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砂与海之歌纪念画集
			》
 售價:HK$ 
			500
 
  《 
			大学问·月照崇徽:章献刘后与宋真仁之际政治
			》
 售價:HK$ 
			500
 
  《 
			荆棘里
			》
 售價:HK$ 
			218
 
  《 
			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拉开人生差距的关键能力
			》
 售價:HK$ 
			306
 
  《 
			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
 售價:HK$ 
			352
 
  《 
			大家京范 燕都掌故
			》
 售價:HK$ 
			449
 
  《 
			写作革命2.0:在所有学科和年级中通过写作提升思维的指南(美国亚马逊高分畅销教育类图书)
			》
 售價:HK$ 
			306
 
 
 | 
         
          | 編輯推薦: |   
          | 《信睿周报》是在纸媒生存环境艰难的当下所做的一种积极创新,希望能改善人们的深度阅读体验。关注由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崭新议题,以学术文章、访谈、书评、文摘、纸上展览等方式呈现国内外思想界和艺术界审视、回应、参与这些议题的尝试。 |  
         
          | 內容簡介: |   
          | 中国过去的中国史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太管外面,而搞世界史的学者,则视野和眼光都颇受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在本期起点文章《葛兆光: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在本报专访时表示,历史真的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无论中国史跟外国史、全球史,还是中国史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地理、气候、疾病,都是彼此关联的。我们从中国出发看全球,也可以从全球回过来看中国,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政党何以变迁?在变这一点上,左翼政党也许是比强调传统的保守主义政党更好的例子。《专家、知识生产与西方左翼政党的变迁史》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郦菁为《左翼的重新发明》一书撰写的书评,以美国民主党、英国共党、德国社民党、瑞典社民党为例,阐释了西方左翼政党的三次知识转型。而这样一段斑斓曲折的左翼政党知识变迁史,也恰是政党本身的人事变迁史和组织结构转型史。
 本期艺术版块的文章《卢齐欧封塔纳:在通往未知的门槛处》聚焦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封塔纳回顾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20世纪著名观念艺术家的契机。《石上纯也:自由地,思考建筑》则展示了日本新锐建筑师石上纯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精华,探讨了景观与自然、建筑的地方性与全球化等主题。中国过去的中国史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太管外面,而搞世界史的学者,则视野和眼光都颇受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在本期起点文章《葛兆光: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在本报专访时表示,历史真的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无论中国史跟外国史、全球史,还是中国史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地理、气候、疾病,都是彼此关联的。我们从中国出发看全球,也可以从全球回过来看中国,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政党何以变迁?在变这一点上,左翼政党也许是比强调传统的保守主义政党更好的例子。《专家、知识生产与西方左翼政党的变迁史》是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郦菁为《左翼的重新发明》一书撰写的书评,以美国民主党、英国共党、德国社民党、瑞典社民党为例,阐释了西方左翼政党的三次知识转型。而这样一段斑斓曲折的左翼政党知识变迁史,也恰是政党本身的人事变迁史和组织结构转型史。
 本期艺术版块的文章《卢齐欧封塔纳:在通往未知的门槛处》聚焦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封塔纳回顾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20世纪著名观念艺术家的契机。《石上纯也:自由地,思考建筑》则展示了日本新锐建筑师石上纯也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精华,探讨了景观与自然、建筑的地方性与全球化等主题。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由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金观涛撰写的《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是如何产生的?》,从思想史中研究中国画的起源及其演变;以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柯乐山与美国翻译文学网站百分之三创办人贾德珀斯特的访谈,探讨了文学翻译在科技时代的变化和趋势。
 |  
         
          | 關於作者: |   
          | 资深媒体人,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思想与研究旨趣集中于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群落化生存、口述史的媒体应用及非虚构写作等,有深度访谈、述评文字散见于《经济观察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和《东方》《艺术评论》《文化纵横》《新民周刊》《看历史》等报刊。 |  
         
          | 目錄: |   
          | 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葛兆光访谈 专家、知识生产与西方左翼政党的变迁史郦菁
 卢齐欧封塔纳:在通往未知的门槛处韩烨
 石上纯也:自由地,思考建筑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
 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是如何产生的?金观涛
 文学翻译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贾德珀斯特访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