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外国考古学研究译丛——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精装版)
			》
 售價:HK$ 
			653
 
  《 
			身体,图像与艺术史
			》
 售價:HK$ 
			449
 
  《 
			金石万象 梅庵书学    李瑞清   吴守峰
			》
 售價:HK$ 
			1520
 
  《 
			脑结构MRI连续层次解剖学
			》
 售價:HK$ 
			755
 
  《 
			古琴之美·2026(可读、可听、可学、可赏的“立体化”文化日历;专注于古琴文化的鉴赏日历)
			》
 售價:HK$ 
			500
 
  《 
			财之道丛书·贪婪的游戏:金融投机100年
			》
 售價:HK$ 
			347
 
  《 
			算力崛起:重塑未来经济与社会
			》
 售價:HK$ 
			356
 
  《 
			敦煌壁画?纹样
			》
 售價:HK$ 
			704
 
 
 | 
         
          | 編輯推薦: |   
          | 《德国文学史修订版》迄今为止中国日耳曼学研究的扛鼎之作,全书共分五卷出版。 本卷包括浪漫文学,介于古典文学与浪漫文学之间的作家,比德迈耶文学,政治化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德国文坛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我们认为,古典文学是启蒙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把启蒙精神推向极致,达到了完美程度,它是启蒙文学的顶点,同时也是启蒙文学的终点,它属于18世纪,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了第二卷。与古典文学不同,浪漫文学虽然也与启蒙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沿着启蒙文学的道路前进,而是另辟蹊径。它要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基础上发展德意志文学,要将德意志文学扎根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土壤中。因此,浪漫文学不是启蒙文学的继续,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它属于19世纪。19世纪的德国与18世纪的德国*根本的不同在于,前者是震荡和剧变,后者是平静和停滞。拿破仑的入侵激发了德国人的爱国热情,德国人维护民族尊严的情绪空前高涨;受法国影响要求民主自由的革命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使人们更关心眼前的现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家们追求的目标不再是把德意志建成一个文化民
 |  
         
          | 關於作者: |   
          | 范大灿,1934年生,山西省祁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3至1957年就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德语教学和德国文学研究,2004年退休。曾主持编写《德国文学史》五卷本,撰写其中的第二卷,发表过有关德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论文数十篇,译著有《歌德论文学艺术》《卢卡奇论德国文学》《席勒经典美学文论》等。 任卫东,女,教授。1966年生。1997年6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获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1994.91996.10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进修。2001.102002.1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任访问学者。1992.4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任教,现任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德语文学、德语文学史、接受美学、现代派、卡夫卡研究。曾发表过专著2部、多篇论文和译著。现任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德国文学研究会理事。
 刘慧儒,1960年生于山西五台。曾就读于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后留学德国杜宾根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德国特里尔大学,是德国汉学协会DVCS理事。研究兴趣主要在文学与思想史方面。著有《寻找关联里尔克的小说〈马尔他手记〉》(德文版,法兰克福,1994)。
 |  
         
          | 目錄: |   
          | 前言 第一章 浪漫文学1798-1830
 第一节 概述
 一 社会背景
 一 拿破仑与德国
 二 复辟阶段
 三 文化民族
 四 从文化民族到民族文化
 二 浪漫文学的时代 思想背景
 一 哲学
 二 历史
 三 国家
 四 自然
 五 神话与宗教
 三 浪漫文学的历史关联
 一 浪漫的概念
 二 浪漫文学与启蒙运动
 三 浪漫文学与古典文学
 四 浪漫文学接受史
 第二节 浪漫文学作家和作品
 第三节 浪漫文学时期的其他作家
 第二章 介于古典文学与浪漫文学之间的作家(1793-181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荷尔德林
 第三节 克莱斯特
 第四节 让保尔
 第三章 从1815年到1848年的文学
 第四章 现实主 义1850-1890
 附录
 主要作家作品中外文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