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庄子》中的100个哲理故事
			》
 售價:HK$ 
			429
 
  《 
			极限聊斋:王蒙神侃聊斋(精装珍藏版)
			》
 售價:HK$ 
			435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539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539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59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352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347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296
 
 
 | 
         
          | 編輯推薦: |   
          | *晚明文人的生活艺术长卷,大厦将倾时盛装下的苍凉 *湖心亭把酒赏雪偶遇知音,七月半西湖望月荷香入梦
 明朝经典小品文《陶庵梦忆》的现代视角回溯与释义
 庭院园林、珍馐美器、世情百态、名僧美姬,将眼前的诸般美好一一定义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  
         
          | 內容簡介: |   
          | 本书在明代经典小品文《陶庵梦忆》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叙述笔法以现代回溯的视角进行解读与释义,重现了百年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图景。原著是明末散文家张岱于国破家亡、物是人非后抚今追昔的著作,它详细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区的社会生活,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等,全方位的展示了明代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是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自幼珠环翠绕,过着富贵温柔的生活。优裕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诸多艺术爱好,诗文、戏曲、音乐、绘画、园林无所不通然而明朝末年,张岱将近50岁时,清兵南下,江山易主,他的前途化为泡影,此番失落当中,张岱避居刻溪山,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秋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 |  
         
          | 關於作者: |   
          | 张岱(1597-1679)号陶庵,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清之际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世代仕宦之家,幼时聪颖好学、天赋极高,时人谓之今之江淹。中年前斗鸡走马,读书冶游,有少年公子浪荡不羁之气,于诗文,茶饮间造诣极高;中年后饱尝乱离,穷愁潦倒。晚年隐居四明山中,追怀轻裘肥马的少年时代,著《陶庵梦忆》《石匮书》等,今之日非昨日的沧桑充溢其中,才气超拔,遂成明清之际小品文的最高成就者。
 
 侯泰而 湖南溆浦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文学博士。于奔腾浩荡的生活中,心怀思古之幽情。著有《多面的现代性诉求》《我听见,那时的月光》《遇见诗经》等。作为张岱的迷恋者,曾数年间流连于西湖,遍访其人踪迹,追昔抚今,不胜唏嘘。
 |  
         
          | 目錄: |   
          | 写在前面 9 自序 11
 卷 一 13
 钟山 14
 报恩塔 15
 天台牡丹 16
 金乳生草花 17
 日月湖 18
 金山夜戏 19
 筠芝亭 20
 砎园 21
 葑门荷宕 22
 越俗扫墓 23
 奔云石 24
 木犹龙 25
 天砚 26
 吴中绝技 28
 濮仲谦雕刻 28
 卷 二 30
 孔庙桧 31
 孔林 32
 燕子矶 34
 鲁藩烟火 34
 朱云崃女戏 36
 绍兴琴派 37
 花石纲遗石 38
 焦山 40
 表胜庵 41
 梅花书屋 43
 不二斋 45
 砂罐锡注 46
 沈梅冈 47
 岣嵝山房 48
 三世藏书 49
 卷 三 52
 丝社 53
 南镇祈梦 54
 褉泉 55
 兰雪茶 58
 白洋潮 59
 阳和泉 60
 闵老子茶 62
 龙喷池 64
 朱文懿家桂 65
 逍遥楼 66
 天镜园 67
 包涵所 68
 斗鸡社 69
 栖霞 70
 湖心亭看雪 71
 陈章侯 72
 卷 四 74
 不系园 75
 秦淮河房 76
 兖州阅武 77
 牛首山打猎 79
 杨神庙台阁 80
 雪精 82
 严助庙 83
 乳酪 85
 二十四桥风月 86
 世美堂灯 88
 宁了 90
 张氏声伎 90
 方物 92
 祁止祥癖 93
 泰安州客店 94
 卷 五 97
 范长白 98
 于园 100
 诸工 101
 姚简叔画 101
 炉峰月 103
 湘湖 104
 柳敬亭说书 105
 樊江陈氏桔 106
 治沅堂 107
 虎丘中秋夜 109
 麋公 110
 扬州清明 111
 金山竞渡 113
 刘晖吉女戏 114
 朱楚生 115
 扬州瘦马 116
 卷 六 119
 彭天锡串戏 120
 目莲戏 121
 甘文台炉 122
 绍兴灯景 123
 韵山 125
 天童寺僧 126
 水浒牌 128
 烟雨楼 129
 朱氏收藏 130
 仲叔古董 131
 噱社 132
 鲁府松棚 133
 一尺雪 134
 菊海 135
 曹山 136
 齐景公墓花樽 138
 卷 七 140
 西湖香市 141
 鹿苑寺方柿 142
 西湖七月半 143
 及时雨 145
 山艇子 147
 悬杪亭 148
 雷殿 149
 龙山雪 149
 庞公池 150
 品山堂鱼宕 151
 松花石 152
 闰中秋 153
 愚公谷 154
 定海水操 156
 阿育王寺舍利 157
 过剑门 158
 冰山记 159
 卷 八 161
 龙山放灯 162
 王月生 163
 张东谷好酒 165
 楼船 166
 阮圆海戏 167
 巘花阁 168
 范与兰 169
 蟹会 171
 露兄 172
 闰元宵 173
 合采牌 175
 瑞草溪亭 176
 琅環福地 178
 《陶庵梦忆》原文 180
 自序 181
 卷一 181
 钟山 181
 报恩塔 182
 天台牡丹 182
 金乳生草花 183
 日月湖 183
 金山夜戏 184
 筠芝亭 184
 砎园 184
 葑门荷宕 184
 越俗扫墓 185
 奔云石 185
 木犹龙 186
 天砚 186
 吴中绝技 186
 濮仲谦雕刻 187
 卷二 187
 孔庙桧 187
 孔林 187
 燕子矶 188
 鲁藩烟火 188
 朱云崃女戏 189
 绍兴琴派 189
 花石纲遗石 189
 焦山 190
 表胜庵 190
 梅花书屋 190
 不二斋 191
 砂罐锡注 191
 沈梅冈 191
 岣嵝山房 191
 三世藏书 192
 卷三 192
 丝社 192
 南镇祈梦 193
 禊泉 193
 兰雪茶 194
 白洋湖 194
 阳和泉 194
 闵老子茶 195
 龙喷池 195
 朱文懿家桂 196
 逍遥楼 196
 天镜园 196
 包涵所 197
 斗鸡社 197
 栖霞 197
 湖心亭看雪 198
 陈章侯 198
 卷四 198
 不系园 198
 秦淮河房 199
 兖州阅武 199
 牛首山打猎 199
 杨神庙台阁 200
 雪精 200
 严助庙 200
 乳酪 201
 二十四桥风月 201
 世美堂灯 202
 宁了 202
 张氏声伎 203
 方物 203
 祁止祥癖 204
 泰安州客店 204
 卷五 204
 范长白 204
 于园 205
 诸工 205
 姚简叔画 206
 炉峰月 206
 湘湖 206
 柳敬亭说书 207
 樊江陈氏橘 207
 治沅堂 207
 虎丘中秋夜 208
 麋公 208
 扬州清明 209
 金山竞渡 209
 刘晖吉女戏 209
 朱楚生 210
 扬州瘦马 210
 卷六 211
 彭天锡串戏 211
 目莲戏 211
 甘文台炉 212
 绍兴灯景 212
 韵山 212
 天童寺僧 213
 水浒牌 213
 烟雨楼 214
 朱氏收藏 214
 仲叔古董 214
 噱社 215
 鲁府松棚 215
 一尺雪 215
 菊海 216
 曹山 216
 齐景公墓花樽 216
 卷七 217
 西湖香市 217
 鹿苑寺方柿 217
 西湖七月半 218
 及时雨 218
 山艇子 219
 悬杪亭 219
 雷殿 219
 龙山雪 219
 庞公池 220
 品山堂鱼宕 220
 松花石 220
 闰中秋 221
 愚公谷 221
 定海水操 221
 阿育王寺舍利 222
 过剑门 222
 冰山记 222
 卷八 223
 龙山放灯 223
 王月生 223
 张东谷好酒 224
 楼船 224
 阮圆海戏 224
 巘花阁 225
 范与兰 225
 蟹会 225
 露兄 226
 闰元宵 226
 合采牌 227
 瑞草溪亭 227
 琅嬛福地 228
 |  
         
          | 內容試閱: |   
          | 张岱大约不会想到,许多年之后,他的名字会不断地被人提起。即使到今天,时光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人们依然记得他,依然对他的人和书津津乐道、赞叹不已。他迷离、优雅。一本《陶庵梦忆》、一本《西湖梦寻》,足以把人带回到明末那段绮靡雅致的日子,有一点清丽,有一点飘逸,有一点颓废,在山水里放歌,在诗画里沉溺,在脂粉里迷醉。在他的文字里,我们能体悟到一个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真切热爱,对世俗的全心全意投入。他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诗。他渊博、驳杂。他是诗人,他是文学家,他是历史学家,他是文物鉴赏家,他是藏书家,他是琴师,他是戏曲家,他是茶师,他是美食家,他是博物学家,他是园林建筑家,他是民俗学家他才气逼人,博闻强记,涉猎广泛,懂得的知识包罗万象、超出想象。他的经历跌宕起伏、丰富厚实。他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 (1597),去世的具体年份有好几个说法,大抵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活了八十多岁,得享高寿。处于朝代更迭的变故期,他别无选择地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前后的落差给予了他深刻的生命体验,他的文字里充满了追悔、痛楚的意绪。但他没有消沉。他深深地眷恋着明朝,不与清朝合作。在极艰难的情境中,他一页一页书写着对往事的回忆,一字一字雕刻着关于明朝的历史著作《石匮书》。或许他的人生过于传奇了,又有那么高绝的文采,历史上有一种传说,他就是《红楼梦》的作者,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到了今天,也仍然有人在说: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张岱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话许多人赞同,我也深深服膺。他本身就是这么一个真人,一个可爱的人。如果能与这种人交往,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斯人已去,但他的书却为我们提供了神交的可能。要想了解他,从《陶庵梦忆》开始阅读大约是适宜的。这本书,写满了他的人生足迹、生活意趣、忏悔心绪,写满了他的欢乐与悲伤、狂放与沉静、光荣与梦想。在点点滴滴的字句里,可以触摸到一个鲜活、丰满、立体的张岱。可是,张岱的文言叙述对现在的大部分人而言,也许变成了接近他的一道障碍。因而,我尝试用现代散文的方式将这本书呈现出来,以期给希望了解张岱又不想为古文所累的人提供一种便利。对这本书的写作,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我绝不是简单地将文言译成白话。那样太过板实了,也没什么意思。再说,有些文章是不可译的,《湖心亭看雪》那样的绝构能译吗?我采用的方式是重构。力求用现代的散文语言,重现当年情景,重现当
 时意境。二、我绝不是胡编乱造地瞎写。依然是在原文的基础上,依然用的是张岱的语气。戴着镣铐跳舞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这样能保证张岱还是张岱,陶庵依旧陶庵,呈现的是一场货真价实的梦忆。重构的过程是艰难的,语境在历史的演进中变得迥然不同,张岱当年的言说,包括一些名物、一些词语,已无从考证,往往费尽心力才能找到一个勉强的答案。同时也是快乐的,能穿越如此遥远的时空,和张岱这样的雅人对话,何尝不是一种荣幸?多年前,在西湖边求学时,因为迷恋,我曾多次在山水间徜徉,寻找张岱的遗踪。此时打开《陶庵梦忆》,不由得忆起西湖上那旖旎的月光,感觉好像还照在自己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