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第二辑 套装全4册 波兰国家版 原版引进 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推荐用书
			》
 售價:HK$ 
			1173
 
  《 
			轻松读懂大唐风云三百年(全4册)
			》
 售價:HK$ 
			1219
 
  《 
			成人口腔正畸学 第2版
			》
 售價:HK$ 
			3050
 
  《 
			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
			》
 售價:HK$ 
			806
 
  《 
			幸福教室的密码:一位优秀班主任的行走与思考
			》
 售價:HK$ 
			306
 
  《 
			牙齿磨损 第3版
			》
 售價:HK$ 
			1520
 
  《 
			午夜时分的解放 1947印度独立与印巴分治实录  汗青堂丛书150
			》
 售價:HK$ 
			653
 
  《 
			汉服怎么做
			》
 售價:HK$ 
			500
 
 
 | 
         
          | 內容簡介: |   
          | 人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克服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是马克思哲学的重大主题。这一问题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并延续着,却始终处于研究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在对前人思想的研究基础上,继承、延续和深化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索,寻求个人与共同体矛盾的辩证和解。马克思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研究,贯注着马克思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蕴涵着马克思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思、批判和超越,为当代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前提性反思。书稿以理性形式作为切入口,基于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思想内核,以关系理性破解实体性思维,为当今社会道德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前提性反思,为现实生活提供哲学性思考。 |  
         
          | 關於作者: |   
          | 冯珊,女,1990年2月生,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硕士、博士就读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读博士期间于《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上发表学术论文。 |  
         
          | 目錄: |   
          |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文献综述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第一章克服现代社会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马克思哲学的重大主题
 第一节个人与共同体的分裂:现代社会的重大矛盾
 一人对共同体的依附
 二寻求个人与共同体矛盾的辩证和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任务
 第二节个人与共同体的矛盾:近代思想史的重大课题
 一个人主体性在近代哲学中的理论表达
 二个人与共同体关系在政治哲学中的理论表达
 三对个人与共同体矛盾的自觉:以黑格尔为代表
 第二章马克思对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批判
 第一节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批判
 一康德道德哲学:德国市民的善良意志
 二黑格尔国家:主谓关系的颠倒
 三费尔巴哈类:内在的、无声的、把个人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第二节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批判
 一亚当斯密:利己个人对财富的贪婪
 二大卫李嘉图:把人变成帽子的资产阶级立场
 第三节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关于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前提批判
 一马克思对傅立叶和谐制度的批判
 二马克思对欧文环境教育决定论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圣西门宗教原则和实业理论的批判
 第三章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演进与理论内涵
 第一节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演进
 一政治解放条件下市民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
 二对虚幻共同体的现代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
 三资本的逻辑:偶然的个人与共同体分裂的现实根据
 第二节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人的社会关系本质与个人和共同体的辩证关系
 二个人与共同体关系与人的历史发展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对个人与共同体矛盾的超越
 第四章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节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对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的超越
 第二节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与当代社会现实
 一寻找安顿陌生人的处所当代道德文明建设的前提性反思
 二以关系理性回应自然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性反思
 第五章马克思个人与共同体关系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蕴
 第一节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遵循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
 第二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成逻辑
 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
 三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具体实践
 第三节海洋命运共同体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理路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意蕴
 三海洋命运共同体世界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