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NT$
347.0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NT$
254.0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1949-2019)》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19年间大陆学者探讨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成果,并对此前相关的学术源流稍作追述。
《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1949-2019)》回顾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范式与视角、学术流派与风格等基本问题,分析了该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趋势;对近代中国的人口与家庭、性别与婚姻、社会群体与团体、城乡与区域社会、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社会生活、大众休闲娱乐、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等专题的研究状况,述其脉络,析其得失。特别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历程与特色进行了专门介绍。
《当代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1949-2019)》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史复兴以来的基本研究状况,从理论方法到具体研究领域皆有所展示,评述简明扼要,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与教学的基础性参考书。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学科理论与方法
一 学科理论
二 研究方法
三 理论范式
四 对社会史理论方法的反省
第二章 新学科与学术流派
一 学科分支
二 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 近代社会史研究历程概述
一 附属时期(20世纪初至1985年)
二 独立发展时期(1986-2018年)
三 三十余年发展总体趋势与瓶颈
第四章 近代人口、家庭与婚姻研究
一 人口
二 家庭、家族
三 婚姻
第五章 近代女性研究
一 理论、方法与视角
二 妇女运动与女性解放
三 女性生活及其社会角色
四 女性教育、职业与就业
五 女性研究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局限
第六章 近代社会群体研究
一 士绅群体
二 商会
三 其他群体与社团
第七章 近代城市、乡村与区域研究
一 城市社会
二 乡村社会
三 区域社会史
第八章 近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研究
一 灾害与救济
二 慈善
三 医疗、卫生与环境
四 秘密社会
五 社会治理
第九章 近代社会生活研究
第十章 近代社会风俗研究
第十一章 近代大众休闲娱乐研究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
征引文献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本书是对中国史学界2019年之前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成果的综合评述。
中国近代社会史从学科谱系而言有两个序列:从横向而言是断代史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领域;从纵向而言是中国社会史通史的断代史。中国近代史和社会史等名词概念,虽然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也有一些关于近代社会问题的研究,但中国近代社会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史学界正式确立并得到学界认可,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此,本书对中国近代社会史学术发展情况的回顾与综述,以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三十余年为重点,对此前的相关学术源流只稍作追述。
社会史在中国史学界可以说是一个新兴学科。1986年国内多家学术单位联合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中国社会史研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的复兴。明清社会史和近代社会史是社会史兴起与发展的两支主力,因此这次会议也标志着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复兴。迄今已三十余年,中国近代社会史从起步到兴旺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并立的重头学科,也是中国社会史领域一段最受关注、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断代社会史。无论横向从中国近代史领域,还是纵向从中国社会史领域来看.中国近代社会史都可说是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较强创新性、富于多样性且发展迅猛的学科。因此,回顾与反省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学术历程,不仅对这一学科本身的发展具有意义,对整个历史学的创新与发展也具有意义。
中国社会史兴起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和史学创新时期,是从反省旧史学理论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力求借鉴新理论方法进行史学创新而起步的,因此业内学者对学科本身理论方法及学术发展状况,一直抱有强烈的反省意识。在迄今三十余年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各个时段,都有学者撰写各类综述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史学科进行总结、回顾、反省、批评与展望。除了诸多对社会史整体及专题领域的综述之外,仅在不同时段对中国近代社会史作比较全面性、综合性的综述就有多篇,依时间顺序可列举如:虞和平、郭润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闵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王印焕《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概述》(《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4期);蔡少卿、李良玉《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朱汉国、王印焕《近年来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4期);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闵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3期);王先明《新时期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评析》(《史学月刊》2008年第12期)等。还有对中国社会通史研究的全面系统综述著作,如常建华等《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1986-2000)》(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有闵杰撰写的专章《近代社会史研究》。此外,《近代史研究》杂志自2000-2010年连年刊载先后由张海鹏和虞和平主撰的1999-2008年度《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中,都有中国近代社会史综述内容。此后2009-2018年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综述,则有《河北学刊》连续刊载的中国近代社会史年度系列综述。除此之外,更多回顾中国社会通史的综述文章,其中近代社会史往往是重点内容。还有诸多中国近代社会史各专题的综述文章,更加集中、深入地梳理分析专题研究的状况。
这些综述评论总结了中国近代社会史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归纳揭示了阶段性研究特点和学术热点,剖析了利弊优劣,为业内学者了解研究动态、调整研究方向、寻找研究突破口多有帮助,为推动学科的深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航与矫正作用。这些前人所做的各种全面性和专题性研究综述,是本书的重要参考与撰写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