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没有将文献资料局限于《申报》及史量才研究的专著和论文,而是注重各个历史时期与《申报》和史量才相关的报刊文章、演讲材料、地方志等资料,以及与史量才有交往的人物的自传、年谱、回忆录、文存、文集。在本研究中,也努力突破过去对新闻史研究中常见的阶级分析方法,不再以阶级立场作为研究的主导框架,而是从社会史的角度为新闻史的研究探索一条新路径。
|
內容簡介: |
《申报》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的报刊社会功能水平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报刊主持者的个人因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下《申报》的办报思想、办报业务以及与政府的关系都与当时的主办者个人意志是分不开的。《申报》自民国转入史量才之手,由于史量才个人思想的变化而导致《申报》从不愿直接抨击国民政府的局外人,变成了揭露国民政府黑暗统治、抨击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激进的自由主义报刊。当史量才的交往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界和实业界的时候,《申报》的言论大多是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主,与国民政府的相处尚算和缓,但当史量才与民盟的交往密切之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对史量才的救国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认为国民党不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救国政府,于是《申报》在言论上明显出现批评国民政府政治、敦促政府积极抗日的立场,并开始暗中倾向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正是在史量才主持《申报》的时期,将报刊制造舆论、参与政治的社会功能发挥到了其历史上的高水平。
|
關於作者: |
姚珺,博士,副教授。教授课程: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广播电视学概论。专业方向:新闻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新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2001.9-2004.6: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硕士2012.9-2018.6: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史 博士2004.6-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学院 教师1.主持并结题2016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路径研究,编号2016472。2.主持并结题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省主流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建构的实证研究,编号14G534。3.主持在研2019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XJY201907。4.主持并结题2014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405。5.主持并结题2011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新史学的角度看新闻史研究与教学的改革。6.《北洋时期舆论环境中〈申报〉的言论策略与身份定位》,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7.《北洋时期舆论环境中〈申报〉的言论策略与身份定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8.《人类学与纪录片创作取向的影响》,《当代电视》,2018年第4期。9.《武汉媒体中大学生形象的建构》,《新闻世界》,2015年6月。10.《从人类学的视角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新闻世界》,2014年12月。11.《从人类学的视角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历史与社会(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12.《关于武汉地区大学生生存现状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窗》,2015年8月。13.《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定位》,《青年记者》,2014年11月。14.《少儿广播节目的语言和音乐策略》,《青年记者》,2014年4月。姚珺,博士,副教授。教授课程: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广播电视学概论。专业方向:新闻学、中国史。研究方向:中国新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2001.9-2004.6: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学 硕士2012.9-2018.6: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史 博士2004.6-今: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人文学院 教师1.主持并结题2016年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改革路径研究,编号2016472。2.主持并结题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湖北省主流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建构的实证研究,编号14G534。3.主持在研2019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XJY201907。4.主持并结题2014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201405。5.主持并结题2011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从新史学的角度看新闻史研究与教学的改革。6.《北洋时期舆论环境中〈申报〉的言论策略与身份定位》,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7.《北洋时期舆论环境中〈申报〉的言论策略与身份定位》,《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8.《人类学与纪录片创作取向的影响》,《当代电视》,2018年第4期。9.《武汉媒体中大学生形象的建构》,《新闻世界》,2015年6月。10.《从人类学的视角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新闻世界》,2014年12月。11.《从人类学的视角看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历史与社会(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12.《关于武汉地区大学生生存现状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窗》,2015年8月。13.《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定位》,《青年记者》,2014年11月。14.《少儿广播节目的语言和音乐策略》,《青年记者》,2014年4月。
|
目錄:
|
绪论1
第一章 《申报》自由主义品格的由来以及与晚清政府的关系18721912年12
第一节 《申报》的创办及早期主笔的办报思想12
第二节 《申报》同晚清政府的关系22
第三节 晚清《申报》的两次改革29
第二章 史量才接掌《申报》和他的办报思想37
第一节 史量才接掌《申报》的过程37
第二节 史量才的办报思想41
第三节 史量才的报业经营管理策略50
第三章 民国初年史量才及《申报》争取新闻自由的策略:顺应潮流、抵制复辟19121916年54
第一节 民国初年中国报业的生存环境54
第二节 民国初年的新闻政策对报业的影响60
第三节 《申报》同政府的周旋与斗争70
第四章 北洋政府时期史量才及《申报》争取新闻自由的策略:避免触礁、保持中立19161927年80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报业的生存环境80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新闻政策对报业的影响87
第三节 《申报》争取新闻自由的策略91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史量才及《申报》争取新闻自由的策略:从尴尬的局外人到激进的自由主义19271934年101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报业的生存环境101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新闻政策的变迁及其对报业的影响104
第三节 《申报》改革:时代之重责与独立之精神118
第四节 《申报》与南京国民政府新闻钳制的斗争122
结语 史量才之死与民国新闻自由之殇138
参考文献152
|
內容試閱:
|
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字量才,祖籍南京。史量才于民国初立之时接办《申报》,于其本人和《申报》来说都是一次历史性的转折。虽然史量才幼年接受过良好的传统儒学教育,但中途转向西学和新学使得史量才的救国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就史量才本人的社会活动和思想历程来看,其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新闻救国的思想在《申报》的办报实践中被整合在一起。史家办报和独立精神的办报宗旨为《申报》赢得了社会声誉,而企业化的经营和管理则为《申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此二者互为因果,互为助力。
《申报》自其创刊始,就有意识地通过新闻报道和言论来参与政治活动,总体来看,在史量才主持的阶段,《申报》的政治参与度为其发展历史上的高峰。袁世凯时期的《申报》和史量才往往采取借他人之口表明自己态度的言论策略,以避免被袁世凯直接打击,这也是民间报纸为生存而采取的无奈之举。直到袁世凯统治后期,由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太过悖逆,引起全国民众一致的反抗,同时《申报》和史量才较之前有了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才有实力直接揭露和抨击袁世凯。
北洋政府时期,各派军阀为了扩大各自的社会影响力,虽然不约而同地放宽了新闻政策,但报界稍有不慎仍可能遭遇封报捕人的厄运,因此在这一时期,《申报》在办报策略上主要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尽量避免和官方发生正面的冲突,以保持自身独立商办大报的角色。虽然在北洋时期的《申报》,出于保护自身的原因,在政治立场上有过逃避现实问题甚至媚外的过失,但难能可贵的是其能够在与民间舆论的互动中,或明或暗地与官方新闻政策作斗争,努力坚守作为新闻业的社会公器职责。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导致《申报》及史量才发生重大政治立场变化的原因是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正是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促使史量才要求实行广泛的自由民主的政策,《申报》和史量才也因此由积极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发展到后来直接反对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本人。为了救国,《申报》和史量才尽大努力监督政府、批评时政、呼吁抗日、倾向进步。正因为如此,言论越来越尖锐、政治倾向越来越进步的《申报》和史量才必然不容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被国民党当局的特务暗杀。他的死,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悲壮谢幕,更是《申报》乃至整个民国报业在政治统制之下争取新闻自由的理想之殇。
作为中国近代发行时间长的一份报纸,报刊自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申报》必然要通过新闻报道和言论来参与国家政治、干预社会生活,民国时期的《申报》处在不同时期政府的政治统制之下,但参与政治、批评政府的办报实践却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时期中以或间接或直接、或委曲求全或言辞犀利的方式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申报》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的报刊社会功能水平是不同的,之所以如此,报刊主持者的个人因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下《申报》的办报思想、办报业务以及与政府的关系都与当时的主办者个人意志是分不开的。《申报》自民国转入史量才之手,由于史量才个人思想的变化而导致《申报》从不愿直接抨击国民政府的局外人,变成了揭露国民政府黑暗统治、抨击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激进的自由主义报刊。当史量才的交往范围主要集中在教育界和实业界的时候,《申报》的言论大多是以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为主,与国民政府的相处尚算和缓,但当史量才与民盟的交往密切之后,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史量才的救国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他认为国民党政府不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救国政府,于是《申报》在言论上明显出现批评国民政府政治、敦促政府积极抗日的立场,并开始暗中倾向中国共产党。可以说,正是在史量才主持《申报》这一时期,将报刊制造舆论、参与政治的社会功能发挥到了其历史上的高水平。
就民国时期的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状况以及报业状况而言,实际存在着报业与政府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政府既要控制报刊,不能容忍报刊发出反对的声音,但却无法完全抹杀掉新闻自由,因为政府也需要报刊在民间为其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先天具有参与政治的社会功能,报刊必然会极力显示其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声音,显示其代表民意的立场,但又出于保护自身生存的本能而不敢对政府的批评太过直接和尖锐。因此,政府和报界在政治统制和新闻自由之间必然存在着天然的矛盾,政治统制的实施过程和新闻自由的争取过程必然形成一种博弈关系,双方都希望获得对方的认可,同时也希望给予对方的影响更大一些,政府希望报界能为其所用,报界又希望能监督和批评政府以彰显自身的舆论力量。就《申报》及史量才的办报实践来看,在民国不同时期政治统制之下,政府的力量始终处于强势一方,尽管《申报》和史量才在同反动政府的斗争中曾获得有限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是建立在当权者的容忍范围之内的,一旦超出当权者的容忍范围,专制统治对于新闻自由的打击便会毫不留情。南京国民党政府面对日益成为中国舆论界领袖的史量才和《申报》,在确定无法将史量才的政治倾向控制在其容忍范围之内时,新闻自由必然会被无情地扼杀,由此可见,在专制统治之下的民国,《申报》及其他报刊是无法获得真正新闻自由的。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我在硕士阶段读的是新闻学专业,工作后一直从事新闻史教学工作,这给了我跨学科报考历史学博士的盲目自信,在读博期间所经历的精神上的煎熬和生活上的压力自不必说了。在确定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导师何晓明教授建议我结合本硕阶段的专业,开拓报刊史研究的新领域。在论文初稿完成后,导师就论文题目、章节安排、研究方法、资料使用以及行文规范都给予了大量的建议和指导。当然,这本书稿距离导师初的期待和自己初的设想仍存在一定差距。我原本设想研究史量才主持《申报》期间的办报思想及办报实践,特别是讨论政治统制与新闻自由之间的互动博弈关系,但在写作过程中却未能完全实现这一设想,这一点令我颇感遗憾。好在这篇博士论文是我在新闻史学研究中初窥门径之作,它只是我的学术生涯的起点,我会站在这个起点上,继续将该选题深入研究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