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解的困局:大明最后的60年
》
售價:NT$
306.0

《
女校(人气作家孩子帮·鹅随“北番高中”系列代表作!)
》
售價:NT$
281.0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編輯推薦: |
序二
喜闻杨玉冰教授编写的《太极拳本体论》一书即将出版的消息,我心中充满了喜悦。杨教授邀我作序,说句实在话,这真给我出了个难题。我虽然习武、教武多年,但以长拳类为主,对太极拳机理、技术知之甚微。然玉冰教授恳切相求,我无法推辞,故顺笔作序于下,仅供广大习练太极拳朋友们参考。 古有诗云:中华太极,玉宇飘香,繁花似锦,达济天下。玉冰教授渊源探踪,从中国哲学角度出发,以《太极拳本体论》为题,将太极拳的创生、发展及完善过程做了全方位的阐述,全书观点新颖,脉络清新,字里行间均含异彩,填补了武术太极学的空白。 我认为,杨教授《太极拳本体论》是我国各家太极拳的基本功夫的综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代实用价值。据著名的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介绍: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一是把拳术和导引、吐纳相结合;二是螺旋缠丝式的缠绕运动,动作呈弧形连贯而圆活,极符合经络学说的原则。杨式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杨露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浦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而来,其特点是: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吴式太极拳是姿势紧凑,步法严格,分清虚实,进退旋转保持中正。孙式太极拳特点是进
|
內容簡介: |
书稿以中国古老文化中的一个代表太极拳为点,剖析其中的太极观念,以中国哲学之源的太极概念为引,探索太极拳在现代生活、现代文明中的更多应用。本书在阐述太极拳本体论这样一个体系时,从两个基点出发,一是实践的基点,二是沟通的基点。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对太极拳的创生、发展与完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古人创生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困扰武术训练中习武伤身的问题,并提出太极拳是技击和养生的同一体。在提出了太极拳的本体理论之后,又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太极阴阳学说进行了理论辨析和联系。文章*后着重阐述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应用太极拳本体论对现代社会的六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应对,阐明太极拳在当今社会的位置和作用:消除当今时代人们身心的不平衡,促进个体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重构价观。
|
關於作者: |
杨玉冰,男,1967年7月生,武术(太极拳)博士,现为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体育养生教研室教师,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市孙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曾师从如北京师范大学孟昭祥教授,北京体育大学的徐伟军教授,孙式太极拳掌门人孙永田,吴式太极拳名家吴秉孝和马海龙,陈式太极拳名家洪均生,八卦掌名家刘敬儒等众多的武术太极名师。主攻专业项目:北京体育大学传统体育养生教学工作。目前从事武术、太极拳、气功的教学工作。
|
目錄:
|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历史的反思
112 文化的反思
113 太极拳术的价值
114 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当代文明发展的困惑
132 当今时代的需要
133 太极拳自身领域研究发展的需要
134 太极拳科学化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本体论的研究
211西方哲学家对本体论的探究
212 中国学者对本体论的研究
22 有关太极认识的研究
221 什么是太极
222 古代学者对太极的论述
223现代学者对太极的认识
23 前人对太极拳本体的研究
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31 研究方法
311文献资料分析法
312 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相结合
313系统的宏观把握和具体的微观分析相结合
314 体悟法
315 专家访谈法
32 逻辑结构
321 逻辑基点
322 逻辑图
4 太极拳本体论的基本理论
41 关于太极与本体的理论的历史反思
411 关于太极的认识
412 关于本体的认识
413 对于太极拳本体的认识
42 本论文所涉及概念界定
421 太极
422 太极拳
423 本体
424 本体论
425 太极拳本体
5 太极拳技艺的价值观
51 笔者习练太极拳的历程
52 太极拳技艺的价值取向
53 太极拳技艺的价值判断
54 太极拳技艺的价值定位
6 太极拳的创生、发展与完善中的太极观念
61 太极拳的创生、发展的假说和研究
611 太极拳的创生、发展的假说
612太极拳的创生、发展的研究
62 太极拳的创生
621 太极拳创生的思想、技术基础
622太极拳的创生是传统技击文化和导引养生文化融合的产物
6221 对中华武术技击中习武伤身的思考
6222中国传统导引养生与技击的对立统一
623 如何解决导引化的拳术的实战技击问题
6231 导引化的拳术的思想基础
6232 太极拳技击的实践途径
63 太极拳的发展、完善
631 太极拳拳架、拳势的变化
632 太极拳拳架的名称变化
64 本章小结
7 太极拳本体解析
71太极拳之名的由来
72 各家对太极拳之名的分析
73 各家对太极拳的解释及本文对太极拳的认识
74 本文对太极拳的本体的界定
8 太极观念在太极拳术中的体现
81何谓太极观念
82宇宙生成即太极本原在太极拳技术上的体现
83宇宙演化规律即阴阳变化规律在太极拳技术上的体现
84太极观念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85 太极拳的实践过程
851太极拳招熟懂劲神明的理论基础
852 实践例证
8521杨禄禅得艺的过程
8522 武禹襄得艺的过程
8523李亦畬得艺的过程
8524陈发科得艺的过程
9 太极拳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91 现代社会的特征
92 和谐的基本特征
921 中外学者对和谐的认识
9211 中国学者对和谐的认识
9212 西方学者对和谐的认识
922 小结
93 追求和谐是太极拳的方向
94 太极拳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作用
941 和谐社会的特征
942 太极拳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9422 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9423现代科学的支持
10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跋
|
內容試閱:
|
序一
太极拳的出现可谓是一个奇迹,它要求一个民族有把宇宙万物归纳为一体的哲学思想,有成熟的医学、养生学和系统的武学思想与技术,还要有把这些融合在一起并用身体运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幸运的是所有这些条件,中华民族都具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