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欧洲之心”人文视角下的捷克国别研究
			》  售價:HK$ 
			500
			  
			《 
			书立方 中国文化常识口袋文库 礼盒装共30册
			》  售價:HK$ 
			1530
			  
			《 
			突破平面Photoshop 2025设计与制作剖析
			》  售價:HK$ 
			352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301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305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45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857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408
			  
			 
     
         
          內容簡介:  
         
           
            本书系一本论文集,由德国马普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李峻石和爱沙尼亚塔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研究专业的副教授郝时亚主编,由多位人类学家共同撰写。本书共九个章节,以尼泊尔、毛里塔尼亚、科特迪瓦、西非贝宁、苏联、泰国南部等具体案例入手展开分析,意在破解身份认同话语的迷思,挑战在社会整合、同一性和差异性之角色等问题上某些被普遍接受然而却是错误的假设。本书要挖掘沟通符号在语言和实践上的转换,聚焦人们如何策略地动用族群性、民族主义等话语以便实现社会整合。本书特别关注的是超族群以及大规模的整合形式,所涉范围从种姓制度到后苏联时空中的身份认同,以及历目前的帝国里出现的整合形式。与一般民族志惯常采用本地视角的做法不同,本书从变换的视角出发描述各种关系。本书尤为非同寻常的是将人们的互动形式,而不是参与互动的单元(群体和个人)作为核心聚焦点。对整合与冲突的动力机制进行剖析,是李峻石率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一直持有的理等
           
         
      
      
      
      
         
          關於作者:  
         
           
            [德]李峻石(Gnther Schlee),1951年出生于德国北部,1977年获汉堡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86~1999年,任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99年,德国马普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成立时,他是组建所长之一,并主持融合与冲突专题研究部直至2019年荣退。他长期在非洲(以肯尼亚、苏丹、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南部为主)从事田野调查,主要著作包括Identities on the Move: Clanship and Pastoralism in Northern Kenya(1989初版,2007再版),Wie Feindbilder entstehen: eine Theorie religiser und ethnischer Konflikte(2006)(中文版《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2017)。
 
         
      
      
      
      
         
          目錄  
         
           
            导言 论差异性与共同性作为社会整合的方式 李峻石(Gnther Schlee)/001
 
         
      
      
      
      
         
          內容試閱  
         
           
            本书意在解构一些关于族群性、族群关系、族群身份认同的某些非常流行而强大的假设。其中之一便是这一假设:族群身份认同由来已久,立足于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统之上。对此,我们有必要做批判性的考察。本书最早的雏形是一本以德语出版的论文集(Horstmann & Schlee,2001),该书的诸位作者以及其他学者的许多著作、文章都在尝试着做这项工作:这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