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售價:NT$
305.0

《
帝都绘“图解世界文化遗产”三部曲(长城、中轴线、大运河)
》
售價:NT$
1856.0

《
左岸译丛:袜子的哲学
》
售價:NT$
245.0

《
全球对话主义(第二版)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产学合作的利益分配则是核心问题。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产学合作是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关键动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产学合作利益分配问题,使产学合作能够更好地贡献于创新发展,作者提出了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我国的产学合作能够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贡献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充分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
內容簡介: |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者都在试图建立创新激励体系以增强大学的创新潜力,使产学合作贡献于经济的发展。大学已经被看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机构和支持者,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产学合作利益分配问题,使产学合作能够更好地贡献于创新发展,本论文在综合考虑产学合作各方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利益分配对产学合作效率的制约及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构建多样的产学合作利益平台,完善产学合作利益分配机制,改革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体制。希望我国的产学合作能够推动我国的创新发展,贡献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充分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
|
關於作者: |
许悦雷,曾留学于日本关西大学及日本东京学艺大学,访学于日本京都大学及日本富山大学。博士师从长江学者中国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教授。现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辽宁省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1项,沈阳市社科联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获沈阳市政府征文一等奖,省征文三等奖。
|
目錄:
|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基本内容
1.3 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2章文献综述
2.1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内涵
2.2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原则
2.3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方式
2.4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效果
2.5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问题
2.6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建议
2.7 文献评述
第3章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理论
3.1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理论分析
3.1.1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必须以马克思分配理论为指导
3.1.2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产权基础
3.1.3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共建共享机制
3.1.4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原则
3.2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基本框架
第4章产学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
4.1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大学的利益诉求
4.1.1 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获得技术转让及专利的收益
4.1.2 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获得科研资助资金的收益
4.1.3 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孵化企业或衍生企业的收益
4.1.4 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市场信息及名誉的收益
4.1.5 大学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实习基地的收益
4.2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企业的利益诉求
4.2.1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基础知识、新工具及专利权的收益
4.2.2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技术创新能力的收益
4.2.3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研发风险降低的收益
4.2.4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声誉及招聘员工的收益
4.2.5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学术培训的收益
4.2.6 企业通过产学合作获得学术网络及公共资金的收益
4.3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政府的利益诉求
4.3.1 政府通过产学合作要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外溢
4.3.2 政府通过产学合作要优化社会整体资源配置
4.3.3 政府通过产学合作要促进经济发展
第5章产学合作利益分配对产学合作效率的制约
5.1 产学合作效率分析
5.1.1 DEA模型
5.1.2 PLS-SEM模型
5.2 产学合作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不合理
第6章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的主要问题
6.1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平台缺失
6.1.1 没有可供参考的合约范本
6.1.2 专利积压严重
6.1.3 咨询平台较少使用
6.1.4 网络及非正式互动平台几乎没有运用
6.1.5 实习率低下
6.1.6 衍生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科技园服务水平低层次
6.2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机制障碍
6.2.1 欠缺生产要素合理评估机制
6.2.2 缺乏产学内部激励机制
6.2.3 缺失产学中间机构利益调节机制
6.2.4 缺少对大学的激励机制
6.3 产学合作利益分配的体制制约
6.3.1 欠缺产学主体关系协调机制
6.3.2 缺少宏观产学合作利益调节机制
6.3.3 缺少产学合作利益分配政策调节机制
第7章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中问题的解决
7.1 构建多样的产学合作利益分配平台
7.2 完善产学合作利益分配机制
7.2.1 改善生产要素合理评估机制
7.2.2 改良产学主体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7.2.3 改进产学中间机构利益调节机制
7.2.4 建立对大学的激励机制
7.3 改革产学合作利益分配体制
7.3.1 构建产学主体关系协调机制
7.3.2 建立产学合作宏观利益调节机制
7.3.3 改进产学合作利益分配政策调节机制
参考文献
致 谢
|
|