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915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254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653
 
  《 
			陈舜臣近代史三部曲 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兴亡录 走向辛亥
			》
 售價:HK$ 
			1158
 
  《 
			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HK$ 
			398
 
  《 
			世界文明史(上)
			》
 售價:HK$ 
			969
 
  《 
			东亚朱子学研究:日本朱子学研究
			》
 售價:HK$ 
			398
 
  《 
			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 文字编
			》
 售價:HK$ 
			1980
 
 
 | 
         
          | 內容簡介: |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大篇组成,“李白篇”是作者集束近年来研读李白的新见,哲理阐释与诗事考论相间,学术性与可读性兼顾,值得爱好者参阅;“文化篇”重在传统经典对人生与生活的濡染与沟通,突出文化自觉在新时代的潜移默化和实际功用;“教学篇”则着眼于古代文学名篇的透视和析疑,不离课堂却又跳出课堂,为大学生“创新阅读”提供辅导。
 |  
         
          | 關於作者: |   
          | 作者简介: 康怀远(1946-),笔名明静,陕西岐山人,教授,主要从事唐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先后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巴蜀书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李白论探》、《李白批评论》、《李白事诗系年考辨》、《凝神集(李白研究·理论探讨·散文创作)》、《<易>解李白十论》、《人生悟谈》、《人生走笔》、《生命絮语》、《人生成功百论》、《人生健康百题》、《人生设计百议》、《人生成功纵横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金昌市志》等学术专著、散文随笔、专业教材、地方志书14部。从读大学至今,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社会科学战线》、《人文杂志》、《江汉论坛》、《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理论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当代文坛》、《山花》、《中国李白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专业专题论文140多篇。
 |  
         
          | 目錄: |   
          | 目录 经典阅读·问题意识·闲静思考——关于学术创新的理性思考(代前言)
 第一编  李白篇
 李白明月意识的易学解读
 “月行却与人相随”——李白借月抒怀的生命轨迹
 也说李白《静夜思》中的“床”
 李白诗歌的高度
 李白诗歌的征服精神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哲学意趣
 李白的性格特征和诗学风格
 李白的文化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惟有谪仙词——苏轼褒李白而贬徐凝公案的诗学评析
 功成与身退的艰难选择——李白“并庄屈以为心”再解读
 “汪伦”:村人乎?豪士乎?县令乎?富商乎?——李白《赠汪伦》诗的一桩疑案
 “无江海而闲”——李白《独坐敬亭山》的庄学解读
 《李白诗选》补注
 第二编 文化篇
 阅读中国经典应当从三本书开始
 从中华经典中发掘现代管理的智慧和理念
 中华经典中的思想和智慧——以《周易》、《老子》和《论语》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世纪青年俊杰——“儒家文化与青年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
 身心砺炼:中国儒家和谐哲学的逻辑起点
 “推天道以明人事”——小叙中国经典“和谐”哲学的发生与演进
 简述《周易》德论凝练的民族之德
 《周易》智慧述略
 附:近年来《周易》智慧研究综述
 《老子》智慧述略
 孔子智慧述略
 孟子的思想和智慧述略
 孝道说略——兼论先秦儒家对中国孝文化的贡献
 三峡文化臆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重庆市万州区主城建设的文化思考
 家文化小议——家·家教·家规·家训·家风及其对企业的启示
 “民政”的文化解读和民心文化构建
 大学教育与大学生“成人”
 第三编 教学篇
 读《诗》四议
 《离骚》教学之我见
 孔子“哂由”“与点”的哲学试解
 附:因疑施教
 汉大赋教学的三个环节设计和构想
 附:汉大赋教学应从“大”字入手
 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汉大赋教学的“导读”
 建安“慷慨”新论
 杜甫之“哀”之我见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回忆安旗先生对我的教诲(代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