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你的叛逆少年
》
售價:NT$
454.0

《
草木有灵
》
售價:NT$
1367.0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NT$
653.0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1、一个理解吴哥的人给吴哥写下的*美情书!
百万册畅销书作者蒋勋14次游历吴哥,陪你感受吴哥佛教之美。
蒋勋去过14次吴哥,仍说我还想要再去。蒋勋坦言,吴哥是使我思考自己*多的地方
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2、吴哥窟本身的巨大魅力,近些年又有新庙宇发现,势必会掀起新一轮吴哥热。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的寺庙建筑群。
吴哥被称为建筑奇迹,在蒋勋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巧夺天工举世无双,而是因为它的建筑者是如此透彻地领悟人性。
3、徐克,林青霞等人去吴哥必带的*一本书,至诚推荐!
旅行到吴哥窟,我带的*一本书就是《吴哥之美》。晚上读它,白天读它。吴哥窟你几乎每个地方都留下了老师的声音。
林青霞
吴哥窟的故事,劝告了我们,人类必须关注生命的尊严及宝贵意义。谢谢蒋老师带给我的体会及感受。
徐克
4、随书附赠蒋勋讲解吴哥之美音频,以及4张精美明信片 1张手绘吴哥地图
|
內容簡介: |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14次游历吴哥,坦言,吴哥是使我思考自己*多的地方,写就关于吴哥*美的文字,畅销百万册。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的寺庙建筑群。吴哥,是每一个人走到废墟的现场,看到成往坏空;是无所不在的微笑,是清晨黎明淡淡的阳光照亮;是一朵花的堕落,却从心底记起了美。
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吴哥被称为建筑奇迹,在蒋勋看来,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巧夺天工举世无双,而是因为它的建筑者是如此透彻地领悟人性。
|
關於作者: |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等。
|
目錄:
|
新版序:
微笑记忆
一位伟大的旅行者
一座冥想静定的佛头石雕
一个教跳舞的人
推荐序:
老师的声音林青霞
幻化之中,美所度脱许悔之
感动推荐狄龙徐克
第一部 大吴哥城
巴肯山:远眺繁华兴落,山丘上的国庙
巴芳寺:走在庄严的引道上,冥想文明
巴扬寺: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空中宫殿与象台:七百年前周达观看到的皇宫
第二部 小吴哥城
城中之城吴哥寺:肉身里心灵的留白
吴哥寺的黎明:血色金光,朵朵红莲的一堂早课
吴哥寺的浮雕:神话文学的美术绘本
第三部 城东
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艺术
变身塔:为自己死亡做准备的国王?
未完成的塔高寺:形式还原的建筑美学
塔普伦寺:美的唤醒与遗忘
第四部 城北与东北郊
涅槃龙蟠:最谦卑的信仰与沐浴仪式空间
斑蒂丝蕾:玲珑剔透的石雕艺术极致
科巴斯宾山与千阳河:一条生命源源不绝的大河
第五部 罗洛斯遗址
普力科寺:与水共生、崇敬东方
巴孔寺与洛雷寺: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
第六部 心的驻足
美,总是走向废墟
在居美看见吴哥
带一本书去吴哥吧!
附录
附录1:吴哥国王与代表建筑简表
附录2:《真腊风土记》周达观
|
內容試閱:
|
《吴哥之美》试读:巴肯山
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山”成为中心、稳定的象征。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
罗洛斯遗址(Roluos)是耶轮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在位889~908【注】)之前真腊王国的旧都,位置在今天暹粒市(Siam Reap)东南方13公里的地方。耶轮跋摩一世继承父祖在罗洛斯的经营,建王城,修筑水利工程,后却放弃了罗洛斯,选择偏西北的“吴哥”作为新的国都。
他为什么迁都?为什么选择了“吴哥”作为王朝的新都?
历史上似乎存留着许多不可解的谜。
今天吴哥窟留下好几代的建筑,著名的巴扬寺(Bayon)、吴哥寺(Angkor Wat)都是一般游客观光的重点。但是,如果要追究耶轮跋摩一世为何迁都的原因,也许应该攀登一次巴肯山(Phnom Bakheng)。 巴肯山在吴哥城(Angkor Thom)南门外,是一座并不高的孤立山丘,但山势峭立陡峻,攀爬起来并不容易。
巴肯山是自然的山丘,真腊王朝自从接受印度教之后,一直有对“山”的崇拜。旧都罗洛斯遗址是河流边的冲积平原,并没有山。耶轮跋摩一世的父亲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在位877~889)在罗洛斯旧都修建普力科寺(Preah ko)、巴孔寺(Bakong),甚至耶轮跋摩一世后修建的洛雷寺(Lolei),都还没有从地景上选择突出的“山”的象征意义。
……
比较耶轮跋摩一世893年在旧都修建的洛雷寺,和907年他在新都修建的巴肯寺,短短十几年间,真腊王朝的寺庙建筑,从罗洛斯遗址平面发展的风格,转变为向上做“山”的崇高峻伟追求,似乎不但是真腊王朝逐步朝气勃勃新兴的开始,从此强盛了两三百年,同时也正是吴哥建筑美学思考自我信仰风格的起点。
印度教信仰中,宇宙的中心是须弥山(Meru),须弥山上住着湿婆神,“山”成为中心、稳定的象征。
罗洛斯遗址的巴孔寺已经用寺塔的形式追寻“山”的象征,是在平面基地上,利用石阶及向上累建的坛,一层一层来完成“山”的意象。
巴肯寺修建在山丘上,是新都的另一座国家寺庙,也是吴哥王朝座借助自然的山丘形势来建庙的建筑。
考古学者发现了巴肯寺的外围长650米、宽436米的长方形壕沟,可以说明在罗洛斯旧都预防水患的壕沟水渠工程,也被移用到新的建筑形式中。事实上,如此高峻的山丘,寺庙在山顶,似乎可以不再需要护寺壕沟,但是,建筑形式的传统显然被保留了下来。
巴肯山脚下也发现了四座红砖建造的塔门,其中北门、东门、西门,有三条通道登上山顶,把整座山规范成一座寺庙。东门是日出的方位,应该是当年主要的通道,至今还残留两座巨大的石狮雕刻,守护着庄严的国家寺庙入口。
罗洛斯遗址的寺庙大多还用砖造,而巴肯山的石阶、寺塔都已表现出成熟的石材雕刻与建筑风格。石阶和两侧石墙的砌造都非常精准,石狮的雕法浑厚大气。张口昂首远眺平野的狮子,一尊一尊,守护在石阶通道两侧,介于写实与抽象之间,精神昂扬奋发,好像见证着新迁都的国势蒸蒸日上。
巴肯山的高度有67米,其实是一座不高的山丘,山顶修建了寺庙。登上山顶,可以环视山脚下全部吴哥王朝重要的建筑。
当初耶轮跋摩一世迁都到这里,登上山顶,四面还是一片未开发的丛林。他选择了此处作为帝都,此后两三百年,从巴肯山开始,吴哥王朝要在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织出锦绣。 Ming,我在落日苍茫里上山,觉得自己像是一座守护历史的石狮,安静蹲坐着,看眼前一片江山。
寺庙坛台分五层,底座的一层长76米,一层一层,逐步缩小,上一层长47米,在自然的山丘上,仍然用建筑形式完成崇高的“山”的象征。底座坛台四周围绕44座砖塔,砖塔大大小小、疏疏密密,每一座塔也象征一座山,用来突显中央须弥山的永恒稳定。除了层坛台四周的44座砖塔以外,各层四周及通道两侧,也都布置了小小的石塔,总共有60座之多。
到了一层坛台上,围绕着中央寺塔,一共有108座小塔。108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总和数字,以后也常被佛教沿用。
Ming,许多人在暮色渐渐黯淡下来的光线里静静坐着,好像一尊一尊剪影,都变成了守护神殿的石狮。他们好像本来就在这里,等游客陆续下山之后,他们便回来找到了自己原来的位置,一动不动,远眺自己永恒的时光国度。
……
不知道907年在巴肯山上祀奉宗庙的耶轮跋摩一世,站在我今天的位置,看到落日苍茫,是否能够预知整整两百年以后,他的后代子孙要在那一片丛林间修建起世界上的寺庙建筑。不知道他是否能够预知,整整三百年后,那一片华丽的建筑又要被战争病疫包围,人民四散逃亡,热带迅速蔓延的雨林将一点一点吞食淹没掉所有的寺庙宫殿。
他是否又能看到一千年后,这片土地沦为外族的殖民地,法国殖民此地90年。刚刚独立不久,此地又起内战,沦为人间残酷的屠场,人与人彼此以酷虐的方式对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Ming,没有巴肯山的高度,或许我看不到吴哥王朝原来是我静坐时短短的一个梦。我是落日里发呆的一头石狮,看到夜色四合,看到繁华匆匆逝去,不发一语。 我默念《金刚经》的句子:“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