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历史的局外人
			》
 售價:HK$ 
			296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1173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121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3050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806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306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152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内容与*考试大纲相适应。由教学名师领衔编写,内容精练,语句简洁,突出实用 |  
         
          | 內容簡介: |   
          | 推拿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辅助器具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强身健体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推拿学是研究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与应用规律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治疗方法和适用范围等。本教材由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四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推拿的发展历史、临床运用基础、经络腧穴(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和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等基础知识;中篇为技能篇,主要介绍了推拿功法和推拿手法;下篇为治疗篇,主要讲述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和儿科疾病中推拿疗效较好的53种疾病的治疗;下篇为附篇,主要讲述保健推拿,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在使用本教材时,建议以讲授、操作示范和功法手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临床,学、练、用并重。 |  
         
          | 關於作者: |   
          | 主编王继红,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推拿学教学团队负责人、推拿学教研室主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龚利,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016年6月获上海市医师协会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  
         
          | 目錄: |   
          | 上篇基础篇 第一章概论3
 第一节推拿学的发展简史
 / 4
 一、
 春秋战国时期 / 4
 二、
 秦、汉、三国时期 / 4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 4
 四、
 隋、唐时期 / 5
 五、
 宋、金、元时期 / 5
 六、
 明代 / 5
 七、
 清代 / 6
 八、
 近代 / 6
 九、
 现代 / 6
 第二节推拿学的特点
 / 7
 一、
 推拿学的思维特点 / 7
 二、
 推拿学的技术特点 / 8
 三、
 推拿学的学习方法 / 8
 第二章推拿临床运用基础10
 第一节推拿的治疗原则
 / 10
 一、
 治病求本 / 10
 二、
 扶正祛邪 / 11
 三、
 调整阴阳 / 12
 四、
 因病、因时、因地和因人制宜 / 12
 第二节推拿的治疗方法
 / 14
 一、
 温法 / 14
 二、
 通法 / 15
 三、
 补法 / 15
 四、
 泻法 / 15
 五、
 汗法 / 16
 六、
 和法 / 16
 七、
 散法 / 16
 八、
 清法 / 16
 第三节推拿的作用原理
 / 17
 一、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 17
 二、
 推拿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 / 18
 第四节推拿治疗的基本知识
 / 22
 一、
 推拿体位 / 22
 二、
 推拿介质 / 23
 三、
 推拿的适应证 / 24
 四、
 推拿的禁忌证 / 25
 五、
 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 25
 第五节推拿意外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 26
 一、
 疼痛加重 / 27
 二、
 皮下瘀斑 / 27
 三、
 皮肤擦伤 / 27
 四、
 疲乏 / 27
 五、
 晕推 / 27
 六、
 脱位 / 27
 七、
 骨折 / 27
 第三章经络与腧穴28
 第一节经络
 / 28
 一、
 概述 / 28
 二、
 十二经脉 / 28
 三、
 奇经八脉 / 30
 四、
 十五络脉 / 30
 五、
 十二经别 / 30
 六、
 十二经筋 / 31
 七、
 十二皮部 / 31
 第二节推拿常用腧穴
 / 31
 一、
 腧穴的治疗作用 / 32
 二、
 腧穴的定位方法 / 32
 三、
 成人推拿常用腧穴 / 34
 四、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 39
 第四章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55
 第一节触诊及压痛点检查
 / 55
 一、
 头面胸腹部压痛点 / 56
 二、
 躯干部压痛点 / 56
 三、
 上肢部压痛点 / 57
 四、
 下肢部压痛点 / 57
 第二节脊柱活动范围的检查与测量
 / 58
 一、
 颈椎的正常活动度 / 58
 二、
 腰椎的正常活动度 / 58
 第三节伤科常用特殊检查
 / 59
 一、
 头面部 / 59
 二、
 胸腹部 / 59
 三、
 脊柱部 / 59
 四、
 上肢部 / 62
 五、
 下肢部 / 63
 第四节神经系统检查
 / 65
 中篇技能篇
 第五章推拿功法69
 第一节少林内功
 / 69
 一、
 基本裆势 / 70
 二、
 基本动作 / 72
 第二节易筋经
 / 78
 一、
 韦驮献杵势 / 79
 二、
 横担降魔杵势 / 79
 三、
 掌托天门势 / 80
 四、
 摘星换斗势 / 80
 五、
 倒拽九牛尾势 / 81
 六、
 出爪亮翅势 / 82
 七、
 九鬼拔马刀势 / 83
 八、
 三盘落地势 / 83
 九、
 青龙探爪势 / 84
 十、
 卧虎扑食势 / 85
 十一、
 打躬势 / 86
 十二、
 掉尾势 / 86
 第六章推拿手法88
 第一节概述
 / 88
 一、
 手法的概念 / 88
 二、
 手法的要求 / 88
 三、
 推拿手法的作用、命名与分类 / 90
 第二节成人推拿手法
 / 91
 一、
 摆动类手法 / 91
 二、
 摩擦类手法 / 95
 三、
 挤压类手法 / 100
 四、
 叩击类手法 / 107
 五、
 振动类手法 / 110
 六、
 运动关节类手法 / 112
 第三节小儿推拿手法
 / 127
 一、
 按法 / 127
 二、
 摩法 / 128
 三、
 掐法 / 128
 四、
 揉法 / 128
 五、
 推法 / 129
 六、
 运法 / 130
 七、
 捏法 / 131
 八、
 擦法 / 131
 九、
 捣法 / 132
 十、
 黄蜂入洞 / 133
 十一、
 打马过天河 / 133
 十二、
 开璇玑 / 133
 十三、
 按弦走搓摩 / 133
 十四、
 水底捞明月 / 134
 十五、
 总收法 / 135
 下篇治疗篇
 第七章伤科疾病139
 第一节脊柱部
 / 140
 一、
 颈椎病 / 140
 二、
 寰枢关节半脱位 / 142
 三、
 落枕 / 144
 四、
 前斜角肌综合征 / 146
 五、
 胸胁迸伤 / 148
 六、
 胸椎小关节错缝 / 150
 七、
 腰椎间盘突出症 / 152
 八、
 急性腰扭伤 / 155
 九、
 慢性腰肌劳损 / 157
 十、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 159
 十一、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炎 / 160
 十二、
 骶髂关节损伤 / 162
 十三、
 特发性脊柱侧弯 / 164
 十四、
 腰椎滑脱症 / 166
 第二节上肢部
 / 167
 一、
 肩关节周围炎 / 167
 二、
 冈上肌肌腱炎 / 170
 三、
 肱骨外上髁炎 / 171
 四、
 腕关节扭伤 / 173
 五、
 腕管综合征 / 174
 六、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 175
 七、
 小儿桡尺关节半脱位 / 177
 第三节下肢部
 / 178
 一、
 梨状肌综合征 / 178
 二、
 膝骨关节炎 / 180
 三、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 181
 四、
 髌下脂肪垫劳损 / 183
 五、
 半月板损伤 / 184
 六、
 踝关节扭伤 / 186
 七、
 跟骨痛 / 187
 第八章内、妇、五官科疾病190
 一、
 头痛 / 191
 二、
 眩晕 / 193
 三、
 失眠 / 195
 四、
 感冒 / 196
 五、
 哮喘 / 198
 六、
 半身不遂 / 200
 附:
 面瘫 / 202
 七、
 胃脘痛 / 202
 八、
 便秘 / 204
 九、
 泄泻 / 205
 十、
 月经不调 / 207
 十一、
 痛经 / 209
 十二、
 乳癖 / 210
 十三、
 产后缺乳 / 212
 十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 213
 第九章儿科疾病215
 一、
 小儿肌性斜颈 / 215
 二、
 发热 / 216
 三、
 咳嗽 / 217
 四、
 泄泻 / 218
 五、
 疳积 / 220
 六、
 厌食 / 220
 七、
 夜啼 / 221
 八、
 遗尿 / 222
 九、
 便秘 / 223
 十、
 小儿近视 / 224
 十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225
 附篇
 第十章保健推拿231
 第一节自我保健推拿
 / 231
 一、
 揉发梳头 / 231
 二、
 击鸣天鼓 / 231
 三、
 推拉双耳 / 231
 四、
 运目养神 / 232
 五、
 刮眼明目 / 232
 六、
 捋鼻防感 / 232
 七、
 浴面生华 / 232
 八、
 叩齿固肾 / 232
 九、
 搅海吞津 / 232
 十、
 竖拉肩井 / 232
 十一、
 横擦胸肋 / 232
 十二、
 正反摩腹 / 232
 十三、
 背搓腰际 / 232
 十四、
 轻叩命门 / 233
 十五、
 按摩上肢 / 233
 十六、
 按摩下肢 / 233
 十七、
 按摩涌泉 / 233
 十八、
 全身拍打 / 233
 第二节成人保健推拿
 / 233
 一、
 仰卧位操作常规 / 234
 二、
 俯卧位操作常规 / 235
 |  
         
          | 內容試閱: |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开创至今历六十年。一甲子朝花夕拾,六十年砥砺前行,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健全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履行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和使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作为中医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也伴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从少到多,从粗到精,一纲多本,形式多样,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64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出版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迄今,肩负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院校教材建设和出版的重任,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深厚、内涵丰富、文辞隽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秀教材。尤其是1985年出版的全国统编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第五版),至今仍被誉为中医教材之经典而蜚声海内外。
 2006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积极参与下,组织出版了供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以下简称精编教材),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这套教材融汇了历版优秀教材之精华,遵循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同时高度契合国家执业医师考核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在组织策划、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反复论证,层层把关,使精编教材在内容编写、版式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凸显了精炼、创新、适用的编写初衷,获得了全国中医药院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颁布了《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文化强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中医药发挥资源优势和核心作用。面对新时期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更加主动地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此,精编教材的编写将继续秉持为院校提供服务、为行业打造精品的工作要旨,
 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要求,全面汲取经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工作,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启动了第三版的修订工作。
 本次修订和完善将在保持精编教材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经典、精炼、新颖、实用的特点,并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等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坚持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足中医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遵循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律和中医药教育规律,深化中医药特色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情操教育,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同时,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不断深化高等中医药教材研究,在新版精编教材的编写组织中,努力将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与中医药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断完善高等中医药教材体系和丰富教材品种,创新、拓展相关课程教材,以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时期及今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要求,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教材的编写出版需要在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诚恳地希望广大中医药院校师生和读者在教学实践或使用中对本套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以敦促我们不断提高。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管理研究会理事长
 
 2016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