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如果未来可以被编辑 关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哲学和艺术悖论
			》
 售價:HK$ 
			301
 
  《 
			数字芯片后端设计基础与实践(微课版)
			》
 售價:HK$ 
			305
 
  《 
			AI赋能财务:写给CFO的AI使用手册
			》
 售價:HK$ 
			458
 
  《 
			无人机技术 未来趋势与实际应用
			》
 售價:HK$ 
			857
 
  《 
			谁在研究中国:海外中国研究中心要览
			》
 售價:HK$ 
			408
 
  《 
			小白理财进阶之道:富爸爸的财富花园+财务自由笔记+有钱人穷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共3册)
			》
 售價:HK$ 
			915
 
  《 
			谎言的逻辑:洞悉谎言背后真实的心理和人性 专享版
			》
 售價:HK$ 
			254
 
  《 
			汗青堂丛书022——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古罗马史(新版)
			》
 售價:HK$ 
			653
 
 
 | 
         
          | 編輯推薦: |   
          | 匠心打磨二十余载,增删修订数十万字,全新呈现 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 內容簡介: |   
          | 本书以六朝美学与汉代美学、六朝美学与隋唐美学的关系论述为起止,从六朝美学与社会背景、六朝美学与人的意识发展等方面阐释六朝美学,详解妙言意丽气韵等重要美学范畴,并分门别类地论述了六朝绘画、书法、乐舞、雕刻、园林、青瓷、陶俑、文学美学的具体情况,细致地展现了六朝美学面貌。 |  
         
          | 關於作者: |   
          | 吴功正,江苏如皋人。博士生导师,文艺评论家。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主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和断代美学史。出版《小说美学》《明清短篇小说概论》《六朝园林》《六朝文学》等学术专著十余部。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大奖。 |  
         
          | 目錄: |   
          | 绪 言 六朝美学史概述 001 
 第一编 在前代美学史的延伸下
 第一章 汉代和六朝两大美学史区段间的演变轨迹 013
 第一节 从两汉经学到六朝玄学、两汉神学到六朝人学 013
 第二节 从两汉到六朝审美意识的变更 017
 第三节 从两汉到六朝审美风貌的演化 020
 第二章 两大美学史区段的中介西晋 024
 
 第二编 六朝社会与美学
 第三章 庄园与美学 031
 第一节 庄园经济的基本形态 031
 第二节 庄园经济与美学之间的关系 036
 第四章 风习与美学 040
 第一节 豪奢生活与金粉美学 040
 第二节 民间习俗与通俗美学 046
 第三节 士庶之分与贵族美学 051
 第五章 士风与美学 056
 第一节 六朝士风与前朝士风 056
 第二节 六朝士风与美学的关系 062
 第六章 隐逸和美学 074
 第一节 隐逸历史状貌及其在六朝的表现 074
 第二节 隐逸与美学的关系 079
 第七章 南渡与美学 085
 第一节 南渡心态类别 085
 第二节 南渡心态和审美格调 089
 第八章 玄学与美学 092
 第一节 玄学的渊源和发展 092
 第二节 玄学与玄言诗 099
 第三节 玄学美学范畴 101
 第九章 佛教与美学 114
 第一节 六朝佛教的特点 114
 第二节 玄佛更迭现象 117
 第三节 佛学美学形态 122
 
 第三编 历史坐标:人的自我发现,自然的被发现
 第十章 对人和情感世界的发现与重新确认 135
 第一节 人的素质和情感特点 135
 第二节 生命意识和情感类型 139
 第十一章 自然山水意识的萌发与确定 147
 第一节 自然山水文化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 147
 第二节 自然山水文化审美意识的载体 150
 第三节 对自然山水的不同心态 157
 
 第四编 美学范畴
 第十二章 妙 163
 第一节 妙解 163
 第二节 妙之表现 166
 第三节 妙之地位 169
 第十三章 言意 173
 第一节 言意哲学渊源 173
 第二节 言意美学表现 178
 第十四章 丽 183
 第一节 丽的感性表征 183
 第二节 丽的特殊形态 184
 第三节 丽的美学历程 188
 第十五章 气韵 191
 第一节 气韵的形成 191
 第二节 气韵作为美学范畴 194
 第三节 气韵美学范畴的美学史影响 196
 
 第五编 门类美学
 第十六章 绘画美学 201
 第一节 六朝绘画美学与前代之关系 201
 第二节 顾恺之的画论与绘画 203
 第三节 宗炳的山水画 209
 第四节 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 213
 第五节 王微的《叙画》 215
 第六节 谢赫的六法 217
 第七节 姚最的《续画品》 221
 第八节 六朝绘画美学的影响 223
 第十七章 书法美学 226
 第一节 书家群体 226
 第二节 王羲之、王献之 231
 第三节 书法美学论 237
 第四节 南北朝书法分股与合流 246
 第十八章 乐舞美学 248
 第一节 六朝乐舞美学的演变 248
 第二节 六朝乐舞美学形态 262
 第三节 六朝乐舞审美格调 271
 第四节 六朝乐舞的诗赋表征 274
 第五节 南北朝乐舞之比较及影响 279
 第十九章 雕刻美学 286
 第一节 六朝雕刻基本状况 286
 第二节 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 287
 第三节 人物砖刻的世俗情味 292
 第二十章 园林美学 294
 第一节 六朝园林文化审美心理 294
 第二节 六朝园林三大系统 300
 第三节 六朝园林景观结构 311
 第四节 六朝园林审美特征 320
 第五节 南北园林异同 322
 第二十一章 青瓷、陶俑美学 327
 第一节 六朝青瓷概述 327
 第二节 六朝青瓷美学表征 329
 第三节 六朝陶俑美学 331
 第二十二章 文学美学(社会文化环境) 333
 第一节 崇文的社会风气 333
 第二节 文学社交社团活动 335
 第三节 文学教育 342
 第二十三章 文学美学(发展历程) 344
 第一节 东吴文学 344
 第二节 东晋文学 344
 第三节 刘宋文学 346
 第四节 萧齐文学 348
 第五节 萧梁文学 349
 第六节 陈代文学 350
 第二十四章 文学美学(诗歌门类) 352
 第一节 郭璞 352
 第二节 陶渊明 358
 第三节 谢灵运 369
 第四节 颜延之 379
 第五节 鲍照 385
 第六节 谢脁 396
 第七节 沈约和永明体 400
 第八节 萧氏父子 406
 第九节 梁陈其他诗人 413
 第二十五章 文学美学(辞赋散文门类) 421
 第一节 东晋 421
 第二节 刘宋 426
 第三节 齐梁陈 436
 第二十六章 文学美学(小说门类) 445
 第一节 小说审美观念 445
 第二节 志怪小说 448
 第三节 志人小说 454
 第二十七章 文学美学(论说门类) 461
 第一节 葛洪 461
 第二节 范晔 466
 第三节 刘勰 472
 第四节 钟嵘 507
 第五节 萧氏三兄弟 518
 第六节 萧子显 523
 第七节 两大论争 527
 第八节 其他 532
 第二十八章 南北朝美学交流 535
 第一节 南北朝美学的特征 535
 第二节 南北朝美学的融合 541
 
 第六编 在延伸下的美学史中
 第二十九章 对六朝美学的选择和吐纳 553
 第一节 隋代之于六朝 553
 第二节 唐代之于六朝 554
 第三十章 六朝美学纵向性、多方位之影响 558
 第一节 精神人格影响 558
 第二节 诗美学影响 559
 第三节 论说形态影响 561
 第四节 最具影响力的贡献 5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