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雅贼(偷天大盗斯特凡·布雷特维泽的双面人生)
			》
 售價:HK$ 
			281
 
  《 
			天下一统: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再诠释
			》
 售價:HK$ 
			398
 
  《 
			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
			》
 售價:HK$ 
			2030
 
  《 
			死亡与右手(修订译本)
			》
 售價:HK$ 
			296
 
  《 
			东方美学口袋书 华夏青铜
			》
 售價:HK$ 
			203
 
  《 
			初识密码学
			》
 售價:HK$ 
			653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439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551
 
 
 | 
         
          | 編輯推薦: |   
          | 鲁迅研究为当代显学之一,学术成果夥矣,但也歧见纷出。作者追溯鲁迅精神之确立至于心学传统,兼采近世西学之多元文化养料,发前人所未发。附录部分专注于专题个案之研究,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力求把握鲁迅其人其书之全体,亦时有善言。 |  
         
          | 內容簡介: |   
          | 郜元宝教授著《鲁迅六讲》,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初版。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增订本,初版内容不变,增加了三个附录,字数由原来10多万字扩充至353千字,成为郜元宝教授鲁迅研究的代表作,赢得鲁研界及学术界广泛赞誉。《鲁迅六讲(增订本)》首次提出鲁迅精神之确立,关键在于中国心学传统与西方观念论思想之碰撞,并由此出发进而诠释鲁迅的科学思维、文学创作、语言探索、精神反抗、身体言说的具体内涵,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以及留日时期文言论文和旧体诗词,或予以整体把握,或进行文本细读,体现了鲁迅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成功融合。 |  
         
          | 關於作者: |   
          |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鲁迅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编委。 |  
         
          | 目錄: |   
          | 增订本再版序 1 增订本自序 3
 初版自序 5
 一 为天地立心
 鲁迅著作所见心字通诠 1
 心学与文学的开始 1
 中西语言接触之际的双重误读 5
 心与文学翻译的理想 8
 国民性批判鉴别灵魂与深知民众的心 10
 万恶之始:历代文攻武卫的治心 16
 自白其心的创作 20
 吾愿先闻其白心:以心应世的法则 23
 心里的尺:探寻出路的指针 26
 吐露本心:转变关口的支撑点 30
 余论 32
 二 神思之心与学之心
 文学与学术的分途 35
 1.心之源与晚清士人之风气 35
 鲁迅与章太炎 37
 冰之喻:突破门墙 41
 文学学术 48
 文学家的根本立场 52
 三 心生而言立
 语言之路:同一与差异 59
 鲁迅风胡适之体 59
 通儒语言专家语言 60
 内涵外发 62
 炼字不苟,其美在骨 63
 善用不同的语言资源 68
 不同的主体定位 72
 动态的汉语本体 74
 现代汉语两种原型的不同命运 78
 四 言立而文明
 从小说到杂文 83
 小引 83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84
 《野草》《朝花夕拾》及其他 98
 杂文:概念问题结构智慧形态 106
 五 自由的思想与自由地思想
 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129
 自由主义者与鲁迅 129
 共同的文化营养 131
 察其言而顾其行 133
 自由主义的讽刺者的自由 137
 的与地:根本分歧 139
 通过文学来表达自由 140
 自由与平等 144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150
 六 反抗被描写
 现代中国的自我表达 153
 看电影时忽然想到 153
 被描写与被别人描写 157
 不能描写自己 159
 自己人的功劳 161
 现代东方的世纪性焦虑 164
 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 166
 并非从到 169
 语言的创造 171
 附录一 175
 一 竹内好的鲁迅论 177
 在不安中接近竹内《鲁迅》 177
 文学与思想的关系:鲁迅相的生成及其为东亚知识分子确立的对话场所 178
 文学家鲁迅的生成方式 182
 鲁迅之死,乃文学之死 184
 文学与政治:从文学的政治化倾向中保卫文学的纯粹性 186
 作家大于作品:本质主义者、主体论者或浪漫主义者的作品论 188
 批评竹内的时候真的到了吗? 191
 指向宗教 193
 回到不安 195
 二 鲁迅作品的身体言说 197
 小引:鲁迅与中国文学身体诉说的传统 197
 舍弃与肯定的纠葛 202
 言语道断,身体出场 205
 分明地玩味 209
 《野草》:身体书写的自忏之书 214
 东西方身体意识的沟通 217
 历史、现实、身体与疾病 218
 煮自己的肉与连自己也烧在这里面 221
 结论:从舍弃身体到身体的承受 224
 三 读《野草》 230
 英译本序回避了另一半《野草》 230
 《题辞》所示:忏悔过去的生命 232
 抉心自食者的心学的失败 239
 大阙口内外的游魂 247
 身体:精神之影无法告别 248
 天地之间的求乞者 251
 四 科学本根神思 257
 科学一词的意义纠葛 257
 从《教篇》整体论述结构看鲁迅当时的科学观 259
 何谓本根本柢? 264
 何谓神思? 265
 附录二 269
 一 鲁迅黑格尔胡风 271
 二 在祥林嫂的目光逼视下 275
 三 阿乎呜呼兮呜呼呜呼 278
 附录 三 285
 一 读《破恶声论》 287
 《破恶声论》在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中的地位 287
 驳志士英雄为无信仰之士人亦即伪士 290
 想象中国:充斥伪士的寂漠境扰攘世 294
 二 《铸剑》五题 300
 历史退化论油滑 300
 中国的脊梁 304
 逃名 306
 伤害复仇死 309
 两个仇人 313
 三 关于《伤逝》 317
 四 旧诗略说 329
 《别诸弟三首》 330
 《哀范君三章》 332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335
 《亥年残秋偶作》 3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