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绝对历史主义何以可能?--黑格尔主义进路下的葛兰西绝对历史主义思想研究
			》
 售價:HK$ 
			449
 
  《 
			新民说·欧洲城市现代史:从 1815 年至今
			》
 售價:HK$ 
			449
 
  《 
			拍出绝世佳作 世界顶级摄影师私藏技法解密
			》
 售價:HK$ 
			653
 
  《 
			意大利读画记
			》
 售價:HK$ 
			347
 
  《 
			当代艺术的十九副面孔 大师与我们的时代 2025版 
			》
 售價:HK$ 
			551
 
  《 
			阅读苏河左岸
			》
 售價:HK$ 
			500
 
  《 
			纸上博物馆·达达主义:艺术的反抗(艺术简史,讽刺超前,社会政治矛盾,16开图文全彩,伽利玛原版引进)
			》
 售價:HK$ 
			398
 
  《 
			名画里的中国 (共7册) 汉宫春晓图/韩熙载夜宴图/唐宫仕女图/洛神赋图/西湖十景图/千里江山图/清
			》
 售價:HK$ 
			1367
 
 
 | 
         
          | 編輯推薦: |   
          |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潘曦老师的新书《遗产新知文丛:建筑与文化人类学》是国内*本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性著作。国内建筑人类学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末,近年来,随着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不断发展,建筑人类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这本书首次对该领域进行了体系化的理论梳理,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  
         
          | 內容簡介: |   
          | 《建筑与文化人类学·遗产新知文丛》一书是一项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有十章,第二章至第五章选择了文化人类学若干典型的理论流派,对这些理论流派及其影响下所形成的关于空间、建筑与聚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六章至第九章则是从物质空间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身体、建筑、城市、遗产等话题,讨论在人类学的视角下有可能对它们进行怎样的解读。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较为广泛,可供建筑学、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院校的建筑学、人类学相应课程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使用。同时,书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图片,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也可供对建筑与城市文化感兴趣的大众阅读。
 |  
         
          | 關於作者: |   
          | 《遗产新知文丛:建筑与文化人类学》一书作者潘曦,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1987年生于浙江绍兴,200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9年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同年免试攻读直博,2014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曾于2012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进行学术访问,2014年于北京交通大学任教至今。现兼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专家委员会工作组成员。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建筑人类学与乡土建筑,承担建筑与文化人类学、外国建筑史、建筑设计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至今出版建筑理论的专著/译著4部,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新建筑》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5项。 |  
         
          | 目錄: |   
          | 01 绪论:建筑与文化人类学 1.1 建筑学的两种任务
 1.2 文化人类学学科印象
 1.3 早期的建筑人类学研究
 1.4 本书的内容与思路
 参考文献
 02 化石隐喻:文化进化论与乡土建筑
 2.1 乡土建筑:20世纪中后期的时尚
 2.2 化石隐喻:进化论与物质文化
 2.3 进化论的复兴与乡土建筑研究
 2.4 “化石”范式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文献
 03 各美其美:文化与建筑的多样性
 3.1 引言:文化的多样性
 3.2 探“异”的人类学
 3.3 地方性建筑:常识与误识
 3.4 建筑学与地方性
 3.5 结语
 参考文献
 04 走向田野:功能主义与地方聚落
 4.1 引言:田野里的人类学
 4.2 功能主义学派
 4.3 中国乡村研究
 4.4 乡土中国里的建筑与聚落
 参考文献
 05 成规日新:结构主义与建筑的意义
 5.1 结构主义:20世纪的潮流
 5.2 语言学的推动
 5.3 人类学的发展
 5.4 建筑学的冠名
 5.5 讨论:建筑学与人类学的邂逅
 参考文献
 06 身临其境:空间与身体的对话
 6.1 引言:空间与身体的早期研究
 6.2 空间的离身化倾向
 6.3 空间的涉身化回归
 6.4 空间与身体的若干议题
 参考文献
 07 由物及人:建筑与社会的互动
 7.1 引言:从建筑的能动性谈起
 7.2 家屋社会中的乡土建筑研究
 7.3 后乡土时代家宅的研究
 7.4 讨论:过程性视角下的建筑观
 参考文献
 08 经纬天下:城市与权力的勾连
 8.1 引言:复杂的城市
 8.2 城市空间实践:权力的获得
 8.3 城市机构与制度:权力的执行
 8.4 城市形态塑造:权力的彰显
 参考文献
 09 我们是谁?遗产与身份认同
 9.1 遗产保护:20世纪的共识
 9.2 因何保护:“我们”的现代性
 9.3 如何保护:“我们”的理性与尊重
 9.4 遗产批判:“我们”的主导性
 参考文献
 10 讨论:建筑与文化人类学的更多可能
 10.1 建筑区系研究
 10.2 日常空间研究
 10.3 建造文化研究
 10.4 更多的话题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  
         
          | 內容試閱: |   
          | 清华大学吕舟教授为《遗产新知文丛》所作序言中提到: 遗产的保护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 21 世纪前 20 年,和整个人类世界一样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当中。认识这种变化、理解变化的根源,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天人们必须注意到的问题。
 今天的遗产保护充满了“新知”。《遗产新知文丛》从多种角度讨论与保护的问题,带给我们关于遗产的新的观念和体验,促进我们理解当代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多样而复杂的发展。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使更多的读者去传播遗产保护、传承的思想,参与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为当代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