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 內容簡介: |   
          | 唐诗中存在大量丝绸之路研究的资料,丝绸之路绿洲路、草原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都在唐诗中有着形象而生动的表现。本书研究的重点是把唐诗作为史料,探讨唐代丝绸之路盛衰在唐诗中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丝绸之路和中外交流的发展对唐诗繁荣起到的推动作用。本书展现了唐诗画卷中的丝路起点城市长安,丝绸之路之陇右道、河西道、西域南道和北道、草原路、吐谷浑之路、唐蕃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之安南道、五尺道、灵关道和滇缅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丽图景。唐诗见证了丝绸之路各条路线的盛衰变化,从唐诗描写中可以感触唐人丰富复杂的情感心态。 |  
         
          | 關於作者: |   
          | 石云涛,河南太康人,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冠名讲席教授,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外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9ZDA261)首席专家,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学位中**位论文评审专家。从事汉唐历史与文学、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史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建安唐宋文学考论》《唐代幕府制度研究》《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等 |  
         
          | 目錄: |   
          | 绪论(1) D一章长安:丝绸之路之起点(13)
 一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长安(13)
 (一)唐诗中长安的美丽与繁华(14)
 (二)唐代长安与边地和域外的交通(20)
 二流寓和出入长安之外域人(28)
 (一)唐诗中长安的蕃将(29)
 (二)唐诗中来自异域的长安艺人(31)
 (三)唐诗中长安的胡商和胡姬(33)
 (四)唐诗中长安的胡僧(36)
 (五)唐诗中入唐参加科举的新罗人(40)
 三唐代长安域外人的诗歌活动(41)
 四长安生活中的胡化风气(46)
 (一)服饰方面的胡化风气(47)
 (二)长安生活中胡食的流行(49)
 (三)建筑方式和居室文化的胡化(52)
 (四)出行中的宝马香车(54)
 五长安的外来物产与唐诗(55)
 六长安的外来乐舞、体育游戏与唐诗(60)
 第二章丝绸之路之关陇道从长安到武威(74)
 一关陇道和陇右道(74)
 二唐朝对陇右的开拓(78)
 三西畿与陇东:从长安至陇山(83)
 四陇山:丝绸之路D一山(94)
 (一)大震关(95)
 (二)作为丝路要道的陇山(97)
 (三)作为诗歌意象的陇山(102)
 (四)唐后期与吐蕃对峙的前线(116)
 (五)陇山与《陇头水》乐曲(122)
 (六)六盘山支脉之崆峒山(127)
 五唐诗中的陇西(129)
 (一)边塞战争和丝路意象(129)
 (二)唐后期陇右形势(135)
 (三)陇右监牧的兴盛和丧失(138)
 (四)立功扬名的陇右名将(142)
 六唐诗中的秦州(151)
 七唐诗中的临洮(159)
 八唐诗中的金城和皋兰山(162)
 九唐诗中的原州和萧关(166)
 第三章丝绸之路之河西路(177)
 一平李轨与唐朝对河西的经营(177)
 (一)平李轨与柳宗元《河右平》(177)
 (二)唐诗中的河西道与河西路(179)
 二唐诗中的河西四郡(187)
 (一)唐诗中的凉州(188)
 (二)唐诗中的张掖(209)
 (三)唐诗中的酒泉(215)
 (四)唐诗中的敦煌(220)
 三河湟的失陷与收复(232)
 (一)河湟失陷与诗人的痛心(232)
 (二)唐诗中收复失地的呼声(239)
 (三)河湟回归与诗人对朝廷的称颂(247)
 (四)敦煌地区对归义军的称颂(2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