭、采珠拾翠以矜其渊博。而不知其根深殖厚,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盖有志于缘情绮丽之诗,而非以俪花斗叶,颠倒相上者也。余于采诗之后,撰 《吾炙集》一编,盖唐人《箧中》之例,非敢以示人也。长干少年,疑余复有雌黄,戏题其后云:杜陵矜重数篇诗,《吾炙》新编不汝欺。但恐旁人轻着眼,针师门有卖针儿。闻者一笑而解。今吾叙敕先诗,趣举吾两人交情,不敢妄有论次。老人多畏如此,可笑也。然敕先年力俱富,其诗名当益高,世之啁嘲者,将不能致师于敕先,而又以贩针罪我乎?敕先其为我善备之哉!庚子嘉平月十有九日,江村老友蒙叟钱谦益序。
 
 
 陆敕先诗序
 
 常熟汇江海湖山之秀,而为吴郡一望县。在昔春秋时,先贤游于圣人之门,以文学显,而南方之学得其精华。汉唐以下,代有闻人。迄有明隆、万之季,古学凌夷,儒术衰息,兔园村夫子教其子弟,都为程文熟烂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