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 編輯推薦: |   
          | 只有自觉地学会与病毒共存,与不确定性共处,向灾害学习,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正道。我们终将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唯yi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任何确定性的状态都将是人类适应不确定性而构造的结果,而且总是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变化过程之中。 书摘:1931年长江大水灾,蒋介石忙着围剿红军。有人在报纸上批评他,蒋于是乘军舰从江西到武汉转了一圈。武汉瘟疫丛生,蒋介石不敢上岸,湖北省政府的几位大员只好坐小船,跑到军舰上去汇报。
 从蒋介石面对长江巨浸时那种此乃天然灾浸,非人力所能为的别有用心和无可奈何,到1954年中国共产党人动员全中国人民的力量抗击洪流,并成功地实施荆江分洪,保住了武汉三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灾害、死亡、不确定性,与其说是历史的偶然,不如说就是历史的本身;与其说是历史大潮中的一朵朵浪花,还不如说是激荡历史大潮的伟力。它看起来是人类历史的非常态,实际则是自然或社会生态的常态化内在构造之特殊显现而已。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  
         
          | 關於作者: |   
          | 夏明方,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及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灾荒史、环境史、生态史与社会经济史。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  
         
          | 目錄: |   
          | 前言 文明的双相 
 专题一 把不确定性带入历史
 自然灾害与近代中国
 荆棘中的穿行:现代进程的生态视角
 旱魃为虐: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卖一口,救十口:关于妇女买卖的比较研究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历史上农民反抗行为的饥荒动力学分析
 家庭的解体与重生:历史视野下的唐山大地震
 
 专题二 抹不掉的印记
 在目前的近代史教科书中,对于灾难的记忆被遗忘了
 从《一九四二》说起:文史资料与中国灾荒史研究
 文史资料:一扇透视灾害历史的记忆之窗
 灾难记忆与政治话语的变迁:以文史资料中的灾害记述为中心
 
 专题三 山水之间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华北农村市场
 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变奏
 
 江淮之间:区域灾害史研究的新征程
 从自然之河走向政治之河
 新时代的山海经
 
 专题四 救荒活民
 古今救灾制度的差距与变迁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慈善
 大荒政:中国救荒史的新篇章
 
 专题五 现实的历史之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灾荒史研究得来的启示
 祸福相倚:浅谈灾害后果的利害双重性
 一根篱笆三根桩:从北京电网到阳光经济
 生态学视野下的非典问题
 和而不同:多元比较中的中国灾害话语及其变迁
 
 专题六 与灾害同行
 李文海:为哀鸿立命
 有效地耕耘这一片园地
 时代呼唤更成熟的中国灾荒史学
 尘暴与环境史
 生态史:历史的生态学畅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