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暗黑历史书系·古代战争史
			》
 售價:HK$ 
			500
 
  《 
			索恩丛书·马克斯·韦伯:跨越时代的人生
			》
 售價:HK$ 
			505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高力克教授启蒙三书,致敬五四百年 ★当西化幻想破灭、五四激情退却,中国启蒙之路通往何处?
 ★十位拥抱西方现代文明的民国大师 十颗具有传统文化自觉的开放心灵
 ★以现代性批判传统,以传统反思现代性
 ★寻一条兼容中西、和合古今的现代中国复兴之路
 |  
         
          | 內容簡介: |   
          | 启蒙是祛魅的思想革命,新启蒙则是祛启蒙之理性之魅的再启蒙。中国新启蒙之新,在于既追寻现代性而批判传统,又对西方现代性进行审思批判。在晚清五四启蒙运动以现代批判传统的欧化思潮之外,另有一些思想明敏的启蒙学者,对现代性与传统进行辩证批判,如章太炎以佛庄批判进步主义的俱分进化论,鲁迅以精神个人主义矫正现代欧洲大众社会与物质主义的立人主张,杜亚泉对东西文化的辩证思考,欧战后梁启超对进化论、科学主义、物质主义的反思,梁漱溟对中西印文化的探索,吴宓以人文主义批判物质主义,张申府之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新启蒙主张,冯友兰之旧邦新命的中国现代化论,贺麟的儒化的现代化主张,李长之反思五四的中国文艺复兴论,构成了一幅新启蒙的思想图景。这些被五四启蒙运动的巨大光环所遮蔽的富有深刻洞见的新启蒙思想,给我们留下了探索中国现代化与文化转型的珍贵思想遗产。 |  
         
          | 關於作者: |   
          | 高力克,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主要学术著作有《历史与价值的张力》《求索现代性》《自由与国家: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论》等。 |  
         
          | 目錄: |   
          | 第一章 进化的两面性:章太炎的进步论批判 一 进化论与进步主义
 二 俱分进化论:进步论之批判
 三 黑格尔辩证法批判
 四 以传统批判现代性
 结语
 
 第二章 尼采的幽灵:鲁迅反启蒙的启蒙思想
 一 现代性批判:众数与物质之弊
 二立人与改造国民性
 三 鲁迅与尼采:反启蒙的启蒙
 四 启蒙者的现代性批判:先知与困境
 五 从尼采到马克思
 六 现代性困境的超越
 
 第三章 妥协之智慧:杜亚泉的调和思想
 一 中西文化之调和
 二 进化论之批判
 三 游民文化论
 四 妥协的政治
 五 民主而和平之国家主义
 六 多元主义:开放的思想范式
 七 杜亚泉与调和主义思潮
 八 调和主义与激进主义之争
 九 中国启蒙运动中的调和论
 十 妥协的智慧
 
 第四章 超越传统与现代:晚年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一 现代性反思:对启蒙的祛魅
 二 中西之间:中国人的新自觉
 三 新启蒙:超越传统与现代
 
 第五章 现代化与儒家人生:梁漱溟的东西文化理论
 一 中西文化观之检省
 二 中、西、印文化类型
 三 孔子仁的生活态度
 四 孔学复兴与世界未来文化
 五 新启蒙:传统与现代性双向批判
 六 梁氏理论引发的争议
 
 第六章 祛魅的启蒙:吴宓的人文主义
 一 白璧德之实证的人文主义
 二 倡言白璧德之人文主义
 三 以人文主义批评新文化运动
 四 东西古今人文主义之会通
 
 第七章 新启蒙运动:张申府的五四反思
 一 由通而中的辩证思维
 二 新启蒙:继承五四,扬弃五四
 三 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四 孔子、列宁、罗素:中西文明之综合
 五 科学与民主之新思考
 结语
 
 第八章 旧邦新命:冯友兰的中西文化观
 一 道德之变革与继承
 二 社会类型与中西文化
 三 文明国家与野蛮世界
 四 城市与乡村
 五 从家庭到社会
 六 人的探索:觉解与境界
 七 旧邦新命:中华古国的现代化
 结语
 
 第九章 儒化的现代性:贺麟论新文化运动
 一 孔教批判与儒学新开展
 二 西学洗礼与儒学复兴
 三 儒家式民主
 四  三纲五伦之德性价值
 五 中国文化转型的辩证法
 结语
 
 第十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李长之的文化思想
 一 中西之间
 二 超越五四:从启蒙运动到文艺复兴
 三 中国传统之继承与批判
 四 外来文化之吸收
 五 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