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全球公民教育:批判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售價:HK$ 
			347
 
  《 
			做事的逻辑(专享版)如何持续做正确的事
			》
 售價:HK$ 
			218
 
  《 
			人形机器人 技术、产业与未来社会 全景式解读人形机器人时代的技术密码与未来蓝图
			》
 售價:HK$ 
			505
 
  《 
			暗黑历史书系·罗马帝国
			》
 售價:HK$ 
			449
 
  《 
			英语同义词辨析大词典
			》
 售價:HK$ 
			1367
 
  《 
			三井帝国在扩张——揭开日本财团的经营秘籍
			》
 售價:HK$ 
			398
 
  《 
			新时代的阿尔戈英雄:人才流动与创新扩散(数字经济前沿)
			》
 售價:HK$ 
			454
 
  《 
			中国古代戏曲的色彩艺术
			》
 售價:HK$ 
			704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乔木1991年开始的回忆*的写作,计划写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思想和活动,但没有完成。自1994年9月出版,期间2003年又出修订版,此次是修订版改版重印。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谈话录”,是胡乔木二十多次谈话的纪录。其中有一篇1985-1986年、即这项工作开始前几年他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同志的谈话记录,因属于同一个主题故一并收入。这些记录未经过他本人审定,但多是根据录音整理,只作了必要的文字修饰。第二部分“初拟稿”,是按照胡乔木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谈话精神撰写的19篇文稿。第三部分是增订本补充的《胡乔木谈*和*思想》,共24篇文章。全书约550千字。 |  
         
          | 目錄: |   
          | 前言(1) 第一部分 谈话录
 一 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一)(3)
 (1990年2月19日)
 二 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二)(12)
 (1991年8月28日)
 三 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三)(17)
 (1991年9月6日)
 四 关于皖南事变和陕甘宁边区建设(25)
 (1990年9月6日)
 五 关于陕甘宁边区政治经济建设的一些问题(32)
 (1991年11月15日)
 六 关于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政局(39)
 (1990年5月23日、6月8日)
 七 关于党的历史文献的编辑和批判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43)
 (1990年4月7日、5月24日,1991年3月20日、4月8日、11月23日)
 八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53)
 (1991年10月25日,1992年1月4日)
 九 关于历史问题决议的起草(64)
 (1985年12月7日,1986年1月13日、1月26日)
 十 关于历史问题决议和七大(72)
 (1991年11月7日)
 十一 关于延安美军观察组和赫尔利斡旋(78)
 (1991年11月30日)
 十二 关于重庆谈判(81)
 (1990年9月12日)
 十三 关于战后国际形势(85)
 (1991年11月1日、12月17日)
 十四 关于《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94)
 (1991年12月21日)
 第二部分 初拟稿
 一 皖南事变和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99)
 二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21)
 三 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建设(137)
 四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和中国政局(154)
 五 编辑党的历史文献(175)
 六 整风运动:1941年“九月会议”前后(188)
 七 驳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九篇文章”和“历史草案”(212)
 八 大生产运动和组织起来(234)
 九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252)
 十 整风运动:1943年“九月会议”前后(272)
 十一 党的历史决议(306)
 十二 抗战后期延安的外交活动(332)
 十三 党的七大(364)
 十四 重庆谈判(393)
 十五 战后国际形势和内战的爆发(426)
 十六 《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445)
 十七 1947年在陕北(474)
 十八 人民大革命胜利前夕(517)
 十九 共同纲领的制定(552)
 第三部分 胡乔木谈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一 毛泽东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571)
 (1951年6月)
 二 毛主席开始了工作中心的转变(610)
 (1979年1月6日)
 三 毛泽东的伟大功勋是永垂不朽的(613)
 (1979年1月6日)
 四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解释(615)
 (1979年9月17日)
 五 关于对“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毛泽东的评价(617)
 (1979年9月17日)
 六 《历史决议》要注意写的两个问题(620)
 (1980年3月15日)
 七 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问题(625)
 (1980年4月12日、1987年6月12日)
 八 要把毛泽东思想贯穿《决议》的始终(628)
 (1980年5月16日)
 九 对一九五七年后几段历史的议论(632)
 (1980年5月24日)
 十 毛主席在追求一种社会主义(641)
 (1980年6月9日)
 十一 要把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加以区别(644)
 (1980年7月3日)
 十二 毛主席打破了共产国际的教条化倾向(648)
 (1980年7月5日)
 十三 共产国际犯了两个大错误(651)
 (1980年7月7日)
 十四 毛泽东思想是团结全党奋斗的旗帜(655)
 (1980年7月24日)
 十五 毛主席跟林彪、江青完全不同(660)
 (1980年9月21日)
 十六 决不能丢掉毛泽东思想(663)
 (1980年9月21日)
 十七 关于阶级斗争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666)
 (1980年9月27日)
 十八 毛泽东思想要讲三个组成部分(671)
 (1981年4月)
 十九 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错误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672)
 (1981年5月19日)
 二十 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674)
 (1981年8月8日)
 二十一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为何犯“左”的错误(679)
 (1981年9月14日)
 二十二 与美国记者白修德谈毛泽东(694)
 (1983年5月14日)
 二十三 答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提问(707)
 (1987年11月5日)
 二十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高成果(713)
 (1991年6月25日)
 后记(727)
 增订本后记(7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