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英国人在印度:三百年社会史
			》 
			 售價:HK$ 
			806
			 
			 
	
			  
			《 
			唯美手编.17,绚丽的春夏毛衫
			》 
			 售價:HK$ 
			250
			 
			 
	
			  
			《 
			朱可夫回忆录:艰难的胜利
			》 
			 售價:HK$ 
			653
			 
			 
	
			  
			《 
			儿童与青少年异常心理学(第四版)
			》 
			 售價:HK$ 
			1010
			 
			 
	
			  
			《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一部政治思想史力作,反思传统时代的王朝周期)
			》 
			 售價:HK$ 
			403
			 
			 
	
			  
			《 
			江河回望:中国文化与人生价值
			》 
			 售價:HK$ 
			398
			 
			 
	
			  
			《 
			从概念到思维——写给法科新生的12堂法学导读课
			》 
			 售價:HK$ 
			347
			 
			 
	
			  
			《 
			甲骨文丛书·尼罗河的源头:非洲大湖地区两千年
			》 
			 售價:HK$ 
			500
			 
			 
	
 
      | 
     
      
      
         
          | 編輯推薦: | 
         
         
          |  
            外星人是否存在?如果存在,他们又在哪里?相信人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本书作者从诸多方面给出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涵盖了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只要你曾有过他们在哪?这样的疑问,本书必定不会让你失望。
           | 
         
       
      
      
      
      
         
          | 內容簡介: | 
         
         
           
            我们银河系中的恒星可能多达4000亿,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可能有4000亿之巨。在这个拥有将近140亿年历史的宇宙中,有一个或者曾经有一个文明达到或者超过了人类文明的高度,绝不是异想天开。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任何信息,证明这些外星人的存在呢?这正是费米悖论提出的问题。
 本书结合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社会学*进展总结了对费米悖论的75种解释。它们或悲观、或乐观、或有趣、或深刻,但都凝聚了人类对外星文明及自身存在的深入思考。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在哪?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探究竟吧。
           | 
         
       
      
      
      
         
          | 關於作者: | 
         
         
           
            斯蒂芬韦伯(Stephen Webb),布里斯托大学物理学学士,曼彻斯特大学理论物理博士,毕业后在英国各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他长期从事天文年鉴的编纂工作,还编写过天体测量学方面的数本研究生教材以及数本科普畅销书,如《世界之外》(Out of this World)等。
           | 
         
       
      
      
      
         
          | 目錄: 
           | 
         
         
           
            001  前言
 005  第二版序
 007  第一版序
 001  第一章 他们在哪?
 013  第二章 费米和费米悖论
 014  第一节 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019  第二节 悖论
 031  第三节 费米悖论
 044  第三章 他们就在(或曾经在)这里
 045  解答1 他们在这里,而且把自己叫作匈牙利人
 048  解答2 他们在这里,而且把自己叫作政治家
 051  解答3 他们向拉迪沃耶拉伊克扔石头
 054  解答4 他们正从不明飞行物上窥视着我们
 061  解答5 他们曾经在这里并留下了他们存在的证据
 085  解答6 他们存在,而他们就是我们我们都是外星人!
 089  解答7 动物园情节
 093  解答8 禁令情节
 096  解答9 天文馆假设
 102  解答10 上帝存在
 110  第四章 他们存在,但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或听到他们
 112  解答11 星星离得很远
 130  解答12 他们还没有时间到达我们这里
 135  解答13 一种渗流理论方法
 144  解答14 稍等片刻
 150  解答15 光笼限制
 153  解答16 他们改变主意
 154  解答17 我们是太阳沙文主义者
 156  解答18 外星人崇尚绿色环保
 161  解答19 他们待在家里
 165  解答20 在网上冲浪
 168  解答21 反对帝国
 170  解答22 布雷斯韦尔-冯诺伊曼探测器
 178  解答23 信息胚种论
 181  解答24 狂暴战士
 184  解答25 它们正在发送信号,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倾听
 196  解答26 他们正在发送信号,但我们不知道该在哪个频率上收听
 210  解答27 他们正在发送信号,但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
 215  解答28 信号已经存在于数据之中
 217  解答29 我们倾听的时间还不够长
 219  解答30 他们正在发送信号,但我们没有接收到
 221  解答31 所有人都在倾听,但没有人在发送
 228  解答32 他们没有交流的愿望
 232  解答33 他们发展了不同的数学
 236  解答34 他们正在打电话,但我们不能识别信号
 241  解答35 瓶中的信息
 245  解答36 哎呀末日启示!
 255  解答37 哎唷还是末日启示!
 261  解答38 热浪
 267  解答39 末日启示在何时?
 273  解答40 天空常常多云
 276  解答41 它变得那么好
 279  解答42 他们是知道距离的人们
 282  解答43 他们在某个地方,但是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奇特
 285  解答44 智能并非永恒的
 288  解答45 我们生活在后生物的宇宙
 292  解答46 他们正在黑洞周围闲逛
 297  解答47 他们撞上了奇点
 302  解答48 超越假设
 306  解答49 迁移假设
 309  解答50 存在无限多个文明但是在我们的粒子视界里
 只有一个:我们 313  第五章 他们并不存在
 315  解答51 宇宙为我们存在于这里
 322  解答52 正规的人工制品
 328  解答53 生命只能在近期出现
 331  解答54 行星系统是稀少的
 336  解答55 岩态行星是稀少的
 340  解答56 以水为根据的解答
 343  解答57 持久宜居带是狭窄的
 349  解答58 地球是第一个
 351  解答59 地球有一个最好的演化泵
 354  解答60 银河系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363  解答61 行星系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373  解答62 地球的板块构造系统是唯一的
 378  解答63 月球是唯一的
 385  解答64 生命的出现是稀有的
 408  解答65 生命的出现是稀有的(续)
 417  解答66 金发姑娘的孪生姐妹是稀有的
 419  解答67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转化是稀有的
 429  解答68 制造工具的物种是稀有的
 433  解答69 高科技并不一定会出现
 440  解答70 人类水平上的智能是稀有的
 449  解答71 语言是人类专有的
 458  解答72 科学并非一定会出现
 461  解答73 意识并不一定会出现
 465  解答74 盖亚、上帝还是金发姑娘?
 472  第六章 结论
 473  解答75 费米悖论的解答
 482  参考文献
 507  译后记
           | 
         
       
      
      
      
         
          | 內容試閱: 
           | 
         
         
           
            我们在宇宙中孤独吗?这是最古老而又最普遍的问题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催生了许多精彩的科幻小说现今,还在激励着真正的科学与探索。然而我们依然缺乏证据真的, 无论是想要说清楚外星智慧生命究竟是很可能还是不太可能存在,我们所知道的知识都还太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把所有可能收集到的争议都汇集在一起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本书可能会对所有这些正在求索的想法都有所推进的原因。
 火星上可能有着简单的有机物,或者可能有着在火星形成之初曾经生存过的某些生物的遗迹。在木卫二或土卫二冰封的海洋底下或许也可能存在生命。不过只有少数人敢在这些说法上打赌,当然更没有人敢指望在那些星球上会有复杂的生物圈了。为此我们须得仰望那些遥远的恒星它们远在我们现今可以建造的任何探测器所能到达的区域之外。
 那里*的(探测)前景要光明得多。在最近二十年(特别是最近的五年)中,夜空变得更加有趣了,现在的探索者也比我们的先辈更加对此着迷。天文学家们发现,许多很可能是大多数恒星都像我们的太阳那样,被一些行星围绕着。这些行星一般不能被直接探测到,只有通过精确测量它们对母恒星的影响才能揭示出来:作轨道运动的行星的引力会引起恒星的小周期摆动;或者当行星行经恒星前方**时,遮挡了恒星的一小部分光线,而使恒星亮度周期性地略微变暗。
 特别有趣的是,还可能存在一类与我们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 孪生地球。它们的大小与我们地球相近,围绕着另一些类太阳恒星运行。在它们的轨道(位置)上,温度适中,液态水既不会沸腾,也不会冰冻。开普勒号飞船已经发现了许多这类孪生地球般的行星,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极有信心地猜想,在我们银河系中可能有着数十亿颗此类行星。
 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下一代望远镜将可能对那些离我们最近的行星拍摄成像。那些行星上会有生命吗?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产生这个问题,可以确信我们还知之甚少。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从复杂分子到拥有新陈代谢和繁殖功能的生命体的转变?这可能仅是一次极其罕见的偶然性事件,以致在整个银河系中只发生过一次。另一种极端是,在已有适宜的环境下,这一至关重要的转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是不知道既不知道地球生命的以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化学架构是否为唯一的一种可能,也不知道在其他某些行星上,这种架构是否只是可以实现生命的化学基础的多种选项之一。
 进而,即使简单的生命普遍存在,我们也还是无法评估它们演变成复杂生物圈的可能性。并且,即使是演化到了复杂生物圈,我们可能也无法区分其间的差别。尽管我没什么把握,但地外文明探索(SETI)计划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赌博,因为该计划的成功将会带来关于逻辑学和物理学概念(如果不是意识层面的)的新的重大信息并非只是局限于人类脑颅硬件之中的那些信息。
 此外,关注点局限于地球型行星未免太过人类中心了。科幻作家们对生命的形式往往有其他许多设想:漂浮于类木行星浓密大气中的气球状生物、成群的智能昆虫、纳米机器人等等。生命也许可以在那些被抛入冰冻暗黑恒星际空间的行星上繁盛起来,它们的主要能源来自自身内部的放射性(就像加热地球内核的过程那样)。甚至在星际云中还可能散布着自由漂浮的生命结构体,它们在缓慢的运动中生存(也许还可能拥有智能),而且在遥远的未来它们还可能会自我完善,就像我在剑桥大学时的导师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在其同名著作中想象出来的黑云那样。
 当一颗类太阳母恒星变为巨星,并且已经吹散了自身的外层物质之后,它周围的行星上就没有任何生命可以生存了。这样的思路提示我们宜居世界的短暂性(以及生命最终摆脱那些宜居世界束缚的必要性)。我们还应该意识到,那些貌似人工的信号可能来自由早已灭绝的外星人所建造的超级智能(虽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计算机。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外星人。而这本书提供的75 种解答是想说明,为什么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也许会失败,而我们地球拥有的这种错综复杂的生物圈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会让搜索者感到失望,但也会有好处:它会让我们人类在宇宙问题上不那么谦虚。而且,这一结果也不会使生命成为宇宙中的昙花一现。生命进化的历程可能还处于起始阶段,而不是临近终点。我们的太阳系还刚到中年,如果人类能避免自我毁灭,那么后人类的时代就正在召唤。源自地球的生命可能会在银河系中四处散播,而且其演化过程中可能达到的复杂程度,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小小的行星,这个在太空中飘荡着的暗淡蓝点*,可能成为整个银河系中最重要的场所。由地球出发的第一批星际旅行者将肩负一个引发整个银河系共鸣的使命,而且此种共鸣很可能还会波及银河系之外。
 这场争论将会持续几十年。而斯蒂芬韦伯在这本非常有趣的书中,将众多的争论和猜测都浓缩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聚宝盆,更增添了辩论的兴味。我们应该感谢他。
 马丁里斯(Martin Rees)
 皇家天文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