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售價:NT$
321.0

《
大国产业—中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时代机遇
》
售價:NT$
403.0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
售價:NT$
704.0

《
我们如何学习:学习与教学的科学方法 (西班牙)艾克托尔·鲁伊兹·马丁
》
售價:NT$
403.0

《
感受的力量--像艺术家一样观看
》
售價:NT$
265.0

《
诗词串起中国史:按照朝代顺序用诗词串起一部中国通史。
》
售價:NT$
1224.0

《
知宋·宋代之交通
》
售價:NT$
403.0

《
知宋·宋代之君主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与大师谈艺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知名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旁白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在今天被人们忽略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
關於作者: |
郑重,1935年12月生,安徽宿州人。字若清,号大泽乡人,斋号百里溪。196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文汇报》任记者,从事新闻及报告文学写作。已出版有《时代风云录》《飞向太空》《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原子能在内耗》等报告文学集,探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寻找中国金字塔》,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谢稚柳传》《唐云传》《林风眠传》《程十发传》《张伯驹传》《徐森玉传》等
|
目錄:
|
目录
001篇之壹.药翁,画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
017篇之贰.自家笔墨自家诗
033篇之叁是二是一,我佛无说:吃茶去
049篇之肆崇尚自然的中国茶道
059篇之伍一壶天地小于瓜,躲进去做什么
087篇之陆不善饮者,难成风流名士
105篇之柒书画之命,我之命也
125篇之捌学藏一体见真性
135篇之玖砚田小 可以稼
143篇之拾君谈佛法 我画云山
155后.记.
免费在线读唐云的洒脱(代序)
我与唐云积数十年之交往,每至其大石斋中,晤言于一室之内,谈画,谈诗,谈茶,谈酒,谈壶,谈禅,谈僧,谈收藏,谈鉴赏,谈人生,谈世事,无主题伴奏,咳珠唾玉,随意洒落,行云流水,出之自然。当然,也有不谈的时候,此则适逢他乘兴作画,我即浏览室中书画藏品,欣赏古碑佳拓,或翻阅古籍善本,总之,不扰清修净境,无妨各得其所。一阵忙碌之后,主人静对瓯茗,沉思袅袅,灵感升华,渐入无我之境。
唐云深于《易》,精于禅机,谈《易》而
不徒以傲物为高,谈禅则不徒以绝俗为玄。盖善行者无辙迹,故能卑之无甚高论,敛尽锋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观其平易近人,润物无声,所与人言,大抵蔼然,与仁人之言无以异也。而议论间杂出戏谑,妙语连珠,如食谏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谓寓庄于谐又往往以理胜,不只市尘斗室为之惊炫而已。
进出大石斋,看到唐云尝画布袋和尚。宋人梁楷也曾画布袋和尚,和尚捧腹而坐,袈裟和布袋裹着那肥胖的身子。唐云笔下的布袋和尚,则画着一位瘦小的老僧,背上驮着一个大布袋,踽踽而行,画上题着一首偈子: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余观此为之心动。这不正是唐云自身的写照吗?他恰是以梁楷笔下的布袋和尚形其外,以自己笔下的布袋和尚藏诸内。外禅而内儒,人世间的一切都装在那个大布袋内,装着无穷牵挂。沉沉复沉沉,永远放不下那个大袋。直到他病重缠身而归道山之际,仍然不放下赏玩的紫砂茗壶,仍然要保护所养的
小虫金铃子的生命。从这点上来说,唐云和他笔下的布袋和尚一样,不知道放下布袋的自在,所以永远没有轻松过。唐云和布袋和尚所不同的,他手中有一根竹制的拐杖,拐杖上有自撰的偈语:
不畏崎岖携此君,每当坦道亦防倾。若从平夷犹虑险,万水千山到处行。
唐云曾将此偈书纸一片赐我,要我体味此中的人生。唐云背着大背袋,手里拄着这根竹杖,在向前走着。我常目视他的背影,看着他那一串串脚印,走得那样潇洒自如,留下的是清风云水。唐云的洒脱(代序)
我与唐云积数十年之交往,每至其大石斋中,晤言于一室之内,谈画,谈诗,谈茶,谈酒,谈壶,谈禅,谈僧,谈收藏,谈鉴赏,谈人生,谈世事,无主题伴奏,咳珠唾玉,随意洒落,行云流水,出之自然。当然,也有不谈的时候,此则适逢他乘兴作画,我即浏览室中书画藏品,欣赏古碑佳拓,或翻阅古籍善本,总之,不扰清修净境,无妨各得其所。一阵忙碌之后,主人静对瓯茗,沉思袅袅,灵感升华,渐入无我之境。
唐云深于《易》,精于禅机,谈《易》而
不徒以傲物为高,谈禅则不徒以绝俗为玄。盖善行者无辙迹,故能卑之无甚高论,敛尽锋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观其平易近人,润物无声,所与人言,大抵蔼然,与仁人之言无以异也。而议论间杂出戏谑,妙语连珠,如食谏果,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所谓寓庄于谐又往往以理胜,不只市尘斗室为之惊炫而已。
进出大石斋,看到唐云尝画布袋和尚。宋人梁楷也曾画布袋和尚,和尚捧腹而坐,袈裟和布袋裹着那肥胖的身子。唐云笔下的布袋和尚,则画着一位瘦小的老僧,背上驮着一个大布袋,踽踽而行,画上题着一首偈子: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余观此为之心动。这不正是唐云自身的写照吗?他恰是以梁楷笔下的布袋和尚形其外,以自己笔下的布袋和尚藏诸内。外禅而内儒,人世间的一切都装在那个大布袋内,装着无穷牵挂。沉沉复沉沉,永远放不下那个大袋。直到他病重缠身而归道山之际,仍然不放下赏玩的紫砂茗壶,仍然要保护所养的
小虫金铃子的生命。从这点上来说,唐云和他笔下的布袋和尚一样,不知道放下布袋的自在,所以永远没有轻松过。唐云和布袋和尚所不同的,他手中有一根竹制的拐杖,拐杖上有自撰的偈语:
不畏崎岖携此君,每当坦道亦防倾。若从平夷犹虑险,万水千山到处行。
唐云曾将此偈书纸一片赐我,要我体味此中的人生。唐云背着大背袋,手里拄着这根竹杖,在向前走着。我常目视他的背影,看着他那一串串脚印,走得那样潇洒自如,留下的是清风云水。
斯人远去,谁还能再听到他的声音呢?如今,耳闻唐云之名而不识其人却更不知其言谈性情者,大有人在。这些记录唐云山高水远的文字,但愿能使读者允然有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