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人类应该怎样与动物共处,是视之为代役者、竞争者,抑或仅仅作为蛋白质的*来源?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强大,人类是否应当为大量物种的迅速灭绝而自责自省?这些疑问,同时构成了现代人遭遇的情感及道德困境。在本书中,作家所体现的悲悯情怀,温暖、疼痛而又不乏诗意,既契合现代人的精神内质,同时也为人类的自我追问作出了情感应答。
|
內容簡介: |
从昔日乡村牧歌中的牛羊到现代养殖场里的鸡鸭,从忠心耿耿的家犬到狡黠的狐狸,从空中的飞鸟到水中的游鱼作家李汉荣以一整本书的篇幅,书写他在前半生里有关动物的遭逢和认知。在他的笔下,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古灵精怪,有的忧伤,有的滑稽。而正是在它们无邪的眼睛里,我们照见了真实的自己。
|
關於作者: |
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陕西省汉中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作品广见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被《新华文摘》《读者》《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广泛转载。散文《山中访友》入选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与天地精神往来》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歌《生日》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散文《感念祖先》入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的《大学语文》等。李汉荣共有近百篇作品入选全国中小学及大学语文教科书,是对中国当代语文教育产生极大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
|
內容試閱:
|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自序)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曾说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我想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有二:一是多识草木鸟兽,便于对人进行诗教,也即是审美教育,因为要识草木鸟兽,就要贴近自然、观察自然,进而受到大自然的启示、感染和熏陶,内心变得纯洁、丰富而富于美感;二是这多识草木鸟兽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生态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人不仅了解自然物种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也知道了人所置身的生存环境原来是由众多物种共同营造的,人进而对其他物种有了尊重、同情和护惜的感情。后面的这个理解,猛一看好像有些牵强附会,似乎硬要把孔子说成是环保的先知先觉者其实正是这样,孔子等古代圣贤在环保方面确有超前自觉的一面,试读《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从不用网取鱼,从不射归宿的鸟),这反映了孔子的爱物护生美德,这种美德表现为遵守古代取物有节及资源保护的社会公约,同时也透露出孔子对生灵的同情:不用密织的渔网捕鱼,避免捕捞和伤害了小鱼;不射归宿的鸟,那鸟或许是母亲鸟,它要喂养巢中的孩子,它带着倦意和情意从黄昏飞过,这黄昏也变得格外有情意,人怎忍心戕害它呢?
重温孔夫子的这段教诲,感到很亲切。而当我把这段教诲向自己的孩子讲解时,又觉十分愧疚: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又该如何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当然孔夫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他没有见过飞机火车飞船,也没有玩过电器电脑,他没有赶过我们的时髦,当然他的肺叶里也没有我们的雾霾废气,他的耳鼓里也不会有那么多噪音。但是照过孔夫子的太阳仍然照着我们,在孔夫子头顶奔流的银河仍然在我们头顶奔流,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太阳不会过时,银河不会断流,有些真理也永远不会过时和失传,那是关乎生命和宇宙之本源的终极真理。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应该是永不会过时的审美教育方式和生态教育的方式。
现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的孩子,还识得多少鸟兽草木呢?还认得多少风花雪月呢?
我的孩子一直盼着养一只狗,却又不喜欢太乖巧的狮子狗,想养一只忠诚又有几分野性的狗,这在如今当然已是不容易实现的奢侈理想。最后终于得到了一条狗,那狗不吃不喝却又在胡吃海喝,不见形迹却又有踪影,它是电子宠物,是靠一小片电池喂养的狗。孩子却把对生灵的全部爱心和关切都献给这电子幻影了:每天准时喂它吃的喝的,准时让它散步,准时让它睡觉,半夜做梦也梦见他的可爱宠物死了,哭得好伤心。孩子们远离了大自然,失去了多少与其他生命交流的机会,看着孩子把爱心和泪水都献给那个电子幽灵,我真的非常可怜孩子们。
让孩子明白井泉瀑布溪流是个什么样子,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他没有见过井和泉,没有见过瀑布和溪流,没有在那深深的或清清的水里凝视过自己的倒影,没有照过井的镜子,没有听过泉的耳语,这不只是知识上的缺憾,更是内心经验的遗憾:他的心里永远少了井一样幽深的记忆和泉一样鲜活的美感,也少了瀑布一样的壮丽情怀和溪流一样的清澈灵性。
同样,让城市的孩子明白虹是什么,鸟群是什么,雁阵是什么,蝉声如雨是什么,蛙鼓是什么,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的那个天是什么,也是困难的;让他们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微妙春意,理解可惜一溪风月,莫叫踏碎琼瑶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也是困难的。因为他们没有见过这些事物,更没有亲临过这些情境。
我时常想,孩子们在享用现代城市物质文明之宠爱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更为根本和珍贵的来自大自然的启示、感染和熏陶,而正是这些,才是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的心灵和情感的永恒源泉。
每当这时候,我就仿佛听见孔夫子站在时间的那边,站在草木深处,语重心长地叮咛我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