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掌心物语:玩转棉花娃娃一本通
			》
 售價:HK$ 
			403
 
  《 
			永恒的时光之旅
			》
 售價:HK$ 
			449
 
  《 
			教育人类学田野研究十二讲(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
			》
 售價:HK$ 
			199
 
  《 
			古代以色列人及其宗教的兴起
			》
 售價:HK$ 
			347
 
  《 
			动物社会的生存哲学 : 探索冲突、背叛、合作和繁荣的奥秘
			》
 售價:HK$ 
			454
 
  《 
			猫和花草的刺绣
			》
 售價:HK$ 
			250
 
  《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 一篇学问世故、治身治国的文章;一个经济、教育大学者的经世解读;奇伟文章在乱世
			》
 售價:HK$ 
			194
 
  《 
			博物馆里的中国 故宫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当下解读*诗词*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朱向前解读*诗词 茅奖鲁奖评委朱向前带你领略好作品(军旅文学)的风骨
 与你聊聊他和老同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当代战争文学*人朱秀海,以及文学理论家孙绍振等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  
         
          | 內容簡介: |   
          | 《春山阁读书录》是一部当代文学沉思录,读书,忆人,谈感受,论佳作,赏析*诗词,共四辑,*辑是解读一个人*《长征》等诗词赏析,第二辑是回忆三个人:孙绍振、朱秀海、薛君,第三辑合作三个人:军旅文学观察,第四辑研究若干人,附录收入四篇关于作者的评论或荐介文章。 |  
         
          | 關於作者: |   
          | 朱向前,祖籍江西萍乡,1954年5月出生于江西宜春,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军旅文学评论家。全军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得获第二届青年文学创作奖、第三届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等。 |  
         
          | 目錄: |   
          | 第一辑解读一个人:毛泽东《长征》等诗词赏析 003 假设没有《七律长征》
 简论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文化意义
 007 写大忧患而造大意境
 简论毛泽东长征诗词中的民族精神
 011 推敲了一年的四十八个字
 读毛泽东《十六字令山》
 014 诗史合一是谓史诗
 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018 这个结尾,超过了李白
 读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022 惟我彭大将军
 读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025 《沁园春雪》的先声
 读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028 不到长城非好汉
 读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030 千古雄词
 读毛泽东《沁园春雪》
 034 脚下千秋史,马上一首诗
 读毛泽东长征诗词
 036 惊天二问动天下
 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038 从两则史料看胡适评毛诗
 兼与周策纵论老胡诗
 第二辑 回忆三个人:孙绍振、朱秀海、薛君
 049 六十再识朱秀海
 二朱对话录
 085 孙绍振三次对我说不
 在孙绍振诗学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093 在开封再见薛君
 第三辑 合作三个人: 军旅文学观察
 101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形势研判
 133 重铸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军旅文学美学风范
 146 事件与精神
 2014 年军旅文学回眸
 155 遍地英雄下夕烟
 2015 年军旅文学回眸
 16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近年军旅文学综述
 173 当今军旅文学的家国情怀
 178 一篇读罢头飞雪
 本世纪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综述
 195 试炼人性的光辉与晦暗
 朱秀海战争文学描述
 202 军旅文坛拳击手
 西元小说创作三人谈
 219 一只军中老虎的人生素描
 关于陶纯军旅长篇小说《一座营盘》的对话
 226 新松千尺待磨砺初心一寸看从头
 《向前新锐军旅小说家丛书》序
 第四辑 研究若干人
 233 从20世纪文化价值的隐性取向看中华传统审美经验的超稳定性
 以中华文化至上论和毛泽东诗词创作理念为例
 238 朱向前:三十年下了三步棋
 246 颂炎帝文
 248 新春第一课
 和莫言唱和打油诗
 250 荐语一组
 为《北京文学》选中篇
 254 弘扬中国精神,军事文艺责无旁贷
 
 附 录
 345 奇文一出动天下
 读朱向前《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
 348 铁笔新题慷慨句壮心满纸溢乾坤
 朱向前新著《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读后
 353 朱向前:在文学和书法边缘游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