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红帆船
》
售價:NT$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NT$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NT$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NT$
449

《
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工作实用手册
》
售價:NT$
235

《
卧榻之侧:赵匡胤、李煜和他们的时代
》
售價:NT$
408

《
HR数智化转型:人机协同与共生
》
售價:NT$
367

《
范怨武讲透中医基础理论(全2册,中医临床医生范怨武历经四年精心创作)
》
售價:NT$
551
|
| 編輯推薦: |
|
本书以商业咨询经验透视非营利领域,尝试建立全新的战略思考模型。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商业咨询经验透视非营利领域,尝试建立全新的战略思考模型。本书涉及:部门结构与治理、非营利组织管理、捐赠、社会创新、公益绩效等公益行业的基本议题,并在上述方面有一定的新探索。
|
| 關於作者: |
作者:威利成 埃森哲前合伙人,2003年退休前,为埃森哲新加坡全国执行总裁,是埃森哲亚洲区通信和高科技领域的执行合伙人。
退休后,成先生在继续与信息通讯行业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非营利事业当中,担任理事或做志愿者。他是新加坡利恩社会创新与关爱中心主席。他还曾担任全国志愿服务和慈善中心主席,在任期间,他将自身管理咨询的背景应用到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中。威利成写过很多关于非营利部门的文章,本书是这些文章的精华,并基于国际语境对文章进行了改写。
译者:袁嘉祺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 目錄:
|
引言
关于范式与慈善
部门结构与治理
第1章
非营利市场:失灵的亚当斯密之手
第2章
知情捐赠:捐赠者看得见的手
第3章
非营利组织治理:谁在治理非营利,真是这样吗?
第4章
规制:黑匣子还是玻璃房?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5章
非营利组织使命:*终归宿终止
第6章
资金储备:资金丰富的烦恼
第7章
从业者薪酬:工作由心,报酬略少
改变范式
改变世界
善事
善为
捐赠
第8章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天职就是赚钱?
第9章
"善商":你有多慈善,真是这样吗?
第10章
规划性捐赠:向逝者募捐
第11章
社会精英捐赠:精英捐赠还是精小捐赠?
第12章
国际捐赠和非政府组织:慈善无国界
第13章
志愿精神:需要免费劳动力,但也有附加条件!
社会创新
第14章
慈善:第二次慈善革命
第15章
社会企业家精神:创新社会变革
第16章
社会企业:为了非营利而营利
善事善为?
第17章
贫富差别:关注富人,还是穷人?
第18章
非营利组织的键盘效应:走出古怪的泥淖
第19章
案例研究:新加坡全国肾脏基金会(NKF):事件及其范式
第20章
慈善生态系统:尽善尽美
|
| 內容試閱:
|
2005 年,我同父亲和兄妹一道拜访了位于海南岛的祖屋。那次探访意义深远,令人难以忘怀。我们五人同老家的亲人团聚,他们大部分人我们以前只是从父亲口中听说,从未照面。
如今,我的第一本作品译成中文,这唤起了我心中同样的慨叹。《善事善为:改变范式,改变世界》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我为能看到其中文版问世而自豪,这是我生命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过去这些年来,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包括我在内,都被中国的经济变革所震撼。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高速增长,人均财富额增加了近四倍。如今,若以美元计,中国拥有超过一百万位百万富翁,两百多位亿万富翁。经济变革的下一个阶段必然涉及慈善和行善方面的增长和发展。毕竟,孔子曾说过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中国,仁似乎正在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人均公共捐款上升了十倍。如今中国已有超过5000 家基金会,而其中非公募基金会(自2004 年起才获得国家批准)占了大多数。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开始重视对社会的回报,贡献出时间和金钱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鉴于此,我希望本书的中文版可以为在探索行善旅途中的中国商界和商业人士提供一些帮助。本书的初衷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社会领域管理者了解商业范式在非营利世界可以如何应用,以及它们有时又是怎样无用武之地。同时,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以下几位人士,感谢他们为本书中文版做出的贡献:
-来自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的Nick Melchoir 先生、Cindy Chu 女士以及Elena Luo 女士,感谢三位协调中文版版权事宜。-就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NUS Business Schoo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以及所属亚洲社会创业与慈善事业中心(Asia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Philanthropy) 的Pauline Tan 女士,感谢她帮助我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接洽。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曾晶女士,感谢她同Pauline Tan 的联络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教育培训部副主任杨睿女士,感谢她在本书翻译项目中做出的细心监督、耐心指导和对全书译文的校对工作。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五位学生翻译志愿者,他们是郑宇婷、汪成莉、易叶萃、董恬玥和朱志强。就我个人的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好的外国语翻译学府。
我衷心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不胜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