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许倬云 著 许先生最后的凝望与嘱托 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内核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一语胜万言
			》
 售價:HK$ 
			230
 
  《 
			朱子的穷理工夫论 , 香江哲学丛书
			》
 售價:HK$ 
			485
 
 
 | 
         
          | 內容簡介: |   
          | 《伊斯兰文化观察与研究》一书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研究员的三十余篇论文组成。该书作者曾在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后调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主要负责统筹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的编制工作,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该书一部分文章已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回族研究》《中国穆斯林》《环球时报》《中国民族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一部分文章为作者在会议上的讲话稿或为相关著作所作的序跋,对全面介绍中国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多角度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研究,纳入中国社会文化的认识视野,并力求其本土化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特点。 |  
         
          | 關於作者: |   
          | 高占福,回族,研究员,甘肃省临夏市人。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新月华》杂志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民族史专业,主要从事伊斯兰教及穆斯林民族的研究。曾先后担任过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甘肃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调研室主任、《甘肃民族宗教》杂志主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处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西北穆斯林社会问题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现代化》等。曾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回族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学术刊物和其它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200余篇。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中国宗教协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回族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宁夏大学回族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学术出访过沙特阿拉伯、伊朗、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荷兰、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  
         
          | 目錄: |   
          | 上编 本土化的中国伊斯兰教 从外来侨民到本土国民
 回族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
 从《天方典礼》中的以儒诠经思想看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
 从《清真指南》看伊斯兰教的人道思想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和平之路
 伊斯兰教的土文化观:珍惜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见证:门宦、拱北、道堂、麻扎
 西道堂: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特色的实践者
 中国伊斯兰教门宦现状调查报告
 
 中编 回族社会文化教育与现代人物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回族穆斯林社会行进中的困惑
 弘扬正道,励志成才
 写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成立60周年
 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育的三次创新
 一项振兴中国伊斯兰教育的基础工程
 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编写纪实
 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回族
 爱国爱教:达浦生阿訇一生的追求
 弘古兰大义,扬正道精神怀念林松先生
 人生中总要做些实事怀念宛耀宾先生
 弘扬正道是一生的追求敏生光教长印象
 
 下编 伊斯兰热点问题观察与思考
 正确认识我国伊斯兰教是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
 关于当前我国伊斯兰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带一路建设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
 伊斯兰世界正义宣言:扬正道精神,促人类和平
 去政治化的中亚伊斯兰复兴
 伊斯兰教纯属躺着中枪
 
 附 篇
 让特色成为临夏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
 专访临夏籍回族学者高占福教授
 北京穆斯林学者谈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和平之路
 中国将培养伊斯兰教经学博士
 临夏籍著名学者高占福学术观点上榜《中国民族报》2013年十大宗教学观点
 2015年《中国民族报》十大宗教学观点(节选)
 2016年《中国民族报》十大宗教学观点(节选)
 临夏,我心中永远的记忆
 我心中一面高扬的旗帜我与《回族研究》的20年
 执着的收获:一位河州回族文化人的追求《周梦诗文学作品集》序
 
 后记
 |  
         
          | 內容試閱: |   
          | 前言:尊重和理解伊斯兰文明 
 文明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当今世界,伊斯兰问题引起世人高度关注。强势的西方学术界和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利用IS这个打着伊斯兰旗号、依附于宗教的怪胎和伊斯兰世界发生的激烈动荡,以及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对伊斯兰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曲解和攻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误读。西方利用其无所不在的话语霸权,将宗教文明的差异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宗教信奉者之间的隔阂。西方极力宣扬自身文明的普世性,鼓吹伊斯兰教问题的严重性,把政治问题混淆成宗教问题,使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本质、主张和行为真假难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西方国家的舆论尤其是新闻报道里,宗教极端、穆斯林、恐怖主义似乎成了同义语,进而恐怖主义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几乎成为伊斯兰的专用名词。
 伊斯兰世界为了应对西方的各种诋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伊斯兰文明倡导和平、坚持中道、反对极端等层面,阐释伊斯兰教正信正行、远离极端、维护人类和平的精神宗旨。伊斯兰文明的核心认识观是:尽管人类具有种族、肤色和语言等差异,但各种信仰都主张凭借智慧和善言传播伦理美德,都主张摒弃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实现和平、和睦、诚信,并尊重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及权利。在自由和安宁的基础上建立各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是所有宗教和文明为之奋斗的最大目标。一种宗教的存在,就是一种文明的存在;宗教的不同状态造就不同的文明,一种文明绝不能控制另一种文明。作为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宗教,更不能试图互相制服。要尊重和理解各宗教的历史,积极看待和研究各宗教的存在。
 伊斯兰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过杰出的贡献。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撰文指出: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其黄金时代几乎所有领域的关键进展都是穆斯林在这个时期取得的。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人们把知识的边界往前开拓的时候,他们之所以眼光能看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