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2025-2028帆船竞赛规则
			》
 售價:HK$ 
			539
 
  《 
			华章大历史042——帝国的骨架:先秦、秦汉地缘政治结构变迁大势
			》
 售價:HK$ 
			539
 
  《 
			香遇中国:中华香史五千年
			》
 售價:HK$ 
			594
 
  《 
			见字如面:奏折里的雍正
			》
 售價:HK$ 
			352
 
  《 
			经纬度丛书·亚历山大帝国
			》
 售價:HK$ 
			347
 
  《 
			金钱的艺术
			》
 售價:HK$ 
			296
 
  《 
			部落:文化本能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
			》
 售價:HK$ 
			403
 
  《 
			匹配
			》
 售價:HK$ 
			403
 
 
 | 
         
          | 編輯推薦: |   
          | 作者在郑州四十年,人生易老心未老,换身轻薄裤褂,时常到新建的这园那园,到古老的运河黄河,去走走,去看看,既是对郑州这一第二故乡的热爱,也是对中原文明文化的热爱。本书对传播中原文明具有一定作用,并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郑州及河南的窗口。 |  
         
          | 內容簡介: |   
          | 本书是张广智随笔,作者在老家柘城只生活了二十年,在郑州已生活了四十年,y也可以说是工作了四十年。时间是在老家的两倍,虽然两地况味有别,但对作者来说,郑州就是第二故乡,作者就是郑州人。出于对郑州的深厚感情,作者围绕郑州地区的名胜古迹及历史名人,写成了这部随笔。随笔中,既有对郑州地区物质文明的详细介绍,也有对历史文化等精神文明的交代。涉及历史传说、文化演变、文明发展等多方面。 |  
         
          | 關於作者: |   
          | 张广智,1957年生于河南省柘城县。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工作后,在职攻读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硕士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河南农业大学工作期间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农业厅厅长、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工作之余也写点东西,出版有《民间百神》合著 、《农村合 作经济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稼穑集》、《大嵩山》合著、《豫东豫东》、《故乡炊烟》等。
 |  
         
          | 目錄: |   
          | 卷一 万山之祖 ---------- 002
 天地之中 ---------- 006
 三渎之会 ---------- 009
 五岳之尊 ---------- 012
 河洛汇流 ---------- 017
 伏羲画卦 ---------- 020
 黄帝故里 ---------- 024
 大禹治水 ---------- 028
 裴李岗遗址 -------- 031
 大河村遗址 ---------034
 古都郑州 ---------- 037
 古建郑州 ---------- 040
 青铜郑州 ---------- 045
 丝路郑州 ---------- 047
 钢铁郑州 ---------- 050
 《诗经》郑州 ------- 053
 陶瓷郑州 ---------- 056
 运河郑州 ---------- 059
 长城郑州 ---------- 061
 三教融合 ---------- 063
 释源祖庭 ---------- 067
 禅宗祖庭 ---------- 070
 净土祖庭 ---------- 076
 洛学胜地 ---------- 079
 新天师道祖庭 ------- 082
 夏都阳城 ---------- 085
 郑州商城 ---------- 087
 郑韩故城 ---------- 089
 测景台与观星台------ 092
 武则天与嵩山 ------- 095
 卷二
 大法王寺 ---------- 100
 永泰寺 ----------- 105
 石窟寺 ----------- 108
 嵩岳寺 ----------- 111
 会善寺 ----------- 114
 初祖庵 ----------- 118
 崇福宫 ----------- 120
 楚河汉界 ---------- 122
 汉三阙 ----------- 126
 具茨山 ----------- 130
 打虎亭汉墓 -------- 133
 宋陵烟雨 ---------- 136
 后周皇陵 ---------- 140
 虎牢关 ----------- 142
 官渡之战 ---------- 145
 风后八阵兵法图------ 148
 春秋初霸 ---------- 150
 荥阳郑氏 ---------- 155
 郑州文庙 ---------- 157
 郑州城隍庙 -------- 160
 郑州清真寺 -------- 162
 千年县衙 ---------- 164
 桃花峪 ----------- 168
 二七纪念塔 -------- 170
 康百万庄园 -------- 174
 黄河风景名胜区------ 177
 卷三
 许由------------- 180
 岐伯------------- 183
 程本------------- 185
 弦高------------- 188
 郑国------------- 190
 卓茂------------- 193
 张良------------- 196
 韩非------------- 199
 子产------------- 202
 列子------------- 205
 陈胜------------- 208
 邓析------------- 211
 苏秦------------- 214
 申不害 ----------- 218
 嵇含------------- 220
 桑弘羊 ----------- 223
 潘安------------- 226
 寇谦之 ----------- 229
 杜甫------------- 232
 李颀------------- 236
 郑虔------------- 238
 蔡齐------------- 241
 王德用 ----------- 244
 杨朴------------- 246
 李诫------------- 248
 许衡------------- 251
 高拱------------- 254
 白居易 ----------- 258
 李商隐 ----------- 260
 刘禹锡 ----------- 262
 后记------------- 265
 |  
         
          | 內容試閱: |   
          | 弹指四十年(代序) 四十年在时间长河里,不过一瞬。在一个人的一生里,那可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你身体再好,能整出几个四十年来?我在老家只生活了二十年,那是故乡呀!魂牵梦绕,不知哪天做梦就回去了。家人都在,包括已经去世多年的奶奶,场景还是原来的场景。
 
 如今我已在郑州生活了四十年,当然也可以说工作了四十年。时间是在老家的两倍,虽然两地况味有别,但我可以说,这郑州啊,就是第二故乡,就是咱的郑州,咱就是郑州人。
 
 我是在开封读的河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郑州工作。从豫东偏远农村,到开封去读书,一下子就觉得天地大了许多。你想,集上(公社所在地)比村里热闹,县城比集上热闹,开封比县城又热闹多了去了。如今又到了郑州,到了省城,一来就迷路了。
 
 从开封坐火车到郑州,一路都是向西,进了郑州火车站停下时却是南北向。谁知道这坐火车和坐汽车不一样,坐汽车转弯时你看得着,火车拐弯时没注意,下车时还认为是东西向。迷迷糊糊出了车站,走人民路去单位报到,经过二七纪念塔,附近还有河南人民剧院。因为我在车站已经迷了方向,看河南人民剧院在东北角,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过了两天,我从单位去火车站乘车回家过年,走的也是人民路,经过二七纪念塔,嘿,河南人民剧院居然坐落在了西北角。先入为主,或者说将错就错,好长时间我从人民路经过二七纪念塔,总把河南人民剧院挪过来挪过去。心里暗自埋汰自己,真是土包子进城!
 二七纪念塔,这可是郑州的标志。河南大学的隔墙就是铁塔公园,铁塔就在学校旁边矗立着,所以称呼河南大学的学生为铁塔牌的。二七纪念塔既然是郑州的标志,社会上就把郑州大学的学生称为双塔牌的。初来郑州工作时,还很少看到高楼大厦,二七纪念塔既秀气又高大,与周围建筑物比起来,可谓是鹤立鸡群、一柱擎天。可不知不觉间,二七纪念塔怎么变矮了,二七广场怎么变小了,河南人民剧院也没了。再经过二七纪念塔时,心里那份迷路的尴尬是没了,却隐隐地觉得少了些什么。
 单位的家属院位于顺河路上,我住的楼下就是司家庄的麦地。推开窗户往外看看,好像回到了老家村头。地里麦子已经返青,稀稀落落几棵树,有的刚刚抽叶,离得远认不出是什么树。开着耀眼紫花的肯定是泡桐,树下还有几座隆起很低的坟头,有几只鸡在那里刨食,还有一头猪,也在那里拱麦根儿。再往远处看,迷蒙着的淡淡的烟霭,混沌了天际。如果在晚上,窗外有零星的灯光,虽然没有火热的工厂、楼厦的繁灯,但仍可看到明月和寥落的星星。
 
 后来工作单位换了,住的地方也换了。新单位的家属院坐落在东风路上。刚搬去时,东风路宽是挺宽,但没铺柏油,还是土路,路中间的车辙沟很不规则地延展着,骑自行车没点儿真功夫,还真有人仰车翻的可能。有一天下大雨,文化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积水很深,有几辆汽车已在水里漂浮如舟,我们一群人站在路边引颈观望,等着交警的指挥,不敢贸然下水。那时的东风路,向东通到花园路,连经三路都到不了。今天的东风路,不但向东延长成东风东路,通到熊儿河还不过瘾,又一转弯向南弄出个东风南路来。现在住的地方,西面是东风东路,东面是东风渠,上班走东风南路。这就要退休了,整这么多东风干啥!
 
 少年心事当拿云。年轻时什么都敢想,上天入地,纵横四海,一副舍我其谁的气概。现在老实了,尘埃落定,一辈子也就是从花园路东走到花园路西。我参加工作时的省教育厅,在花园路东的54号楼,楼址就在花园路立交桥的东北角,已拆掉十多年了,据说要建个什么高档酒店。现在的工作单位是省政协,在花园路西,铁定要在这儿退休了。省教育厅和省政协,论东西隔着路,论南北直线距离不超百米。这就是我一辈子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下班了,站在花园路上,南北看看,花园路还是那条花园路,只是车多了,楼高了。总还少点儿什么吧?对了,路两边那树冠硕硕、枝柯相连的法桐不见了。
 
 四十年了,人生易老心未老,换身轻薄裤褂,到新建的这园那园,到古老的运河黄河,去走走、去看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