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 內容簡介: |   
          | 本教材经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与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审批,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昌大学等10所院校食品免疫学专家共同编写完成,并由教指委推荐为“十五”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特色教材。 《食品免疫学导论》在国内是*次编写,力求从形式到内容反映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和*成就,在厚实基础的同时注意其新颖性和启发性,特别注意免疫学的理论与技术和食品的有机结合,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全书共分15章,从绪论开始,包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及其表面的分子标记)、抗原、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和其他免疫分子、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营养与免疫、免疫乳及其制品的生产、食源性病原感染及免疫预防、食物与超敏反应和食物与肿瘤免疫等。
 |  
         
          | 目錄: |   
          | 第1章绪论1 11免疫的概念1
 111什么是免疫1
 112免疫学2
 12免疫应答2
 121初次应答3
 122再次应答和免疫记忆3
 123免疫应答对抗原的高度特异性3
 124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3
 13免疫的主要特征3
 131识别非自身抗原的能力3
 13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3
 133免疫记忆能力3
 134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4
 14免疫的基本功能4
 141抗感染4
 142自身稳定4
 143免疫监视4
 15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4
 151天然免疫4
 152获得性免疫4
 16免疫学在食品中的应用5
 161免疫学在食物原料生产上的应用5
 162免疫学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6
 163免疫学在食品安全上的应用6
 思考题7
 第2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8
 21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8
 211中枢免疫器官8
 212外周免疫器官10
 22免疫细胞12
 221造血干细胞系12
 222淋巴细胞系14
 223单核吞噬细胞系统25
 224淋巴细胞再循环29
 思考题29
 第3章抗原30
 31抗原概述30
 32宿主抗性31
 321非特异性防御机制31
 322特异性防御机制39
 33抗原性质39
 331抗原性39
 332异源性39
 333一定的化学组成与结构40
 334一定的物理性状41
 335抗原的完整性41
 336抗原特异性——决定簇41
 337抗原的可递呈性43
 34抗原的分类43
 341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43
 342异种抗原、同种异体抗原和自身抗原43
 343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43
 344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44
 35食品领域重要的抗原44
 351细胞、微生物抗原44
 352蛋白质抗原47
 353脂类抗原48
 354食品中的功能因子与活性物质抗原48
 355食品中的抗生素、农药、激素、兽药抗原48
 356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剂48
 36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免疫个体及免疫方式的关系50
 361免疫原性与免疫个体遗传性的关系50
 362抗原的剂量和佐剂50
 思考题50
 第4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51
 41概述51
 42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52
 421MHC Ⅰ类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52
 422MHC Ⅱ类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54
 423肽与MHC分子结合的结构基础56
 43MHC的基因表达与调控57
 431MHC的遗传及多态性57
 432MHC Ⅰ类和MHC Ⅱ类基因启动子中的共同调节组件58
 44小鼠的MHC(H2)系统61
 441H2复合体的结构61
 442H2复合体的功能62
 45人的MHC(HLA)系统62
 451HLA Ⅰ类基因63
 452HLA Ⅱ类基因63
 453HLA Ⅱ类基因区的LMP和TAP基因64
 454HLA Ⅲ类基因65
 455HLA的发现及基因的命名65
 思考题66
 第5章抗体67
 51抗体的结构67
 511抗体概述67
 512抗体单体的基本结构68
 513抗体的功能区71
 514抗体的酶解片段71
 515抗体分子的附属成分72
 5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73
 52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组成73
 522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特点73
 53抗体(Ig)的生物合成和基因控制74
 531抗体产生的理论74
 532抗体的合成与装配75
 533抗体的代谢76
 534抗体产生的规律76
 535抗体基因的基本结构77
 536抗体蛋白基因的重组79
 537重链恒定区基因的类别转换80
 538抗体多样性的来源80
 54抗体的功能81
 541可变区的功能81
 542恒定区的功能81
 55免疫球蛋白的类型82
 551IgG82
 552IgM84
 553IgA85
 554IgE86
 555IgD87
 56多克隆抗体87
 561多克隆抗体的不均一性87
 56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89
 57单克隆抗体89
 571单克隆抗体的特点89
 57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90
 573小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91
 574大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94
 575单克隆抗体的应用94
 58基因工程抗体95
 581基因工程抗体技术96
 582噬菌体抗体库技术98
 59抗体酶99
 思考题99
 第6章天然免疫分子100
 61抗菌肽100
 62补体系统102
 62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103
 622补体替代激活途径104
 63补体系统级联反应的调节105
 631经典途径的调节105
 632旁路途径的调节106
 633自身细胞的保护作用106
 64补体的生物学效应106
 641补体在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106
 642促进炎症形成的作用107
 643促进黏附吞噬作用107
 644中和病毒作用107
 645在免疫应答形成上的作用108
 65补体基因108
 思考题108
 第7章细胞因子110
 71细胞因子概述110
 711细胞因子概述110
 712细胞因子命名和分类111
 72细胞因子的特性113
 721理化特性113
 722分泌特性113
 723生物学作用特点114
 724细胞因子的网络性114
 73细胞因子受体116
 731细胞因子受体家族116
 732细胞因子受体的组成和共用链117
 733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118
 74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19
 741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效应119
 742细胞因子与疾病120
 75各种细胞因子122
 751白细胞介素122
 752干扰素122
 753肿瘤坏死因子家族123
 754集落刺激因子123
 755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125
 756生长因子126
 757其他细胞因子127
 思考题127
 第8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因子128
 81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的结构128
 811胞外区结构129
 812跨膜区结构129
 813胞内区结构130
 82T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CD分子130
 821CD1130
 822CD2130
 823CD3复合物131
 824CD4与CD8131
 825CD5132
 826CD28132
 827CD44133
 828CD45133
 829CD152133
 8210CD154133
 83B淋巴细胞表面的主要CD分子134
 831IgαIgβ134
 832CD19134
 833CD21134
 834CD81135
 835B71B72135
 836CD40135
 837CD22135
 84细胞黏附分子的种类、结构和功能136
 841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36
 842整合素家族137
 843选择素家族138
 844钙黏着素超家族139
 845其他黏附分子139
 846黏附分子表达的调节140
 847黏附分子的功能141
 思考题143
 第9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44
 91抗原的加工递呈和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144
 911抗原加工与递呈145
 912抗原加工和递呈途径145
 913抗原加工递呈的生理意义149
 92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细胞免疫149
 921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49
 922T淋巴细胞识别与共刺激分子150
 923T淋巴细胞的激活151
 92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效应154
 93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155
 931B淋巴细胞对TIAg的应答155
 932B淋巴细胞对TDAg的应答156
 933体液免疫的效应机制163
 94免疫调节166
 94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7
 94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70
 943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171
 944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72
 945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73
 思考题173
 第10章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175
 101抗原抗体反应175
 1011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175
 101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76
 1013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76
 102抗原的制备177
 1021细菌抗原制备177
 1022类毒素抗原制备177
 1023蛋白质抗原制备177
 1024半抗原与蛋白质的交联及完全抗原制备178
 103抗体的制备183
 103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183
 103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85
 1033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186
 104凝集反应186
 1041直接凝集反应186
 1042间接凝集反应187
 105沉淀反应188
 1051凝胶扩散反应189
 1052免疫电泳189
 106标记抗体抗原的抗原抗体反应189
 1061免疫荧光技术189
 1062放射免疫技术190
 1063酶免疫技术191
 1064生物素与亲和素标记技术193
 1065发光免疫技术194
 107食品中兽药残留物的免疫检测194
 1071样品预处理195
 1072测定步骤195
 1073灵敏度195
 108食品中激素残留的免疫检测195
 1081样品预处理196
 1082测定步骤196
 1083灵敏度197
 109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免疫检测197
 1091样品预处理198
 1092测定步骤198
 1093灵敏度198
 1010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免疫检测198
 10101样品预处理198
 10102牛奶样品测定199
 10103灵敏度199
 1011食品中霉菌毒素残留的免疫检测199
 10111样品预处理199
 10112测定步骤199
 10113灵敏度200
 1012食品中过敏性残留物的免疫检测200
 10121食品中花生蛋白过敏物的免疫检测200
 10122食品中β乳球蛋白过敏物的免疫检测200
 10123食品中榛实成分的免疫检测201
 10124食品中鸡蛋蛋白质的免疫检测201
 10125食品中麸质过敏物的免疫检测201
 1013食品中功能因子的免疫检测202
 10131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免疫检测202
 10132纳豆激酶的免疫检测202
 1013310羟基α癸烯酸等的免疫学检测203
 1014肉和肉制品的免疫分析和鉴定203
 思考题203
 第11章营养与机体免疫204
 111蛋白质、氨基酸与免疫204
 1111蛋白质205
 1112氨基酸206
 112维生素与免疫207
 1121维生素A207
 1122叶黄素209
 1123维生素E210
 1124维生素D211
 1125维生素C212
 1126维生素B6212
 1127维生素B2213
 113微量元素与免疫213
 1131铁213
 1132锌214
 1133硒215
 114脂肪酸与免疫215
 114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免疫215
 1142多不饱和脂肪酸影响免疫应答机制216
 115其他营养素与免疫217
 1151核苷酸217
 1152多糖类物质217
 思考题220
 第12章乳中的免疫物质及免疫乳制品221
 121乳中的免疫物质及免疫效应221
 1211母源抗体对新生儿的转移221
 1212牛乳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含量222
 1213牛乳中免疫球蛋白的生化特性223
 1214免疫球蛋白的作用224
 1215人乳中的免疫球蛋白225
 1216牛初乳中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26
 122免疫乳227
 1221免疫乳的概念及作用机制227
 1222免疫乳的发展史229
 1223免疫乳中特异性乳抗体的作用231
 1224免疫乳生产技术234
 1225免疫乳制品239
 思考题241
 第13章食源性病原感染及免疫预防242
 131食源性沙门菌感染与免疫学检测242
 1311食品卫生学意义242
 1312抗原特性243
 1313免疫学检测244
 132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及其控制247
 1321食品卫生学意义247
 1322抗原特性247
 1323免疫学检测248
 133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和免疫学检测及控制249
 1331食品卫生学意义249
 1332血清学特性249
 1333免疫学检测及控制249
 134结核分枝杆菌及其感染免疫250
 1341食品及公共卫生意义250
 1342抗原特性250
 1343新型疫苗251
 13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感染与免疫251
 1351保护性抗原和抗感染免疫252
 1352免疫学检测252
 136肉毒梭菌中毒与免疫253
 137霍乱弧菌感染与免疫254
 1371细菌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及免疫255
 1372霍乱弧菌疫苗的研制256
 1373展望: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256
 1374检测257
 138食品介导的病毒感染和免疫预防258
 1381肝炎病毒259
 1382轮状病毒260
 1383柯萨奇病毒261
 1384埃可病毒261
 1385诺沃克病毒262
 1386朊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特性262
 思考题264
 第14章食物与超敏反应265
 141Ⅰ型:过敏反应266
 141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因素及发生机制266
 1412Ⅰ型超敏反应症状268
 142Ⅱ型: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269
 1421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因素及发生机制269
 1422Ⅱ型超敏反应症状270
 143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270
 1431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因素及发生机制270
 1432Ⅲ型超敏反应症状272
 144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272
 1441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因素及发生机制272
 1442Ⅳ型超敏反应症状273
 145防治原则及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比较273
 1451防治原则273
 1452各型超敏反应的特征比较273
 1453各型超敏反应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274
 146食物不良反应与食物过敏274
 1461食物过敏274
 1462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发病机制274
 1463食物过敏原275
 1464食物诱发过敏的途径276
 1465常见食物过敏277
 1466影响食物过敏的因素278
 1467食物过敏的辅助检查及诊断278
 1468食物过敏的防治278
 思考题279
 第15章食物与肿瘤免疫280
 151肿瘤抗原281
 1511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281
 1512根据肿瘤抗原的产生机制分类282
 152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283
 1521免疫细胞283
 1522MHC系统283
 1523共刺激分子与细胞黏附分子284
 1524细胞因子284
 1525肿瘤免疫应答机制284
 153肿瘤免疫的监视与逃逸287
 1531肿瘤“免疫监视理论”288
 1532肿瘤逃逸宿主免疫防御的机理288
 154肿瘤的免疫治疗原理289
 1541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290
 1542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290
 1543免疫导向疗法290
 1544过继免疫治疗290
 1545肿瘤的基因治疗290
 155食物营养与肿瘤预防290
 1551食物营养素与肿瘤291
 1552食物中的致癌因素293
 1553饮食习惯与肿瘤295
 1554食物营养与肿瘤预防295
 思考题296
 参考文献297
 |  
         
          | 內容試閱: |   
          | 免疫学从微生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学科已有50多年的历史,从免疫学的定义看,起初被认为是免除瘟疫。然后发展到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不感受性。再由于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与微生物无关的抗原物质也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使在免疫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显著扩容,结果把现代免疫的概念定义为“识别自身和对非自身抗原物质的清除”,进入了崭新的一页,免疫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前沿学科。从美国著名免疫学家WE保罗的名著《基础免疫学》第一版(1984)长达809页,到1999年的第四版,其内容扩充到1616页,字数翻了一番,这种容量的增加也反映了免疫科学在迅速增长。今天的免疫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随着免疫学知识的增长和免疫内涵的充实,其分支学科也应运而生。从免疫学对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所作出的贡献来看,1901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到1996年的近一个世纪中,有16项27人是免疫学领域的,可见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中免疫学居于前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之,免疫学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与生命科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人们生老病死、健康长寿息息相关。 食品免疫学导论在国内是第一次编写,国外曾有“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Foods”(NCatsimpoolas, PhD,1977),中译本于1984年出版。无论是食品免疫学导论还是食品免疫学研究,应该同属免疫学范畴,可理解为基础免疫学应用学科的一个分支,其基本思路是阐述非自身的抗原性异物如何克服宿主的抗性进入体内,机体又如何通过器官和组织、细胞和亚细胞以及分子水平的3个层面产生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及其机理,最后清除非自身抗原性异物,使生物机体保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应用抗原抗体反应(或和细胞免疫试验)的特性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检测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全书共15章,编写分工是:江汉湖编写第1章、第3章;牛天贵编写第2章;陈晓红、董明盛编写第4章;陈红兵编写第5章;阮晖编写第6章、第8章;郭军、张和平编写第7章、第12章;李宗军编写第9章;李平兰、吴定编写第10章;刘宁编写第11章;柳增善编写第13章;段智变编写第14章、第15章。本书的着眼点是以现代免疫学基本理论与技术为基础,以食品尤其是一些特殊营养素为载体,阐述营养与免疫、功能因子调节免疫的机制、减少和控制食源性感染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检测技术的应用等。
 食品免疫学导论旨在扼要又重点介绍现代免疫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也涉及学科分支的前沿和趋势,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本书适合于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食品学科的研究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生命科学其他相关学科广大同行参考。考虑到食品科学与工程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实际,编写中注意系统性、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深入浅出,适当增加图表,强化直观效果。各章开始配有代表性图例,章末附有思考题。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姜梅、吕欣、周剑忠、綦国红、包永华、任凤、王文枝等对本书的编排和校阅等做了大量工作,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他(她)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教材是国内首次出版,限于编者水平,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指正,不胜感谢!
 江汉湖2005年9月于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