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
			》
 售價:HK$ 
			319
 
  《 
			封关运作背景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丛书)
			》
 售價:HK$ 
			398
 
  《 
			滞后情书
			》
 售價:HK$ 
			218
 
  《 
			日本新中产阶级:东京近郊的工薪职员及他们的家庭(看日本系列)
			》
 售價:HK$ 
			449
 
  《 
			图说航天科学与技术
			》
 售價:HK$ 
			500
 
  《 
			北派2:西夏梵音(网络原名《北派盗墓笔记》)
			》
 售價:HK$ 
			245
 
  《 
			当代中国经济讲义
			》
 售價:HK$ 
			704
 
  《 
			40堂生死课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本书收录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程秀生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5年所写或发表过的有关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各领域的研究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清晰而较为完整地反映和记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发展与改革轨迹。这不仅是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更可以看作是一部记录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历史文集。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主要收录作者程秀生生前研究工作中所写或发表以及个别未发表的文章,时间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2009年,内容涵盖我国宏观与微观经济领域各方面的发展问题与情况分析,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和意见,透过作者的这些文章,读者从中可以较为完整地看到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情况。 |  
         
          | 關於作者: |   
          | 程秀生(1944.12.31-2016.1.11),安徽宿州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其研究成果曾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原主任、研究员。1967年7月北京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经济管理硕士学位;1970~1979年,在原化工部光明化工厂任职;1982年就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84年任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1986~1990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研究部副部长;1990~1992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综合研究部副部长;1992~1998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综合研究部部长;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2000年12月至2005年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  
         
          | 目錄: |   
          |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和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定量比较(1982年8月) 我国消费和消费品发展的若干问题(1984年1月)
 解决城镇住宅问题的途径(1985年1月)
 消费水平的变化和对策(1985年2月)
 2000年的人民消费(1985年12月)
 我国家庭结构与职能的变化趋势(1986年)
 为什么说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1987年1月)
 城镇住房问题的宏观分析(1987年)
 我国生产力发展内在矛盾的实证分析(1987年)
 经济指数的系统偏差(1988年12月)
 中国工业的国家垄断利益(1988年)
 加强收入管理,遏制通货膨胀(1989年1月)
 从治理经济环境看公有旧住房出售(1989年1月)
 日本企业的组织制度和协同机制(1989年7月)
 中国的传统积累模式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性(1989年10月)
 中国近期通胀压力减轻,能否走出困境尚待良药(1989年)
 关于加强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1990年1月)
 中国企业改革的进程与展望(1990年6月)
 经济循环短路症结何在(1991年9月)
 体制转轨阶段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1991年10月)
 中国改革的进展、制约和对策(1991年10月)
 1990年中国经济实况分析: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问题和根源
 (1991年12月)
 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中心推动改革(1991年)
 从中国的观点看东欧的经济改革(1991年)
 在建设新体制上狠下功夫(1992年2月)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选择(1992年3月)
 关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1992年5月)
 来自投资拉动的繁荣(1993年3月)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应采取的调控措施(1993年6月)
 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1993年9月)
 德国经济体制变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1993年9月)
 谨慎把握调控力度,保持经济稳定增长(1993年10月)
 健全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993年11月)
 关于1994年经济增长速度安排的意见(1993年11月)
 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宏观调控(1993年)
 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分析概要(1994年4月)
 继续抑制通货膨胀,注意防止市场销售不畅(1994年8月)
 牵动深化体制改革的大事(1994年9月)
 中西部经济:份量有多重(1994年10月)
 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1994年10月)
 周口味精厂基本经验及发展战略(1994年11月)
 《中国开发区》卷首语(1994年)
 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急需新招保障健康运行(1994年)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条新路(1994年)
 健全结构政策,改善总量调控(1994年)
 注意研究新型磁悬浮高速铁路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适用性
 (1995年1月)
 我国国有资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995年3月)
 通货膨胀可望遏制,相关矛盾仍待解决(1995年9月)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1996年展望(1995年11月)
 在国际竞争中振兴民族经济(1995年11月)
 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995年12月)
 把握经济运行的三个新动向(1996年9月)
 当前经济结构矛盾分析(1996年11月)
 当前经济形势和制造业的走势(1996年12月)
 数据库正在变为普通商品(1996年)
 创造市场条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996年)
 当前经济形势和展望(1996年)
 健全资本市场,用好两种资源(1997年7月)
 基础产业的增长趋势值得关注(1997年7月)
 中国商业保险发展的几个问题(1997年12月)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1997年12月)
 转变方式,拓宽再就业途径(1998年1月)
 基础产业:尽快适应买方市场(1998年1月)
 影响1998年经济运行的几个问题(1998年2月)
 强化非价格竞争意识(1998年2月)
 扩大内需要理顺政策,形成合力(1998年4月)
 国际环境与中国经济走势(1998年6月)
 当前需求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值得重视(1998年7月)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评价分析(1998年8月)
 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国际合作战略(1998年12月)
 信息产业中的反垄断、全球化与南北利益(1999年2月)
 振兴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1999年3月)
 正确处理就业领域中的几个关系(1999年4月)
 中国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行动与思考(1999年11月)
 努力培育创业板股票市场(2000年10月)
 国有企业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2000年12月)
 就业、投资与制度(2000年12月)
 民营经济:总投资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减少(2001年9月)
 2001年中国矿业城市发展论坛上的发言(2001年10月)
 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2001年10月)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之路该怎么走(2002年8月)
 应采取跨越式模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3年7月)
 在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改革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3年8月)
 中国的发展要厉行科学发展观(2004年)
 功莫大焉 农家乐(2005年4月)
 大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09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