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折纸动画
			》 
			 售價:HK$ 
			347
			 
			 
	
			  
			《 
			如何了解一个人
			》 
			 售價:HK$ 
			352
			 
			 
	
			  
			《 
			木石交响:日本古都与欧陆遗产的千年对话
			》 
			 售價:HK$ 
			407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植物圣经(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典藏全彩复刻,跨越400年的科学与艺术瑰宝,一部改写人类植物认知的里
			》 
			 售價:HK$ 
			1367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 編輯推薦: | 
         
         
           
            ★一代哲学宗师牟宗三经典代表作。
 ★享誉海内外,成中英、杜维明、安乐哲等推荐。
 ★跟大师一起读透中国哲学的精髓。
 ★厘清现代人必须要懂的先哲智慧。
 ★牟宗三是海外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如果说冯友兰的努力方向是使中国儒学逻辑地建立起来,那么牟宗三的努力方向则是使中国儒学哲学地建立起来。
 ★牟宗三哲学的精神,就是陆王心学的精神。
 牟宗三哲学就是当代版的陆王心学,是吸收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和重构的陆王心学。
           | 
         
       
      
      
      
      
         
          | 內容簡介: | 
         
         
           
            牟宗三,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哲学大家刘述先曾说,牟宗三在当代中国哲学的地位比之于康德在西方哲学的地位。
 《中国哲学十九讲》为牟宗三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十九讲,大体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中国哲学的特殊性问题、先秦诸子的起源及系统、魏晋玄理的内容及价值、佛教的哲学问题、宋明儒学等。书中所讲,关系到中国哲学的系统格局与义理综述。书中厘清的问题,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启发性。
           | 
         
       
      
      
      
         
          | 關於作者: |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
 他毕生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康德判断力之批判》等三部译作。
           | 
         
       
      
      
      
         
          | 目錄: 
           |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1
 第二讲 两种真理以及其普遍性之不同 16
 第三讲 中国哲学之重点以及先秦诸子之起源问题 39
 第四讲 儒家系统之性格 60
 第五讲 道家玄理之性格 76
 第六讲 玄理系统之性格──纵贯横讲 96
 第七讲 道之作用的表象 111
 第八讲 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 137
 第九讲 法家所开出的政治格局之意义 154
 第十讲 先秦名家之性格及其内容之概述 173
 第十一讲 魏晋玄学的主要课题以及玄理之内容与价值 191
 第十二讲 略说魏晋梁朝非主流的思想并略论佛教缘起性空一义所牵连到的诸哲学理境与问题 208
 第十三讲 二谛与三性:如何安排科学知识?是不是主观主义? 226
 第十四讲 《大乘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 241
 第十五讲 佛教中圆教的意义 267
 第十六讲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以及表达圆教之模式 283
 第十七讲 圆教与圆善 315
 第十八讲 宋明儒学概述 334
 第十九讲 纵贯系统的圆熟 3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