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概论
			》 
			 售價:HK$ 
			449
			 
			 
	
			  
			《 
			诸葛亮:三国时期的真正主角
			》 
			 售價:HK$ 
			301
			 
			 
	
			  
			《 
			甘肃道教碑刻集(全三册)
			》 
			 售價:HK$ 
			4998
			 
			 
	
			  
			《 
			《吉檀迦利》(英汉双语对照)泰戈尔创作的一部“奉献给神的祭品”的作品  冰心文学奖获奖者王钦刚新译作
			》 
			 售價:HK$ 
			254
			 
			 
	
			  
			《 
			画中观器:明画里的家具
			》 
			 售價:HK$ 
			1428
			 
			 
	
			  
			《 
			梵蒂冈图书馆藏中国传统古籍善本总目提要
			》 
			 售價:HK$ 
			383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从《叔本华全集》卷2、卷4中选取了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息息相关的10篇随笔,论教育、论天才、论美、心理散论、论命运、论性爱等。这些随笔集中反映了著者对教育、天才、审美、命运、性爱等问题的独到见地,处处闪烁着叔本华思想的智慧之光。
           | 
         
       
      
      
      
      
         
          | 內容簡介: | 
         
         
          |  
            《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作者叔本华以一个哲人的眼光对人类的世俗生活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特别对天才、教育、命运、心理、性爱、艺术欣赏等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 
         
       
      
      
      
         
          | 關於作者: |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于澳大利亚行医。
 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其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终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叔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会把这方面的体会公诸同好呢。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于澳大利亚行医。
           | 
         
       
      
      
      
         
          | 目錄: 
           | 
         
         
           
            论教育 论天才 论美 心理散论 论命运 论性爱 《论性爱》附录 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 论哲学和智力 伦理道德散论 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
           | 
         
       
      
      
      
         
          | 內容試閱: 
           | 
         
         
          |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早在29岁就出版了奠定其哲学思想体系的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之后他陆续出版了不少论题广泛的作品,包括《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在这些著作里面,叔本华对其在主要著作叔本华语里所提出的基本思想作出了更详尽的阐述和广泛的论证。本随笔集里的文章全都属于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与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涵括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涉及自然科学、美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但这些思想全都围绕着意欲和智力认识力的核心概念。据叔本华认为,意欲是构成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内在的、真正的核心,是自在之物,属于形而上;我们所看见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包括人、动植物、无机体等都是基本生命力、自然力,亦即意欲的载体;丰富多样的现象世界是意欲在各个级别客体化的结果。我们人类则是意欲最高级别的现象。智力则是派生的,是为盲目的意欲配备的、帮助其生存和发展的工具,在本质上与动物的爪、牙、翼没有区别。因为意欲和智力是构成我们这一现象世界的两要素,这两者的本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因此就构成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叔本华主要著作的题目就明白无误地表明了这一点表象就是智力运作以后的结果。本书的全部文章当然也都围绕这一对核心问题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论教育》则单独讨论对智力的培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